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我市选修化学的学生人数锐减,其中不少选修化学的学生在刚入高三时就放弃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这也说明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受挫。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尤其重要。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新颖的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新颖趣味性强的引入,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钠的性质》一课时,以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引入课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酒精灯的灯芯里放置一黄豆粒大小的钠块,然后用胶头滴管向灯芯上滴2~3滴水,结果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学生看到此现象后很兴奋,都急于知道原因。像这样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在结合课题内容和特点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创设合理、精彩的引入,引起学生注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到似懂非懂,想说却不会说时,教师应适时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某次在课堂上我问道:“为什么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气体会有白色晶体析出?”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因为相同条件下NaHCO■的溶解度比Na■CO■的溶解度小。”我在肯定同学们的答案的同时,向大家提了一个新的问题:NaHCO■的溶解度比Na■CO■的溶解度小,生成物NaHCO■就会析出吗?同学们听到后若有所思。过了几分钟同学们仍然没有想出原因,我就提醒了大家:“同学们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一下生成的NaHCO■的质量比反应物Na■CO■的质量”。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成的NaHCO■的质量比反应物Na■CO■的质量大,所以NaHCO■会析出。这时我又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原因吗?顿时同学们又陷入沉思中。又过了几分钟我看同学们还是很茫然再次提示了大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后溶液中的溶剂有何变化?”同学们听到后茅塞顿开,原来该反应消耗了水。此时,我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答案,该同学很顺利地说出答案:(1)NaHCO■的溶解度比Na■CO■的溶解度小。(2)生成的NaHCO■的质量比反应物Na■CO■的质量大。(3)反应消耗了水。通过此例可以说明,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善于启发,才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开放题的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根据课题内容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探究性的开放题,在课堂上要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想、去练、去讲,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向30mL1mol·L■的AlCl■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mol·L■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g白色沉淀,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后至少用4种方法解这道题。然后安排每组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老师负责纠正和总结。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交流和展示后共总结出4种解题方法。
法一:关系式法:
当NaOH少量:AlCl■~3NaOH ~ Al(OH)■
3?摇?摇?摇?摇?摇 ?摇 1
0.03mol 0.01mol
V(NaOH)=0.03mol/4mol·L■=0.0075L
当NaOH过量:AlCl■~3NaOH~Al(OH)■?摇?摇?摇Al(OH)■~NaOH
1?摇?摇?摇 3?摇 ?摇?摇1?摇?摇?摇 1?摇?摇 ?摇1
0.03mol?摇?摇?摇0.09mol?摇?摇?摇0.03mol?摇?摇?摇0.02mol?摇?摇?摇0.02mol
V(NaOH)=(0.09 0.02)mol/4mol·L■=0.0275L
法二:元素守恒法
经分析:当NaOH少量:n(NaOH)=3nV(NaOH)=0.03mol/4mol·L■=0.0075L;当NaOH过量:n(NaOH)=n(NaCl) n(NaAlO■)其中n(NaAlO■)=n(AlCl■)-n=0.02mol;n(NaCl)=3n(AlCl■)=0.09mol。
所以V(NaOH)=(0.09 0.02)mol/4mol·L■=0.0275L
法三:方程式法
当NaOH少量,略。
当NaOH过量:
3AlCl■ 11NaOH→9NaCl Al(OH)■↓ 2NaAlO■ 4H■O
3?摇 ?摇?摇 11
0.03mol?摇?摇?摇0.11mol
V(NaOH)=0.11mol/4mol·L■=0.0275L
法四:图像法
根据图像计算,A点对应n(NaOH)=0.03mol,B点对应的n(NaOH)=0.11mol。所以
V(NaOH)=0.0075L或V(NaOH)=0.0275L
一道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讨论,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创设新颖的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新颖趣味性强的引入,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钠的性质》一课时,以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引入课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酒精灯的灯芯里放置一黄豆粒大小的钠块,然后用胶头滴管向灯芯上滴2~3滴水,结果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学生看到此现象后很兴奋,都急于知道原因。像这样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在结合课题内容和特点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创设合理、精彩的引入,引起学生注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到似懂非懂,想说却不会说时,教师应适时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某次在课堂上我问道:“为什么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气体会有白色晶体析出?”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因为相同条件下NaHCO■的溶解度比Na■CO■的溶解度小。”我在肯定同学们的答案的同时,向大家提了一个新的问题:NaHCO■的溶解度比Na■CO■的溶解度小,生成物NaHCO■就会析出吗?同学们听到后若有所思。过了几分钟同学们仍然没有想出原因,我就提醒了大家:“同学们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一下生成的NaHCO■的质量比反应物Na■CO■的质量”。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成的NaHCO■的质量比反应物Na■CO■的质量大,所以NaHCO■会析出。这时我又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原因吗?顿时同学们又陷入沉思中。又过了几分钟我看同学们还是很茫然再次提示了大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后溶液中的溶剂有何变化?”同学们听到后茅塞顿开,原来该反应消耗了水。此时,我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答案,该同学很顺利地说出答案:(1)NaHCO■的溶解度比Na■CO■的溶解度小。(2)生成的NaHCO■的质量比反应物Na■CO■的质量大。(3)反应消耗了水。通过此例可以说明,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善于启发,才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开放题的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根据课题内容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探究性的开放题,在课堂上要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想、去练、去讲,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向30mL1mol·L■的AlCl■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mol·L■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g白色沉淀,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后至少用4种方法解这道题。然后安排每组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老师负责纠正和总结。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交流和展示后共总结出4种解题方法。
法一:关系式法:
当NaOH少量:AlCl■~3NaOH ~ Al(OH)■
3?摇?摇?摇?摇?摇 ?摇 1
0.03mol 0.01mol
V(NaOH)=0.03mol/4mol·L■=0.0075L
当NaOH过量:AlCl■~3NaOH~Al(OH)■?摇?摇?摇Al(OH)■~NaOH
1?摇?摇?摇 3?摇 ?摇?摇1?摇?摇?摇 1?摇?摇 ?摇1
0.03mol?摇?摇?摇0.09mol?摇?摇?摇0.03mol?摇?摇?摇0.02mol?摇?摇?摇0.02mol
V(NaOH)=(0.09 0.02)mol/4mol·L■=0.0275L
法二:元素守恒法
经分析:当NaOH少量:n(NaOH)=3nV(NaOH)=0.03mol/4mol·L■=0.0075L;当NaOH过量:n(NaOH)=n(NaCl) n(NaAlO■)其中n(NaAlO■)=n(AlCl■)-n=0.02mol;n(NaCl)=3n(AlCl■)=0.09mol。
所以V(NaOH)=(0.09 0.02)mol/4mol·L■=0.0275L
法三:方程式法
当NaOH少量,略。
当NaOH过量:
3AlCl■ 11NaOH→9NaCl Al(OH)■↓ 2NaAlO■ 4H■O
3?摇 ?摇?摇 11
0.03mol?摇?摇?摇0.11mol
V(NaOH)=0.11mol/4mol·L■=0.0275L
法四:图像法
根据图像计算,A点对应n(NaOH)=0.03mol,B点对应的n(NaOH)=0.11mol。所以
V(NaOH)=0.0075L或V(NaOH)=0.0275L
一道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讨论,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