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情深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写照。辽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了优秀的草原文化。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游牧生活方式造就了北方游牧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和民间习俗等,同时也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审美追求。
  草原画派的画家们多以山岗、丘壑、沙漠、草场等入画,这正是游牧民族的审美取向,也是其突出的文化特征,这种审美心理与美学追求在历代美术活动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正如贾方舟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内蒙古的画家虽然没有人为的纲领和指向,但由于他们同处于一个地域,同在一个生存空间和文化环境中成长并完成着艺术生命的蜕变,加以共同的食物结构,遂使他们的艺术面貌显示出地域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域文脉是一切艺术借以生长的文化基盘。”
  我自幼生活在阴山脚下,也不例外融入了“草原画派”这一行列。我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从教20多年,各种题材的画都教过也画过,还到过许多地方写生。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并尝试了许多油画语言的表现方法,但都没能深入下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不断地思索、寻找,当有一天我发现不管走到哪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画面总是浮现在脑海里,魂牵梦萦的永远是广袤的草原。此刻,我明白了画自己家乡是我应该走的绘画之路,因为我最熟悉的是这里的山山水水、人情风貌。
  地域特色是文化和自然结合的成果,对于画家来说,本土文化是我最熟悉和了解的地方。蒙古高原独特的自然风貌与景观,生发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情感表达方式。我作为地域画家,所遵守的基本准则并没有改变。
  我以草原生活为素材,通过一个个物象符号唤起一种文化状态、生命意识或精神意蕴,表达我对这片草原的爱。草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要你用真诚的眼睛去看,呈现在我们脑海里的都是美好的图像,在绘画里如何表达是最重要的。面对大草原,如何画蒙古人的形象与性格、服饰、马、牛羊,敖包、蒙古包,是我一直探索的方向。
  茫茫的草原,蔚蓝的天空,用大块的色彩正好表现草原辽阔深远的景色,鲜艳纯色正好表达艳丽的蒙古族服饰和蒙古人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在我眼中这样的色彩搭配是天衣无缝。于是,我在视觉的引领下,在草原上寻找能够满足心中最佳的审美体验。我力图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面对草原题材总是有画不完,叙不尽的爱与情。我在画草原风情画时,最放松,最自然,投入精力也最多。用画笔描绘草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作画时可以排除一切杂念。什么绘画流派、绘画技法,我都可以抛之脑后,随心所欲地去画,不循规蹈矩。一切方法为我所用,把我的感受,心情表达出来。面对着草原我不想提前设计,只是按照我的审美理解用最能表达我心情的方法作画。构线、涂色、制作都是按照当时画面的需要来做,用各种绘画方式表达我内心对草原的感受。
  草原是我的精神故乡。随着感觉走,我以为那才是作品艺术的价值所在。因为艺术讲究的是个性,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与众不同。真正的艺术是艺术家圈子里的事情,只有有相同绘画能力,有相同艺术水准的人才能体悟到彼此的感受,欣赏同一层次的技法妙处。艺术是个人的事,正如修习禅宗的人“坐禅论坛”,喝水冷热自知一样。大道无形,大音稀声。没有这方面深入理解,只能看个表面。我把我的精神认知和爱全部注入作品之中。南方的朋友看了我的画问我“为什么你画得天地总是二大块变化不大的色彩 ?”他们不解,我带他们到草原上采风。他们见到草原后,惊呼!原来草原是这么辽阔、壮美。他们终于理解了我草原风情画的内涵了。
  每一幅作品都饱含了我对草原的真情感悟。
  作品《参赛》:每年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的节日盛会。赛马是那达慕大会上主要体育项目之一。马的精神已成为蒙古民族不朽的图腾,蒙古人以及他们先人的历史和文化都是诞生在马的背上,拥有着无数动人的传说和史诗。马也是草原画派重要的创作主题。我画的马的身体剽悍圆润,眼神灵动,似乎超脱画布而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的伙伴,他将陪伴主人驰骋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表现了蒙古人民崇尚英雄和自由的品質。
  作品《父爱》:我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强烈的父爱一直伴随着我。父爱深沉而宽广,父爱如山,高大威严。父亲为出行的儿子备好马鞍,远行的儿子承载父亲的希望。父亲是儿子旅途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儿子的行程。父爱是我这幅画的主题。我用写实手法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
  作品《蒙古汉子》:有一首歌词是这样唱的:“你在毡房里出生马背上成长大,你的脸庞印记着祖先的轮廓,你的身躯流淌着英雄的血液,你是草原一座历史的丰碑、你勇敢、坚毅。宽厚、坦城,你是草原的脊梁,你慷慨豪爽、淳朴善良”。这首歌表达了我画这幅画的初衷和我对蒙古汉子的认识与理解。我用写实的手法致力于表现蒙古汉子乐观、豪爽、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蒙古族有着“天人合一、天神合一”宗教信仰理念。我画《圣歌》时,把这种理念渗透到我的画中,使画面增加了神秘感氛围。勤劳的蒙古族夫妻在茫茫的雪地上穿行,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着羊群,一路唱着豪迈而悠扬的草原长调。我用真诚的画笔描绘他们的生活,赞颂他们。
  《力士·金刚》是那达慕大会上的搏克手。搏克是草原游牧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集力量、技巧和勇敢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也是蒙古人聪明和智慧的展示。在摔跤时,搏客手像雄鹰、像大力士,像佛教中的金刚。我画这张画时,探索在造型上用夸张和平面化的手法来表达我的感受。于是,我把天地用红绿对比色进行处理,使画面更富于激情和浪漫的色彩。不拘泥细节,重点表现搏克手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现代体育精神。
