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来《开讲啦》这个舞台有点诚惶诚恐。我是做数学的,每一次到中国来,有很多家长问我:你是出名的数学家,我怎么去教我的小孩子数学。我有点啼笑皆非,因为教小孩子数学不是我的专长。不过他们有兴趣让小孩子念数学,并不是因为家长喜欢让孩子念数学,而是期望孩子考试考高分。现在这个年头,家长们都比从前有能力了。我听说,去年一年就有差不多20万的自费留学生到美国去。他们很紧张念数学,为什么呢?因为你想上美国的名校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或者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是一定要高分的。SAT(美国学术能力测试)考2200分以下的,基本上哈佛就不会接受你了。
他们让我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
我在哈佛大学差不多30年了,也看着我们数学系学生的成长。在第四年的时候,是需要写论文的。一年总有两三篇好的文章,但中国学生始终达不到这个标准。我觉得很奇怪:中国的学生在中学和大学初期都还不错,为什么最后的表现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发觉,中国的学生基本上对学问、对数学的学问兴趣并不是太大。一方面是家长并不期望你去念数学,因为数学很枯燥;另一方面“钱”途一般,不会得到太多的收入。其实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观念。我在哈佛大学30年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念数学拿了博士的学生找不到很好的工作。因为我两个儿子都念生物,他们比我辛苦得多,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做实验。可是我们做数学的,游手好闲,走走想想,找些好的题目看看,有的时候出去旅行比他们愉快得多。而事实上,数学家毕业以后,很快就能找到好的事情。而念生物的大概要十多二十年才能够靛下来。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呢?我是希望大家晓得念数学并不差。
我讲讲自己的经验。我14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我们家有8个小孩,母亲一个人要顶住这个家庭,让我们能够生存下去。我自己也花了不少工夫,去做家教补贴家用。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痛苦。也是最让我成熟的一段。所以有些人想攻击我,有些人想对付我,我在当年14岁那年这么无助的时候,我都能够成长,我不怕任何困难。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没有想要我一定要念医、念工程这种学科,他们让我自己选择,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
我会一边走路一边想数学和几何的内容
我当时受学哲学的父亲的影响,他当时在写一本书,关于西洋哲学——《西方哲学跟中国哲学的关系》。家里來了很多学生跟他聊天,就谈到希腊的哲学受到数学很大的影响,这个叫自然科学辩证法。这对我来说印象深刻,让我知道数学是门很重要的学科。我那时才十二三岁,父亲除了哲学以外,他也教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的诗词、古文。冯友兰的《新原道》、《新原人》,要念郭沫若的哲学书,要念胡适之,要念钱穆的历史跟哲学书。我想都蛮有意思的,可是我都看不懂。慢慢过了几十年以后消化了,看着看着就懂了。这是整个做学问的一个程序,我想你们应当晓得刚开始不懂没关系,慢慢看,慢慢看就会了解。
我对数学有兴趣是因为在初中二年半时学了几何。我认为平面几何漂亮得不得了,又严谨又很干净,清清楚楚地将一些命题写出来,让我很震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科学,我很想去找它里面的内容。可是那个时候,中学里没有图书馆,要到公共图书馆去找这个书。往往在书店里一站站几个钟头,也没有钱去买这个书,就站在那边看。可是有时候,我就在脑海里想这些数学的定理、数学的描述应当怎样去处理。所以很早,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会一边走路,一边在想数学、几何的内容。有了这个习惯以后,对待任何一个问题,我的反应就是想想看它的内容是什么,它能够影响到什么,能够有什么发展。所以直到现在,50年后我还是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我当然也看很多课外书。当时金庸的武侠小说刚出来没多久,我们在《民报》就看金庸的第一篇武侠小说。同时也看很多古典小说,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书,鲁迅的小说我也看。这些书看起来好像跟数学都没有关系,可是以后我发觉其实有相当的好处。
所谓的灵感是5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
到现在,我研究的方向还是以几何为主,做几何是一个很有趣但是很复杂的一条路。1971年,我在做研究生时就对没有物质的引力场有很大兴趣。爱因斯坦方程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方程,也是一个很漂亮的方程,所以我想解这个方程。可是这个方程是很难解的,古往今来,没多少人能够解开。有一次我到图书馆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名叫卡拉比的教授写的,他提出的问题跟我的想法一模一样。他这个问题也没办法解决,可是写下了一个方程。我对这个方程很着迷,花了5年工夫,常常屡战屡败,可以讲是茶饭不思。在1976年那年,我将它解决了。解决以后,我将它运用到几何、微分几何、代数几何种种不同的学科里,解决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有些是数学上几十年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也因此一举成名。由于物理学家的加入,使得这个学问在近30年来成为数学和物理上的一个主流方向。很出名的物理学家跟很出名的数学家联手一同研究这方面的学问,也因此解决了数学上更多的猜想和更多的主要问题。很多记者问我有什么灵感,我就会讲,1976年我解决卡拉比猜想时刚结婚没多久,两个礼拜后我就将它解决了。我受到我妻子的影响很大,她给我很好的灵感。可是所谓的灵感是5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是不同的想法堆积起来的。就好像你在看山洪暴发时,刚开始山水慢慢积,积得很高,突然一场大雨就将这个山洪暴发出来,这个思想就来了。可是这样的思想不可能突然就来,无缘无故,没有谁能够突然之间一秒钟内产生一个想法。
