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校内实习基地资源的一些措施。通过在校内建立功能完善的学生实习基地,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实现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科院校;实习基地;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郑雷(1976-),男,山东莒南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赵世田(1979-),男,山东五莲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盐城?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21-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工科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不断革新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各种实验、实习教学基地是工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其中,完善的实习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各校要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2]尤其是对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其办学特色通常都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通常贯彻工程人才培养理念,更加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简要分析了一般地方工科院校校内外实习基地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校内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现状和问题
一般地方工科院校通常都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把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宽的交叉学科知识面、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校内都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如各种工程实训中心、实验中心、维修和检测中心等),作为实习环节的补充,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缓解了经费紧张、外出实习困难等不利因素。在校外,通常也会联系当地的相关企业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近几十年来,地方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得到了许多企业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安排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并为其提供场所和条件。但由于这种校外实习教学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1.实习效果不佳
在校外,实习教学不能在生产一线进行,而是以参观形式为主,即企业技术员和指导教师带领实习学生在工厂车间走马观花式的看一遍,偶尔在某些设备旁做一些讲解。[3]这种方式虽然能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体概况、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难以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产品的工艺流程有详细深入的了解,也就达不到培养计划要求的实习效果。以机械专业为例,由于不能跟班作业,无动手实践机会,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紧固件装配都不会动手操作,在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难以达到实习目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校外实习教学的监督、检查难以执行
很多企业因为空间规模的限制再加上学生数量的增加,无法接收大量学生集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此外,一部分学生不接受学校的统一安排,根据个人需求到跨省市企业实习;还有一些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因项目需要而变换实习场地,等等。很多种情况导致学校和指导教师无法实时指导、检查实习教学进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3]
3.实习教学经费不足
经费投入的多少对实习基地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教学经费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实习需投入的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大幅度提高,[4]然而大多数高校投在实践教学的经费没有过多的增长,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学生人均实习费用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从而导致实习教学经费不足。
4.实习时间难以保证
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为例,专业实习的时间通常为两到四周左右,每周实习五天,这其中往返实习工厂要花掉大量的时间,真正的实习时间并不充足。由于时间没有充分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
5.部分企业缺少接收本科生实习的积极性
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最大的差距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缺少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意识,甚至一些企业认为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是一种额外的负担。[3]
二、整合校内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鉴于校外实习基地因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等原因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有所萎缩,因此高水平的校内实习基地,是新形势下地方工科院校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保证。从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入手,以校内实习为基础,校外实习作为专业知识面的拓展和补充,优化整合现有校内实习资源,全面建设好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形成能够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多方位来增强感性认识的校内实习基地,配合校外实习基地和实验教学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使校内外实习效益最大化,并不断创新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更有利于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能更好地契合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校内实习基地
目前,各专业教学实验室中已有的一些专业设备只用于实验教学。因大多数学校的实验课时少,课程的周期又长,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将各专业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改造利用,建成校内实习基地,不但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也是解决校内实习场所的一条有效途径。[5]另外,也可以积极争取企业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和援助,捐献一部分企业待报废的生产设备用于实习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经费不足的困难。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教师自行设计、制造一些辅助实习设备。 2.建立仿真实习基地
以计算机仿真实验操作代替部分实习过程,要求学生进行仿真实验练习,通过仿真实验对错误操作进行提示与指导。对于那些不可能搬进校内实习基地的大型流水线和重型设备,必须进行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些特征,又能作为训练对象,既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那种职业氛围。[6]通过仿真和模拟的补充,使校内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全方位的发挥作用。
3.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可以考虑建立实习基地激励机制。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有关企、事业单位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对于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做出成绩的单位,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实习基地评估,并根据企业的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7,8]此外还可以考虑建设一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实习基地,积极争取校外实习基地的支持,资助废旧设备,并联合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4.收集声像教材,并建立模型陈列室
对于一些投入较大的实践教学设备,通过收集开发现场工艺过程、设备制造过程的声像教材以及模型陈列室可有效缓解要求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
5.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地方工科院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可采取“点面结台”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讲解和声像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制造工艺和设备结构。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这是改革后的主要实习方式。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关键。学生亲自动手投入到产品的加工中,反复操作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也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
6.加强对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
要重视实习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针对实习工作管理和实习基地管理制定相关的指导原则和规范,保证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3,9]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各专业针对不同性质的实习制定不同的实习大纲及考核办法,以保证实习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此外,在实习过程中要及时对实习各个环节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应积极整改,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相较于校外实习基地的种种不足,完善的校内实习基地是一种理想的就业“演习”工具。校内实习基地可以实现实习内容、实习对象、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可以实现仿真某些工艺流程、模拟职能岗位和操作过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甚至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的技能证书。校内实习基地还有助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科竞赛的平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资源整合,还需不断加强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军,毛晓桦,殷埝生.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76-178.
[2]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05,(1):3-7.
[3]陈子辉.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8):169-171.
[4]杨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1):75-76.
[5]廖扬铭,郭年琴.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改革实习教学[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3):53-55.
[6]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7]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8]邱悦颜,徐庆军,田英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58-59.
