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文章从“两山”理念的地理内涵、“两山”理念融入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及策略等方面,深度探讨“两山”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课堂实践,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发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地理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文章从“两山”理念的地理内涵、“两山”理念融入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及策略等方面,深度探讨“两山”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课堂实践,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学校课程资源的差异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和乡村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技术、教学资源、师资等的整合,共建共享地理课程资源,实现城市和乡村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地理原理课教学中使用两个并列关系的学习情境(即双体式学习情境)来引导探究式学习过程是非常适宜的.但是,两个并列情境的课堂功能显著不同,因而情境来源、情境形式、应用方式、时间占比、教法逻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对这些差异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双体式学习情境支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逻辑,重点对双体式学习情境的来源和呈现的多元性及其价值进行了分析.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适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文章对教学情境设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实施路径,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情境创设与实施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将问题式教学应用于综合思维的培育,可以提升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课例,基于课标创设了思维培育的路径,基于问题情境创设了问题系统,最终通过问题解决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场馆研学是在场馆中开展的主动探究学习与参观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集体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聚焦场馆类地理研学,引入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操作程序,整合出场馆类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七步设计法”,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设计了“眼观历博话陕西”研学旅行课程.
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基于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有效掌握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或学习情境往往割裂了与生活、与学生发展需要的联系,从而造成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文章指出了目前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初中人文地理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环境教育是地理学对教育最主要的贡献之一.21世纪以来,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变化体现为:环境知识有取舍,凸显时代性;在多元化活动中实现环境教育;环境观教育立足环境问题,聚焦国家战略,展望未来发展.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地理教材中的环境观教育,得到了一些教学启示.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研学实践活动设计是顺利实施研学活动和有效保证研学质量的基础.文章阐述了筛选场馆研学基地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城市馆为研学实践地点,设计了研学活动,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知城镇化的进程,探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深度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路径与必要选择.在区域认知教学中,针对易出现的偏差,提出具体实践策略:突出素养立意,创设真实情境,注重纵向和横向剖析;善选典型区域,结合深度学习,立足宏观和微观分析;基于育人价值,发展高阶思维,完善外显与内化评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与地理学科联系紧密,中学地理教学应及时把握学科动向,将乡村振兴内容有机渗透于教学中.采用内容分析法,以高中必修课程“地理2”的相关内容和人教版教材为载体,对教学中可渗透乡村振兴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