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以看点多、亮点多而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关注和支持。高水平的策划、高水平的主持、高水平的演唱和高水平的点评共同构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精彩点评已成为许多观众收看青歌赛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些随手拈来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文化知识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淀的历史感悟和人生智慧,恰如其分地出现在即兴点评中,让人们在品尝了音乐这道大餐后,又品尝了文化思想这道大餐,成为一种难得的享受!
一
中国到处都可以见到这首词,比如中央电视台大厅进来的墙上,就挂着沈鹏先生手写的这首词。苏东坡的心态很好,他把许多人的小悲哀收集成了一种大情怀。许多人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会问月亮:我们不团圆,你为什么那么圆?其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就让我们在千里之外。共享月光吧。当时宋代就有人评价说,苏东坡此词一出,古往今来写中秋的诗词都完了!我认为,那些诗词倒不至于“完”,但苏东坡的这首词。确实是历来写中秋最好的一篇作品。
这是选手在回答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描写中国的哪个传统节同和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两个问题后余秋雨所作的点评。苏轼作为著名词人开创了豪放一派,他的人生和词都体现出旷达的风格。这首千古流传的《水调歌头》便是体现其旷达思想的代表作,而里面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句。点评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央电视台大厅进来的墙上,就挂着沈鹏先生写的这首词”,由身边谈起,就地取材,自然贴切,又具有说服力:同时也是对选手甚至所有观众的一个委婉而又温馨提醒,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时刻学习。接着用“他把许多人的小悲哀收集成了一种大情怀”来精辟地评价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并把这种情怀用苏词和自己的通俗、生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不团圆,你为什么那么圆?其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就让我们在千里之外,共享月光吧”。典雅与通俗为一体,准确与生动共齐飞,让人如临其境,仿佛自己成了苏轼本人。而这种效果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让人容易接受。最后谈到这首词的影响。由古人到自己,同中有异,措词严谨,表述更为准确,“那些诗词倒不至于‘完’,但苏东坡的这首词,确实是历来写中秋最好的一篇作品”。娓娓道来,让人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二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他最让人记住的两句诗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生,都被麻烦、谣言和小人所包围,所以他的诗里经常出现“美人”、“芳草”、“幽兰”的字样,他是要借这些美好的事物来抒发情怀。他质问,为什么民众总是喜欢谣言呢?为什么贤能的人总是遭到嫉妒呢?屈原是中国第一个诗人,如同《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一样。如果把《诗经》比喻成“黄河小合唱”的话,那么,屈原的《楚辞》就是长江边上的“悬崖独奏曲”。
在选手没有回答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上句和它的作者后,余秋雨说了这段话。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艺术瑰宝,其中有许多名句人们耳熟能详,而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这两句了。这两句诗最能体现屈原的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操,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后人。余秋雨先生由此两句谈到屈原其人和其诗,“屈原的一生都被麻烦、谣言和小人所包围,所以他的诗里经常出现‘美人’、‘芳草’、‘幽兰’的字样”。可以说这是对屈原其人和其诗的准确概况。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屈原博闻强志,娴于辞令,正道直行,虽被小人陷害、国君不容,却不愿同流合污。而是怀瑾握玉,保持高清品行,最后跳汩罗江而死。在诗歌中,他经常借助“美人”、“芳草”、“幽兰”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接着高度评价屈原的历史地位,“屈原是中国第一个诗人,如同《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一样”。大家都知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在诗歌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把屈原和诗经作巧妙类化,就让人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屈原的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又把《诗经》和屈原的诗歌作比较,把《诗经》比喻成“黄河小合唱”,而把《楚辞》比喻长江边上的“悬崖独奏曲”。形象化地指出前者优美舒缓的特点。而后者激情澎湃的特点,用观众都熟悉的音乐来打比方,极尽通俗易懂、准确生动之能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我们中国人一般不敢讲这句话。因为如果要创新,就难免会对原来的老师有若干不敬的地方。但如果先把对老师的情感和伦理因素放在那里。一定会影响到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两千多年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句话,推动了文化艺术方面无数的进步。我记得我有位初中同学、在课堂上跟任课的女老师争辩,把女老师气哭了,去找班主任告状。班主任问罪我这位同学的时候,同学就说了这句话——“吾爱吾师,吾曼爱真理”。班主任就把同学的原话转告给了那位女老师,女老师又哭了一次。这次是因为感动而哭。