  物质文明对现代生活的冲击所带来的焦虑,促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寻找精神家园。这种普遍的精神寻根之旅,带动原生态的草原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也使得当代以草原为主题的油画创作呈现出一种迷人的特质。其中,对自然力的敬畏,对英雄的崇拜,对信誉、友情的珍重,对骏马、牛羊的眷恋等,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对人类生存的探索,均简单而有力地呈现在画布上。或表达草原人民粗犷而深情的性格,或体现草原人民与天地争斗的不屈的悲壮,或用超现实手法表现苍穹下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像。既符合大众审美意识,也符合收藏家们的需求,同时也具有学术鉴赏价值。
  我的根在草原,我的文化在草原,我骨子里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蒙古草原的风情画是我创作的永恒主题。
其他文献
陈西川,1929年12月出生,湖南邵阳人。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中央美院,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早年执教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上世纪60年代回到家乡邵阳。先生毕生致力于美术教学,李自健、李晨、王炳炎、刘人岛、王文明、雷小洲、欧偲等许多知名画家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先生出生书香门第,一生淡泊名利,蜗居斗室潜心画画,畫了许多乡下底层人的素描,充满艺术个性的素描作品堪称一流。先生晚年绘画喜欢用线条勾
期刊
14世纪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在这样一些艺术家中人们首先就会提到文艺复兴之“三杰”。而先于“三杰”的圣多罗·波提切利,作为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的代表其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波提切利有自己突出的技艺,通过这些技艺,他把一种独特的我们在别处无法获得的愉悦传达给我们。“新柏拉图主义启发了他对古典主义传统与中世纪潮流的结合,他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艺术家作风的雄伟和气质,
期刊
牛帅兵,单就这个名字就能给人无限的遐想,一个很帅气的的解放军,一个很牛的兵哥!总之,肯定能和军人联想到一起!凭着勤勉、悟性、坚毅,牛帅兵从旧作业本上横涂乱抹到步入中国书法艺术这片黑白天地,在尽心尽善做好军人的本职工作之外的时空里,将一片痴情赋翰墨,处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墨香。在书法创作中,牛帅兵坚持书法法度和精神,同时代审美语境相结合,写出意趣,在雅俗兼备的道路上果敢前行。  神融笔畅勤耕作 挥毫泼墨
期刊
鸣蝉小憩纱窗  窗拥绿纱闻好音,一蝉游冶偶光临。  缘何芳翅独流寓,岂有疏桐违素心?  身细难从语冰雪,声清且与乐焦琴。  忽惊异动人相扰,振翼冲飞不可寻。  《鸣蝉小憩纱窗》一诗,书品初见于《三余再吟》,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鹏先生写过不少境界圆融、寄意幽微的咏物诗,此作为其佳品之一。蝉,又名知了,属同翅目蝉科,该虫分布甚广,一般在海拔不超过250米的地方都有出现。幼虫在土中生活,将要羽化时,
期刊
吕福龙(吕福隆),1954年5月2生,祖籍沛县,号秋居士,颜其居曰洗心草堂,后易为竹外一枝轩,今为省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颜体书法研究会理事,友声书社学术委员,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政协十一、十二届委员。书法作品以及书论散见于《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艺术中国》等专业报刊杂志,并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和书学研讨会。出
期刊
文天祥(1236-1283),南宋诗人,抗元名臣,爱国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  开庆元年(1259)蒙古元军攻宋,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逃亡),天祥上书斩宋臣,以稳人心,并进御敌之计,未被采纳。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草制语讥奸相贾似道,遭到劾罢。度宗咸淳九年(1273)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赣州。恭宗德祐元
期刊
陈姿蓉,1984年8月出生于台南新化。1987年发生车祸,身心发展迟缓,大约六岁才具语言能力。2000年入台南启聪学校就读,接受美术教育;2002年蒙受台南远东科技大学赵嗣强教授义务个别指导绘画技巧,开启艺术创作之路;2008年于台南远东科技大学举办“折翼的天使”个展;2008年获颁内政部社会司身心障碍楷模“金鹰奖”;2009年于台南遠东科技大学举办“折翼的天使——想飞”个展;2009年举办巡回个
期刊
王佳寧,副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博士、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行书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成员、兰亭书法社社员、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湖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书法学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
期刊
姜向东,1970年5月出生,湖南浏阳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当代油画院常务副院长、湖南省油画风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油画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致公画院副院长、齐白石纪念馆副馆长、湘潭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多幅作品及学术论文发表在《美术》《美术报》《中国油画》《中国油画家》《美术大观》《世界艺术》《艺术中国》《美术档案》《中
期刊
十五年前因为好朋友的一句话,我进入了远东科技大学,因此结识一位素未谋面的小孩,更意外地开启一份难得的师生缘分。  当年这位好友他称呼我赵教授,我称呼他教务长。  “赵教授,这孩子很会画画,启聪结束后,台湾没有她升学的机会,也没有人再指导她画画,很可惜……“当时这位好朋友手握一份报纸,并转述报纸上的一则报道,”赵教授,你是否可以义务指导这位孩子?”  当下我的脑袋可能进水了,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