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校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发展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ax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管理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管理手段。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引进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的详细描述,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为北京联合大学带来的变化,突出了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多校区;独立法人学院;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分散办学;集中管理
  作者简介:刘波(1982-),女,山西长治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骆吕俊子(1980-),女,新疆沙湾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多校区大学教学组织运行模式创新与管理信息化建设”(PHR2011073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38-02
  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市属大学,具有其独特的办学特点。自1978年正式建校以来,经过多次院际整合、专业优化,形成了目前以校本部小营校区为主、多个校区及独立法人学院并存的办学形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同时存在着三级管理(校、院、系)和两级管理(校、院)的教学管理体制。因此,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诸多现象,桎梏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历任领导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试图引进一套比较先进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从制度上规范各学院的教学管理活动,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水平及效率,并最终实现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理念。
  北京联合大学从2000年以来,引进并使用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一、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1.校本部发展时期
  2000年,北京联合大学经过多方论证,与金安桥公司合作引进了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C/S+Linux的开发模式,经过多方面的实验论证,首先在校本部小营校区和白家庄校区试运行,首次实现了公共选修课的网上选课功能,这在我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校本部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机电学院)于2004年实现了网上排课,教师、学生基本告别了过去那种通过纸质课表了解自己上课信息的方式,信息化手段开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2005年,校本部四学院开始进行教师网上远程录入成绩,学生均可通过互联网络查询自己的课程成绩。同时也基本实现了通过系统进行学籍管理。2005年进一步实现了通过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毕业生资审工作。至此,校本部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较大比重均通过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初步实现了最初的设想。
  2.各独立法人学院的推广时期
  2006年,学校开始将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向其他独立法人学院进行推广,力图能够从形式上实现全校资源的统一管理及合理配置。但该项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鉴于各法人学院相对独立的行政地位,强行统一管理难度极大,甚至会破坏校本部业已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在各学院安装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时均采用每个校区独立设置服务器的方式,因此,实际上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但包括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生物化工学院(自建)均开始使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这也为后续引进新的系统、推进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对于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评价
  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我校第一次引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总体上说应该是成功的,特别是在校本部范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负担,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为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使每一个人认识到信息化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各独立法人学院充分认识到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模式是北京联合大学今后健康发展的唯一办学形式。
  但是,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它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首先,金安桥公司本身的人才技术储备不足,技术实力较弱,很难开展高难度的技术升级改造;其次,金安桥公司对于我校特殊的管理模式了解不深,对于基本的教学规律认识不透彻,无法应对我校不断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在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多年运行中,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排课”这一基本的教学运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由于我校同名专业、专业方向繁多,教学计划模块始终没有正式使用,测试工作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排课教师只能从纸质教学任务书中人工提取数据进行排课;考试模块经过多年努力也无法使用;学籍管理模块的稳定性极差,丢失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选课模块虽然使用多年,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数据处理出错的频度较高。同时必须承认,独立法人学院的推广计划不成功,全校资源共享的初衷未能实现。
  因此,经过近10年的运行,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北京联合大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引进新的具备强大功能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二、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1.校本部试运行阶段
  2009年,为满足新形势下北京联合大学“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我校整体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经长时间酝酿与论证,最终决定引进杭州正方电子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取代已经运行多年的金安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比较成熟的产品,同金安桥系统比较具备技术水平高、数据处理能力强、运行稳定等多方面的优势。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首先在校本部四学院试运行。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全改变了旧有的运行模式,完全按照教学管理的运行规律设计。第一次实现了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系统管理,保证了“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排课—考试管理”的科学的教学运行模式。   在保证基本运行的同时,成绩管理、选课管理模块也稳定运行,全面提升了校本部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为进一步向全校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为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迅速制订了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规定、相关文件。
  2.全校推广阶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迅速进行,包括平谷学院(现已撤销)在内的全校11个校区的13个学院全部被统一纳入到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在我校历史上尚属首次。
  由于我校特殊的办学体制,各校区、各法人学院具备相对的独立性,拥有各自特殊的管理手段。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行打破了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基本确立了“分散办学,集中管理”的办学宗旨。
  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第一次在技术上实现了全校范围的教学资源统一配置、教学工作统一管理。截至2011年12月,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承担了我校自2007级本科开始五个年级的全部教学管理工作。在保证全校教学运行秩序稳定进行的同时,首次实现了全校范围的大规模跨校区选课,首次完成了2010届毕业生的毕业资审工作,承担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网上报名、毕业设计网上选题辅导、教学质量网上测评等诸多工作,对于全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3.进一步开发阶段