李雪源据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整理
他们让我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
我在哈佛大学差不多30年了,也看着我们数学系学生的成长。在第四年的时候,是需要写论文的。一年总有两三篇好的文章,但中国学生始终达不到这个标准。我觉得很奇怪:中国的学生在中学和大学初期都还不错,为什么最后的表现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发觉,中国的学生基本上对学问、对数学的学问兴趣并不是太大。一方面是家长并不期望你去念数学,因为数学很枯燥;另一方面“钱”途一般,不会得到太多的收入。其实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观念。我在哈佛大学30年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念数学拿了博士的学生找不到很好的工作。因为我两个儿子都念生物,他们比我辛苦得多,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做实验。可是我们做数学的,游手好闲,走走想想,找些好的题目看看,有的时候出去旅行比他们愉快得多。而事实上,数学家毕业以后,很快就能找到好的事情。而念生物的大概要十多二十年才能够靛下来。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呢?我是希望大家晓得念数学并不差。
我讲讲自己的经验。我14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我们家有8个小孩,母亲一个人要顶住这个家庭,让我们能够生存下去。我自己也花了不少工夫,去做家教补贴家用。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痛苦。也是最让我成熟的一段。所以有些人想攻击我,有些人想对付我,我在当年14岁那年这么无助的时候,我都能够成长,我不怕任何困难。我很感激我的父母,他没有想要我一定要念医、念工程这种学科,他们让我自己选择,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
我会一边走路一边想数学和几何的内容
我当时受学哲学的父亲的影响,他当时在写一本书,关于西洋哲学——《西方哲学跟中国哲学的关系》。家里來了很多学生跟他聊天,就谈到希腊的哲学受到数学很大的影响,这个叫自然科学辩证法。这对我来说印象深刻,让我知道数学是门很重要的学科。我那时才十二三岁,父亲除了哲学以外,他也教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的诗词、古文。冯友兰的《新原道》、《新原人》,要念郭沫若的哲学书,要念胡适之,要念钱穆的历史跟哲学书。我想都蛮有意思的,可是我都看不懂。慢慢过了几十年以后消化了,看着看着就懂了。这是整个做学问的一个程序,我想你们应当晓得刚开始不懂没关系,慢慢看,慢慢看就会了解。
我对数学有兴趣是因为在初中二年半时学了几何。我认为平面几何漂亮得不得了,又严谨又很干净,清清楚楚地将一些命题写出来,让我很震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科学,我很想去找它里面的内容。可是那个时候,中学里没有图书馆,要到公共图书馆去找这个书。往往在书店里一站站几个钟头,也没有钱去买这个书,就站在那边看。可是有时候,我就在脑海里想这些数学的定理、数学的描述应当怎样去处理。所以很早,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会一边走路,一边在想数学、几何的内容。有了这个习惯以后,对待任何一个问题,我的反应就是想想看它的内容是什么,它能够影响到什么,能够有什么发展。所以直到现在,50年后我还是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我当然也看很多课外书。当时金庸的武侠小说刚出来没多久,我们在《民报》就看金庸的第一篇武侠小说。同时也看很多古典小说,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书,鲁迅的小说我也看。这些书看起来好像跟数学都没有关系,可是以后我发觉其实有相当的好处。
所谓的灵感是5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
到现在,我研究的方向还是以几何为主,做几何是一个很有趣但是很复杂的一条路。1971年,我在做研究生时就对没有物质的引力场有很大兴趣。爱因斯坦方程是相当复杂的一个方程,也是一个很漂亮的方程,所以我想解这个方程。可是这个方程是很难解的,古往今来,没多少人能够解开。有一次我到图书馆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名叫卡拉比的教授写的,他提出的问题跟我的想法一模一样。他这个问题也没办法解决,可是写下了一个方程。我对这个方程很着迷,花了5年工夫,常常屡战屡败,可以讲是茶饭不思。在1976年那年,我将它解决了。解决以后,我将它运用到几何、微分几何、代数几何种种不同的学科里,解决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有些是数学上几十年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也因此一举成名。由于物理学家的加入,使得这个学问在近30年来成为数学和物理上的一个主流方向。很出名的物理学家跟很出名的数学家联手一同研究这方面的学问,也因此解决了数学上更多的猜想和更多的主要问题。很多记者问我有什么灵感,我就会讲,1976年我解决卡拉比猜想时刚结婚没多久,两个礼拜后我就将它解决了。我受到我妻子的影响很大,她给我很好的灵感。可是所谓的灵感是5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是不同的想法堆积起来的。就好像你在看山洪暴发时,刚开始山水慢慢积,积得很高,突然一场大雨就将这个山洪暴发出来,这个思想就来了。可是这样的思想不可能突然就来,无缘无故,没有谁能够突然之间一秒钟内产生一个想法。
李雪源据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