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大,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大,是很多学生成绩提升的“拦路虎”,一直以来,高中教师致力于研究如何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头痛不已,甚至由此产生厌学心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开始被各科教师应用到教学中去,数学学科也不例外,研究性教学法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数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能力。文章阐述当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并就研究性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创新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创新
一、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接受式教学,即教师主动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上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氛围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而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不过当前很多高中數学教师并不能够完全掌握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深入了解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目标与应用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创新,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用研究性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会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一味地依赖书本进行教学,而是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能力,这种能力涉及交流沟通等技能,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数学问题的时候必然会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互帮互助,有利于问题更快地解决,还能够起到能力强的学生对能力差学生的带动作用,所以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小组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日常的工作一定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所以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教师在用研究性教学法来进行数学教学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课堂不再枯燥无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而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前提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存在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理解不够透彻等原因,很多教师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研究性学习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什么时候又不应该用这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无法真正得到发挥。再者,教师在选题的时候过度依赖课本,导致研究范围不够广泛也是问题,事实上,只要是同数学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当作课题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此外,很多教师在选题的时候通常都是自己来选题,缺乏让学生选题的意识。
(二)探究过程流于形式
首先,很多教师在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干预过多或者是干预过少,影响整个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干预过多会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丧失,而干预过少又会导致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交流与课题无关的事。再者,很多教师没有做好小组内的分工工作,导致真正在研究的只有少数学生,其他学生得不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四、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创新策略
提出问题、合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整个流程,所以,要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创新策略,我们可以从这个流程入手,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此外,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创新,还可以从教学方式方法等角度入手。
(一)创新研究问题
在研究问题上的创新主要指的是对于课题的选择,首先,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期末复习阶段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而不是一直将研究问题的选择权放在自己手里,毕竟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哪里是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再者,教师在平时选择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的时候,为了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让问题的选择更有研究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与学生的意见对问题进行选择。此外,教师应该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来提出问题,教师在讲解完一些基础概念之后,就可以将当天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有利于数学难题的解决。比如教师在对《集合》这一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将集合的概念告知给学生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从而为下节课集合的运算打下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生活中的集合”为问题让学生展开研究。
(二)教师要对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创新
教师在自身引导作用上的创新一方面可以从引导的“度”上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引导方式上着手。首先,要想进一步发挥好研究性学习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既要给学生留够研究与谈论的空间,又要通过时间控制、来回走动、找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来控制好课堂纪律,同时在学生研究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如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会用到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因为计算机水平不高而影响研究进度,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者可以让周围的同学为其提供帮助。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指导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 好的方式方法往往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在学生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之前,可以将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告知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操作,再者,教师还应该做好课堂氛围的调节工作,教师可以将自己融入学生的研究活动中去,不再当一个旁观者,和学生一起动手动脑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三)创新研究性学习教学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的频繁,用好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研究性学习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思考研究性学习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方式。在学校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找资料,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将研究过程与思路都做好记录。
(四)创新研究性学习所使用的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而能否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是检验学生是否将知识学透的标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时,要避免将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是应该在不断深入发掘教材的同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加强知识学习的实践性,通过生活实践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概率相关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就贷款购房的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在学习完图形与方程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图形与方程的相关知识来测量楼房之间的距离。
(五)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往往相对随意,组织形式不够规范,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平时的表现,对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进行完善。首先,在问题提出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氛围中,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研究性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在实践探索研究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教师在对各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再组织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结合学过的内容与之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
学生分组探究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探究结果或者是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达出来,这就到了交流表达阶段,教师接下来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验收,同时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炼出来,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最后是问题解决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点评,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来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改掉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做得好的地方保持下去。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教学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掌握的更透彻,同时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做到活学活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应用方式进行创新,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另一方面要不断对应用方式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鲁洋.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4):17.
[2]杨玉婷.浅析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要如何有效开展[J].南北桥,2018(13):186.
[3]袁小兵.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8):201.
作者简介:赵晓娥,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创新
一、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接受式教学,即教师主动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上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氛围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而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不过当前很多高中數学教师并不能够完全掌握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深入了解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目标与应用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创新,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用研究性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会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一味地依赖书本进行教学,而是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能力,这种能力涉及交流沟通等技能,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数学问题的时候必然会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互帮互助,有利于问题更快地解决,还能够起到能力强的学生对能力差学生的带动作用,所以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小组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日常的工作一定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所以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教师在用研究性教学法来进行数学教学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课堂不再枯燥无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而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前提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存在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理解不够透彻等原因,很多教师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研究性学习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什么时候又不应该用这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无法真正得到发挥。再者,教师在选题的时候过度依赖课本,导致研究范围不够广泛也是问题,事实上,只要是同数学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当作课题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此外,很多教师在选题的时候通常都是自己来选题,缺乏让学生选题的意识。
(二)探究过程流于形式
首先,很多教师在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干预过多或者是干预过少,影响整个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干预过多会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丧失,而干预过少又会导致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交流与课题无关的事。再者,很多教师没有做好小组内的分工工作,导致真正在研究的只有少数学生,其他学生得不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四、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创新策略
提出问题、合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整个流程,所以,要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创新策略,我们可以从这个流程入手,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此外,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创新,还可以从教学方式方法等角度入手。
(一)创新研究问题
在研究问题上的创新主要指的是对于课题的选择,首先,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期末复习阶段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而不是一直将研究问题的选择权放在自己手里,毕竟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哪里是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再者,教师在平时选择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的时候,为了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让问题的选择更有研究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与学生的意见对问题进行选择。此外,教师应该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来提出问题,教师在讲解完一些基础概念之后,就可以将当天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有利于数学难题的解决。比如教师在对《集合》这一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将集合的概念告知给学生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从而为下节课集合的运算打下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生活中的集合”为问题让学生展开研究。
(二)教师要对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创新
教师在自身引导作用上的创新一方面可以从引导的“度”上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引导方式上着手。首先,要想进一步发挥好研究性学习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既要给学生留够研究与谈论的空间,又要通过时间控制、来回走动、找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来控制好课堂纪律,同时在学生研究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如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会用到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因为计算机水平不高而影响研究进度,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者可以让周围的同学为其提供帮助。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指导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 好的方式方法往往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在学生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之前,可以将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告知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操作,再者,教师还应该做好课堂氛围的调节工作,教师可以将自己融入学生的研究活动中去,不再当一个旁观者,和学生一起动手动脑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三)创新研究性学习教学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的频繁,用好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研究性学习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思考研究性学习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方式。在学校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找资料,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将研究过程与思路都做好记录。
(四)创新研究性学习所使用的教学资源
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而能否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是检验学生是否将知识学透的标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时,要避免将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是应该在不断深入发掘教材的同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加强知识学习的实践性,通过生活实践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概率相关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就贷款购房的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在学习完图形与方程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图形与方程的相关知识来测量楼房之间的距离。
(五)完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往往相对随意,组织形式不够规范,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平时的表现,对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进行完善。首先,在问题提出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氛围中,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研究性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在实践探索研究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教师在对各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再组织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结合学过的内容与之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
学生分组探究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探究结果或者是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达出来,这就到了交流表达阶段,教师接下来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验收,同时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炼出来,组织全班进行讨论。
最后是问题解决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点评,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来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改掉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做得好的地方保持下去。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教学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掌握的更透彻,同时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做到活学活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应用方式进行创新,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另一方面要不断对应用方式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鲁洋.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4):17.
[2]杨玉婷.浅析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要如何有效开展[J].南北桥,2018(13):186.
[3]袁小兵.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8):201.
作者简介:赵晓娥,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