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桑蚕文化基地研学为基础,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探讨将该战略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机 构】
:
徐州市第五中学,江苏徐州;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桑蚕文化基地研学为基础,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探讨将该战略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其他文献
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基于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有效掌握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或学习情境往往割裂了与生活、与学生发展需要的联系,从而造成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文章指出了目前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初中人文地理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环境教育是地理学对教育最主要的贡献之一.21世纪以来,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变化体现为:环境知识有取舍,凸显时代性;在多元化活动中实现环境教育;环境观教育立足环境问题,聚焦国家战略,展望未来发展.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地理教材中的环境观教育,得到了一些教学启示.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研学实践活动设计是顺利实施研学活动和有效保证研学质量的基础.文章阐述了筛选场馆研学基地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城市馆为研学实践地点,设计了研学活动,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知城镇化的进程,探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深度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路径与必要选择.在区域认知教学中,针对易出现的偏差,提出具体实践策略:突出素养立意,创设真实情境,注重纵向和横向剖析;善选典型区域,结合深度学习,立足宏观和微观分析;基于育人价值,发展高阶思维,完善外显与内化评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与地理学科联系紧密,中学地理教学应及时把握学科动向,将乡村振兴内容有机渗透于教学中.采用内容分析法,以高中必修课程“地理2”的相关内容和人教版教材为载体,对教学中可渗透乡村振兴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文章从“两山”理念的地理内涵、“两山”理念融入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及策略等方面,深度探讨“两山”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课堂实践,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发展.
教学中将书本知识嵌入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强烈,易产生共鸣,便于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U型”学习过程.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三方面对此过程进行了介绍.
张掖湿地博物馆研学课程由自然教育、展馆认知、基地体验、校园科普和文化创新五部分组成.课程建设依托张掖黑河湿地自然教育学校、张掖湿地博物馆和张掖黑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利用丰富的湿地教育资源,对中小学生开展湿地知识普及和生态文明教育,初步实现了馆校合作课程开发和研学旅行活动的融合,为区域内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为研究角度,突出研究“考什么”的问题.从地理学科出发对高考评价体系进行了学科化的解读,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实施后的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和乙卷为例进行了统计,并实施了相关性研究与分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地理单元教学中,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以“精准扶贫”对当前教学的启示为例,结合马山县贫困发生的原因及脱贫措施等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解释地理事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