在选手没有答出古希腊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的“吾”和“吾师”分别指的是哪两位哲学家后,余秋雨进行了如此点评。余秋雨先生首先从我们的“国情”谈起,指出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个优良传统。中国人讲究师道尊严,学生要尊敬老师,哪怕老师说错了也不能指出来。这样做的后果显然是“一定影响到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为进一步增强说服力,又把亚里士多德与和他同时代的孟子作比较,从而让人信服地指出“两千多年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句话,推动了文化艺术方面无数的进步”。虽然未指出孟子之后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情况,但国人都非常明白,一切尽可在不言中,达到了言简意丰、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至此,我们也会明白,余秋雨先生“谈古”为了“论今”,并非纯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代如此,现在又如何呢?举初中同学为例,很好地说明了新时代的中国仍然存在这种现象。故事可信,生动,巧妙。可信,是因为它就发生在身边。生动,是缘于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巧妙,一是学生为自己辩解时。说的恰恰是考题上这两句话,这正是无巧不成书,却又让人感到情理之中。二是女老师前后表现同中有异,相同之处是都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生气而哭,第二次是因感动而哭,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余秋雨先生不愧为讲故事的高手,他所讲的故事能够紧紧吸引住观众,既让我们会心地大笑,也让我们去深深地思考。
四
我去诺曼底的时候,遇到一位美国老兵。他当年和登陆的战友相约,谁死在诺曼底,活着的那一位就永远留在诺曼底陪伴着英灵。战争胜利后。这位老先生没有回到美国故乡。也没有结婚,一直在诺曼底陪伴着他死去的战友。在绿绿的草地上,望着那位穿着灰白西装的老先生们的背影,我懂得了什么叫做“承诺”。
播放的视频《拯救大兵瑞恩》影片表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登陆战役,在选手回答了登陆地点和时间后,余秋雨先生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与其他众多的点评不同,余秋雨先生并没有去介绍关于诺曼底登陆的知识。而是讲述一个美国老兵的故事。战争是残酷的,它带给人们的心灵上的创伤是永远抹不去的:然而为了正义而出生入死的战士又是伟大的,可爱的。两位战士的口头约定或许是玩笑性质的。然而老兵却认真地践行诺言,“没有回到美国故乡”,而且“也没有结婚,一直在诺曼底陪伴着他死去的战友”。没有了浓墨重彩,没有了无法承受的感情,只有平实的陈述,却让人刻骨铭心。“在绿色的草地上,望着那位穿着灰白西装的老先生的背影,我懂得了什么叫做‘承诺”’。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作者的感情本可以像潮水一般涌来,然而带给我们的却是这样一句平实而又震撼人心的描述,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画面:夕阳下。草地上,一位老先生穿着灰白西装,踽踽独行,脚步是那样地缓慢,然而又是那样地坚定、执着。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而我们也真正懂得了“承诺”的含义。看看现实,有麦少人心里还装着“承诺”“诚信”这样的字眼?有多少事情而又让我们痛心疾首呢?或许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们的心灵都会震撼的。
一
中国到处都可以见到这首词,比如中央电视台大厅进来的墙上,就挂着沈鹏先生手写的这首词。苏东坡的心态很好,他把许多人的小悲哀收集成了一种大情怀。许多人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会问月亮:我们不团圆,你为什么那么圆?其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就让我们在千里之外。共享月光吧。当时宋代就有人评价说,苏东坡此词一出,古往今来写中秋的诗词都完了!我认为,那些诗词倒不至于“完”,但苏东坡的这首词。确实是历来写中秋最好的一篇作品。
这是选手在回答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描写中国的哪个传统节同和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两个问题后余秋雨所作的点评。苏轼作为著名词人开创了豪放一派,他的人生和词都体现出旷达的风格。这首千古流传的《水调歌头》便是体现其旷达思想的代表作,而里面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句。点评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央电视台大厅进来的墙上,就挂着沈鹏先生写的这首词”,由身边谈起,就地取材,自然贴切,又具有说服力:同时也是对选手甚至所有观众的一个委婉而又温馨提醒,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时刻学习。接着用“他把许多人的小悲哀收集成了一种大情怀”来精辟地评价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并把这种情怀用苏词和自己的通俗、生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不团圆,你为什么那么圆?其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就让我们在千里之外,共享月光吧”。典雅与通俗为一体,准确与生动共齐飞,让人如临其境,仿佛自己成了苏轼本人。而这种效果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让人容易接受。最后谈到这首词的影响。由古人到自己,同中有异,措词严谨,表述更为准确,“那些诗词倒不至于‘完’,但苏东坡的这首词,确实是历来写中秋最好的一篇作品”。娓娓道来,让人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二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他最让人记住的两句诗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生,都被麻烦、谣言和小人所包围,所以他的诗里经常出现“美人”、“芳草”、“幽兰”的字样,他是要借这些美好的事物来抒发情怀。他质问,为什么民众总是喜欢谣言呢?为什么贤能的人总是遭到嫉妒呢?屈原是中国第一个诗人,如同《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一样。如果把《诗经》比喻成“黄河小合唱”的话,那么,屈原的《楚辞》就是长江边上的“悬崖独奏曲”。