  目前,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包括了教学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已经在我校全面推广、稳定运行。并且,我校进一步通过与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接口对接的方式,开发了教学信息查询打印一体机系统、家长促学系统及教学决策系统等新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我校正在极力推进与学工系统的对接,积极开发短信平台系统、学科竞赛管理模块等新的功能,希望进一步推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
  4.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3年的运行,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北京联合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但是,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仍然是正方系统必须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校新修订的2011版培养方案的实施导致系统内数据的管理规则发生变化:一部分依据2007版培养方案进行管理,另一部分依据2011版培养方案管理,大大降低了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例如:通识教育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并存的问题。
  其次,由于校区分散、法人学院的独立地位等原因,导致我校个别学院存在教学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进步伐。
  再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问题。例如:我校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负责,由于事前缺乏沟通,事后缺少协调,在制订2011版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时分别遵循了不同的编码规则,这对于信息化管理是无法接受的,不同规则的数据在同一个系统内运行必然导致不利的后果。
  最后,各教学部门、各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导致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不能顺畅运行的极其重要的因素,部分管理人员不了解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业务素质差,个别管理人员甚至不了解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异同,教学计划的录入工作找其他无关人员替代完成,极大地制约了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完善不仅仅需要系统本身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系统软环境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最大程度地发挥正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杰欣.基于Oracle的教务系统优化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5).
  [2]万君,刘震.浅析广播电视大学新老教务系统选课平台的应用[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3]董琰.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Oracle数据库的备份策略——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09,(2).
  [4]李春红.多校区教务管理路径阐释[J].管理观察,2009,(5).
  [5]黎孟雄,陈小春.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安全管理[J].教育信息化,2005,(3).
  [6]徐日.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
  (S1).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学当中出现的若干重难点问题却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在认真研究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务驱动教学;解决方案  作者
期刊
摘要:语言不是蜜,却可粘住一切东西。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师生课堂交流和进行思维及传授知识的手段。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能使课堂情趣盎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必将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不同的专业,其语言艺术也有所不同,针对计算机课程独有的特色: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方面,深入探讨计算机教育的课堂语言艺术。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语言艺术;实践性  作者简介:李慧琴(1
期刊
摘要: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针对目前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状,以流水灯的制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完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并对课程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单片机;流水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学惠(1974-),女,黑龙江友谊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刘元林(1970-),男,山东平阴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
期刊
摘要:“数值计算方法”是一门介绍科学计算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数学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今理工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但是该课程教学存在理论课内容多,学时少,各部分内容不连贯,公式繁多,枯燥乏味,上机实验与理论课脱节等现象。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材、转变教学模式以及改变考试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期刊
摘要:当前工科类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去工科化的现象呈现上升趋势,“基础力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其学时不断被缩减,甚至在课程体系中被去除,严重影响了合格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从工业设计学科和力学学科的关系出发,讨论了力学课程在工科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基础力学”在整个工科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针对目前的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其基础力学教学应做到“课程兴趣化,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通过开展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促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教学的投入,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联动的“质量工程”体系。以山东英才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激励机制方面的设计和实践为例,主要从薪酬激励、晋升激励
期刊
摘要:基于PPT软件对文字、图像的处理功能过于简单及制作的教学课件单调、死板、没有个性、交互性差等缺陷。提出了利用Iebook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新方法;阐述了Iebook多媒体课件的整体制作流程、各种元素的处理方法、多种软件融合于Iebook多媒体课件的技巧;论证了Iebook多媒体课件以影音互动方式的全新教学内容为表现形式,集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对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将
期刊
摘要:广东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是设计类专业实验,与其他常规课程实验有很大不同。在教学中,该课程实验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涉及实验仪器、实验软件、实验测试、实验资料以及实验考核等各个方面。有了这个实验教学平台,该课程实验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教学平台  作
期刊
摘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构建了“实验强化—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四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了实施措施和保障体系。  关键词:创新人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张艳馥(1962-),女,吉林白城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倩(1989-),女,山西阳泉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北京?102206
期刊
摘要:优化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对于培养工科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现有教材的不足及创新型教材的社会需求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工科专业开展创新型教材的编写思路,主要包括: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工程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材;社会需求  作者简介:刘元朋(1976-),男,河南邓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郑州?45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