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我国企业管理内部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在不同条件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 内部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世纪90年代将内部控制的内容确定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方面。可见,内部控制除了会计控制外,还涉及管理控制的许多方面。本文从内控五要素在信息化下所受影响进行阐述,力求为内部控制实务的革新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理论准备,以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说到底都是在围绕资金运作,为了保证财务目标得以实现,财务工作应当围绕内部控制来开展。
1.财务决策以及企业战略规划在实施的“事中”阶段,由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负责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通过防护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反馈性控制等手段纠正偏差,控制风险,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
2.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出资者、经营者、财务经理、财务人员之间相互脱节,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后,借助信息通讯技术,可以使得这四个层次的人员保持实时、全方位的联系,从而构筑一个四个层次的企业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比重加大。
3.由于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人的身份由社会人、复杂人转化为知识人、信息人。企业的员工以人力资本入股,其地位不再像以前属于被雇佣者,而是提高到与管理者的地位一致,平等的参与到控制工作当中,以共同的利益为基础,一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4.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管理、网络通讯技术,企业的各个组织采用网络连接,使得全部数据的收集、初步加工、储存等能够自动化处理。因此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大量冗杂的简单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二、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1.信息化对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财务内控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员工素质与知识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与授予权力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要求财务人员树立信息意识,更新控制观念。
(1)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管理观念将发生改变。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臃肿的财务组织结构进行瘦身,这将使得企业财务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使得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快速沟通,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领导不再是组织对等的上层,而成为行动的中心。信息经济要求企业财务组织从机械式向有机式并最终向虚拟组织发展演变,财务主管学会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发现内聚力和构造组织,既要有利于创造、革新、加快速度,又能在不断磨合中加强内部控制和向心力。
(2)人力资源政策趋向“人本化”。信息社会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的建立,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取有形资源的信息成本。资金和其他生产资料相对丰裕,不再是“稀缺”的了。与此同时,信息人才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相应的其管理的重点也由物的管理转向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信息人的管理,特别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企业管理中采用“人本化”理念,更加具有“人情味”。
2.信息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财务运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为财务管理的范围扩大,除了完成传统的会计业务、财务管理业务外,还集成了许多管理以及财务的相关功能,诸如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理财、财务信息查询等等;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所以我们应树立信息意识。
3.信息化对财务控制活动的影响。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了保证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针对实现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而采取的必要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
(1)财务管理由单一目标向多目标发展。在信息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这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既要考虑股东财富,又要关注股东以外的相关利益主体,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由以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单一目标向多目标发展。
(2)控制重点多样性。信息技术的引用增强了财务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为主,控制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
4.信息化对财务监控的影响。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更应注意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其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企业信息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信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红:ERP原理设计实施,2003,电子工业出版社
[2]张文:ERP、CRM企业实施案例,2003,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 内部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世纪90年代将内部控制的内容确定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方面。可见,内部控制除了会计控制外,还涉及管理控制的许多方面。本文从内控五要素在信息化下所受影响进行阐述,力求为内部控制实务的革新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理论准备,以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说到底都是在围绕资金运作,为了保证财务目标得以实现,财务工作应当围绕内部控制来开展。
1.财务决策以及企业战略规划在实施的“事中”阶段,由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负责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通过防护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反馈性控制等手段纠正偏差,控制风险,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
2.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出资者、经营者、财务经理、财务人员之间相互脱节,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后,借助信息通讯技术,可以使得这四个层次的人员保持实时、全方位的联系,从而构筑一个四个层次的企业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比重加大。
3.由于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人的身份由社会人、复杂人转化为知识人、信息人。企业的员工以人力资本入股,其地位不再像以前属于被雇佣者,而是提高到与管理者的地位一致,平等的参与到控制工作当中,以共同的利益为基础,一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4.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管理、网络通讯技术,企业的各个组织采用网络连接,使得全部数据的收集、初步加工、储存等能够自动化处理。因此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大量冗杂的简单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二、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1.信息化对财务控制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财务内控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员工素质与知识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与授予权力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要求财务人员树立信息意识,更新控制观念。
(1)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管理观念将发生改变。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臃肿的财务组织结构进行瘦身,这将使得企业财务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使得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快速沟通,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领导不再是组织对等的上层,而成为行动的中心。信息经济要求企业财务组织从机械式向有机式并最终向虚拟组织发展演变,财务主管学会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发现内聚力和构造组织,既要有利于创造、革新、加快速度,又能在不断磨合中加强内部控制和向心力。
(2)人力资源政策趋向“人本化”。信息社会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的建立,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取有形资源的信息成本。资金和其他生产资料相对丰裕,不再是“稀缺”的了。与此同时,信息人才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相应的其管理的重点也由物的管理转向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信息人的管理,特别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企业管理中采用“人本化”理念,更加具有“人情味”。
2.信息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财务运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为财务管理的范围扩大,除了完成传统的会计业务、财务管理业务外,还集成了许多管理以及财务的相关功能,诸如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理财、财务信息查询等等;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所以我们应树立信息意识。
3.信息化对财务控制活动的影响。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了保证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针对实现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而采取的必要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
(1)财务管理由单一目标向多目标发展。在信息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这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既要考虑股东财富,又要关注股东以外的相关利益主体,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由以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单一目标向多目标发展。
(2)控制重点多样性。信息技术的引用增强了财务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为主,控制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
4.信息化对财务监控的影响。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更应注意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其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企业信息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信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红:ERP原理设计实施,2003,电子工业出版社
[2]张文:ERP、CRM企业实施案例,2003,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