在选手没有回答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上句和它的作者后,余秋雨说了这段话。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艺术瑰宝,其中有许多名句人们耳熟能详,而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这两句了。这两句诗最能体现屈原的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操,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后人。余秋雨先生由此两句谈到屈原其人和其诗,“屈原的一生都被麻烦、谣言和小人所包围,所以他的诗里经常出现‘美人’、‘芳草’、‘幽兰’的字样”。可以说这是对屈原其人和其诗的准确概况。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屈原博闻强志,娴于辞令,正道直行,虽被小人陷害、国君不容,却不愿同流合污。而是怀瑾握玉,保持高清品行,最后跳汩罗江而死。在诗歌中,他经常借助“美人”、“芳草”、“幽兰”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接着高度评价屈原的历史地位,“屈原是中国第一个诗人,如同《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一样”。大家都知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在诗歌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把屈原和诗经作巧妙类化,就让人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屈原的历史地位。在此基础上,又把《诗经》和屈原的诗歌作比较,把《诗经》比喻成“黄河小合唱”,而把《楚辞》比喻长江边上的“悬崖独奏曲”。形象化地指出前者优美舒缓的特点。而后者激情澎湃的特点,用观众都熟悉的音乐来打比方,极尽通俗易懂、准确生动之能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我们中国人一般不敢讲这句话。因为如果要创新,就难免会对原来的老师有若干不敬的地方。但如果先把对老师的情感和伦理因素放在那里。一定会影响到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两千多年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句话,推动了文化艺术方面无数的进步。我记得我有位初中同学、在课堂上跟任课的女老师争辩,把女老师气哭了,去找班主任告状。班主任问罪我这位同学的时候,同学就说了这句话——“吾爱吾师,吾曼爱真理”。班主任就把同学的原话转告给了那位女老师,女老师又哭了一次。这次是因为感动而哭。
在选手没有答出古希腊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的“吾”和“吾师”分别指的是哪两位哲学家后,余秋雨进行了如此点评。余秋雨先生首先从我们的“国情”谈起,指出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个优良传统。中国人讲究师道尊严,学生要尊敬老师,哪怕老师说错了也不能指出来。这样做的后果显然是“一定影响到科学和文化的进步”。为进一步增强说服力,又把亚里士多德与和他同时代的孟子作比较,从而让人信服地指出“两千多年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句话,推动了文化艺术方面无数的进步”。虽然未指出孟子之后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情况,但国人都非常明白,一切尽可在不言中,达到了言简意丰、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至此,我们也会明白,余秋雨先生“谈古”为了“论今”,并非纯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代如此,现在又如何呢?举初中同学为例,很好地说明了新时代的中国仍然存在这种现象。故事可信,生动,巧妙。可信,是因为它就发生在身边。生动,是缘于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巧妙,一是学生为自己辩解时。说的恰恰是考题上这两句话,这正是无巧不成书,却又让人感到情理之中。二是女老师前后表现同中有异,相同之处是都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生气而哭,第二次是因感动而哭,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余秋雨先生不愧为讲故事的高手,他所讲的故事能够紧紧吸引住观众,既让我们会心地大笑,也让我们去深深地思考。
四
我去诺曼底的时候,遇到一位美国老兵。他当年和登陆的战友相约,谁死在诺曼底,活着的那一位就永远留在诺曼底陪伴着英灵。战争胜利后。这位老先生没有回到美国故乡。也没有结婚,一直在诺曼底陪伴着他死去的战友。在绿绿的草地上,望着那位穿着灰白西装的老先生们的背影,我懂得了什么叫做“承诺”。
播放的视频《拯救大兵瑞恩》影片表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登陆战役,在选手回答了登陆地点和时间后,余秋雨先生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与其他众多的点评不同,余秋雨先生并没有去介绍关于诺曼底登陆的知识。而是讲述一个美国老兵的故事。战争是残酷的,它带给人们的心灵上的创伤是永远抹不去的:然而为了正义而出生入死的战士又是伟大的,可爱的。两位战士的口头约定或许是玩笑性质的。然而老兵却认真地践行诺言,“没有回到美国故乡”,而且“也没有结婚,一直在诺曼底陪伴着他死去的战友”。没有了浓墨重彩,没有了无法承受的感情,只有平实的陈述,却让人刻骨铭心。“在绿色的草地上,望着那位穿着灰白西装的老先生的背影,我懂得了什么叫做‘承诺”’。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作者的感情本可以像潮水一般涌来,然而带给我们的却是这样一句平实而又震撼人心的描述,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画面:夕阳下。草地上,一位老先生穿着灰白西装,踽踽独行,脚步是那样地缓慢,然而又是那样地坚定、执着。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而我们也真正懂得了“承诺”的含义。看看现实,有麦少人心里还装着“承诺”“诚信”这样的字眼?有多少事情而又让我们痛心疾首呢?或许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们的心灵都会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