[9]张烈平,吴晓鸣,李德明.工科校外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3):30-33.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工科院校;实习基地;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郑雷(1976-),男,山东莒南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赵世田(1979-),男,山东五莲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盐城?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21-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工科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不断革新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各种实验、实习教学基地是工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其中,完善的实习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各校要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2]尤其是对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其办学特色通常都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通常贯彻工程人才培养理念,更加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简要分析了一般地方工科院校校内外实习基地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校内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现状和问题
一般地方工科院校通常都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把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宽的交叉学科知识面、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校内都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如各种工程实训中心、实验中心、维修和检测中心等),作为实习环节的补充,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缓解了经费紧张、外出实习困难等不利因素。在校外,通常也会联系当地的相关企业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近几十年来,地方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得到了许多企业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安排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并为其提供场所和条件。但由于这种校外实习教学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1.实习效果不佳
在校外,实习教学不能在生产一线进行,而是以参观形式为主,即企业技术员和指导教师带领实习学生在工厂车间走马观花式的看一遍,偶尔在某些设备旁做一些讲解。[3]这种方式虽然能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体概况、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难以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产品的工艺流程有详细深入的了解,也就达不到培养计划要求的实习效果。以机械专业为例,由于不能跟班作业,无动手实践机会,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紧固件装配都不会动手操作,在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难以达到实习目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校外实习教学的监督、检查难以执行
很多企业因为空间规模的限制再加上学生数量的增加,无法接收大量学生集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此外,一部分学生不接受学校的统一安排,根据个人需求到跨省市企业实习;还有一些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因项目需要而变换实习场地,等等。很多种情况导致学校和指导教师无法实时指导、检查实习教学进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3]
3.实习教学经费不足
经费投入的多少对实习基地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教学经费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实习需投入的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大幅度提高,[4]然而大多数高校投在实践教学的经费没有过多的增长,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学生人均实习费用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从而导致实习教学经费不足。
4.实习时间难以保证
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为例,专业实习的时间通常为两到四周左右,每周实习五天,这其中往返实习工厂要花掉大量的时间,真正的实习时间并不充足。由于时间没有充分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
5.部分企业缺少接收本科生实习的积极性
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最大的差距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缺少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意识,甚至一些企业认为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是一种额外的负担。[3]
二、整合校内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鉴于校外实习基地因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等原因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有所萎缩,因此高水平的校内实习基地,是新形势下地方工科院校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保证。从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入手,以校内实习为基础,校外实习作为专业知识面的拓展和补充,优化整合现有校内实习资源,全面建设好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形成能够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多方位来增强感性认识的校内实习基地,配合校外实习基地和实验教学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使校内外实习效益最大化,并不断创新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更有利于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能更好地契合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校内实习基地
目前,各专业教学实验室中已有的一些专业设备只用于实验教学。因大多数学校的实验课时少,课程的周期又长,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将各专业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改造利用,建成校内实习基地,不但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也是解决校内实习场所的一条有效途径。[5]另外,也可以积极争取企业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和援助,捐献一部分企业待报废的生产设备用于实习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经费不足的困难。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教师自行设计、制造一些辅助实习设备。 2.建立仿真实习基地
以计算机仿真实验操作代替部分实习过程,要求学生进行仿真实验练习,通过仿真实验对错误操作进行提示与指导。对于那些不可能搬进校内实习基地的大型流水线和重型设备,必须进行模块化、模拟化、仿真化处理,使之既具备实物的一些特征,又能作为训练对象,既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那种职业氛围。[6]通过仿真和模拟的补充,使校内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全方位的发挥作用。
3.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可以考虑建立实习基地激励机制。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有关企、事业单位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对于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做出成绩的单位,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实习基地评估,并根据企业的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7,8]此外还可以考虑建设一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实习基地,积极争取校外实习基地的支持,资助废旧设备,并联合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4.收集声像教材,并建立模型陈列室
对于一些投入较大的实践教学设备,通过收集开发现场工艺过程、设备制造过程的声像教材以及模型陈列室可有效缓解要求资金投入过大的问题。
5.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地方工科院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可采取“点面结台”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讲解和声像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制造工艺和设备结构。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这是改革后的主要实习方式。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关键。学生亲自动手投入到产品的加工中,反复操作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也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
6.加强对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
要重视实习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针对实习工作管理和实习基地管理制定相关的指导原则和规范,保证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3,9]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各专业针对不同性质的实习制定不同的实习大纲及考核办法,以保证实习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此外,在实习过程中要及时对实习各个环节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应积极整改,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相较于校外实习基地的种种不足,完善的校内实习基地是一种理想的就业“演习”工具。校内实习基地可以实现实习内容、实习对象、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可以实现仿真某些工艺流程、模拟职能岗位和操作过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甚至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的技能证书。校内实习基地还有助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科竞赛的平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资源整合,还需不断加强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军,毛晓桦,殷埝生.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76-178.
[2]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05,(1):3-7.
[3]陈子辉.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8):169-171.
[4]杨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1):75-76.
[5]廖扬铭,郭年琴.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改革实习教学[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3):53-55.
[6]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7]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8]邱悦颜,徐庆军,田英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58-59.
[9]张烈平,吴晓鸣,李德明.工科校外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3):30-33.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