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学有三个基本要素:师资、生源、管理。师资是保证,生源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三者之中,生源一般不好选择,而师资和管理则具有巨大的动态生成性。管理和师资质量上去了,不理想的生源是可以改变的。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所以,有人提出了“教师第一”的办学主张。我们觉得,“教师第一”是现代学校管理者办好一所学校必须确立的理念。只有确立了“教师第一”的理念,才能提高教师的学习力和执行力。教师的学习力和执行力提高了,我们的理念、规划才能成为现实,设施才能发挥它的功效,我们的学校才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向往”。因此,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者的第一要务。
一、用文化引领团队
现实生活中,文化几乎涵盖了一个单位的方方面面,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团队在一定时代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或态度。用文化引领团队,关键是要在团队中形成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的各种因素(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办学行为、办学作风、办学传统、办学设施、办学特色……)似微风,如空气,浸润弥撒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而和谐团结的价值取向的形成,要靠管理者的正确引领。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秉承学校传统,彰显办学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精神王国”就是富有传统和个性的学校文化。在这样的“精神王国”里,一方面固然要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传承的则是学校教育意识(领导意识、品牌意识、道德意识等)与学校办学特色(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教学特色等基本性质)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每所有较长历史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优良精神传统。它既表现为物质形态的(如校舍、校徽、校旗、校服,各种节日活动等),也表现为非物质形态的(如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是学校的历史及影响学校的各种精神因素的积淀。它渗透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培育着学校团队的每个成员。用文化引领团队,需要我们在秉承学校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带领广大教师尊重其发展沿革,根据学校的特点、环境和办学传统,形成并彰显学校的办学个性。
2.确立办学理念,形成共同愿景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中一系列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以及学校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是一所学校特有的观念和文化的集中概括。办学理念一旦形成,管理者必须千方百计地加以引导,使之为教师所理解、认同、内化。只有教师理解、认同、内化了,他们才会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体现、实践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共同勾画学校发展的愿景。
关于愿景,著名管理学家圣吉·彼得是这样表述的: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他认为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共同愿景会唤起人们的希望,特别是内生的共同愿景。
这样看来,办学理念是人们的理想追求,学校愿景则是学校组织成员在共同的理想追求统率下,勾画并付诸实施的学校发展图景。一个组织的共同愿景,应该是由每位成员的个人愿景汇聚而成的。通过汇聚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能获得能量。学校办学理念下的愿景应该是“学校愿景、班组愿景、个人愿景”的融合;“个人愿景、班组愿景、学校愿景”的协调。因此,学校的办学目标的确立、远景规划的制定乃至各项管理措施的出台,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的。
3.创建和谐校园,营造进取氛围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关键在协调各种关系。我们在建设教师队伍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还要重视人的精神需要与社会交往的需要,包括参与民主治校、民主政治的需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要使每位教师明确个人的成长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进而提高他们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和谐向上、团结进取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用技术铸就素质
如果说文化引领的核心是要在团队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那么技术的运用则是铸造教师素质,强化教师内功的重要手段。观念的形成、精神的培育,光靠说教、灌输是不一定能见效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实实在在地分享到团队成功的喜悦。他看到了团队的成功,才可能接受团队的意志,才会把团队的价值取向变成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技术上下功夫,改变传统观念,创新管理手段,反弹琵琶,树立先行动再结果的管理思想,因为再先进的理念、再美好的愿景,不去行动也是空话。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结果,要有好的结果,就要讲究行动的技术。技术先进,则会引导人们改变观念,接受团队的价值取向,进而改变行为方式去追寻理想的结果。
何为管理技术呢?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西蒙认为:决策技术,即在一定的“合理性”前提下,通过对各种行为的比较和选择,使总效用或边际效用达到最大。他们强调,不同类型的决策需要不同的决策技术。决策理论学派对决策技术的阐述启示我们:管理是要有技术的,这技术的关键是对行动的评价,寻找决策的依据和制定行动方案是达成目标的基础,技术的运用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宜。借用决策技术的理论来说,管理技术,就是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因人、因事、因时而宜地制定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措施),去实现管理目标的经验和技巧。因此,管理技术至少应该包括硬件设施的配置调整和工作方法、措施两个方面。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技术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首先要形成校长亲自抓、部门主任具体抓、职能科室协同抓的校本培训管理网络,确保教师培训机制的正常运行。还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不同层次教师培养制度(新任老师的“入格”培养;成长教师的“合格”保证;成熟教师的“升格”推动;成名教师的“风格”凸现)等,从技术层面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活动。
教师专业成长耗力、耗资,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多渠道筹措经费,在活动组织、教学设备尤其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支持与指导;要重视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联系与协作,组织校际教研共同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培养树立先进典型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活力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英雄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有高素质的典型人物引路。学校要制定各类教师的培养计划,积极创设让优秀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把那些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潜质聪颖的教师纳入各种培养渠道,让他们脱颖而出。要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那些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推上前台,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要借助各类评比表彰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自觉培养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和教育教学研究习惯,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中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推动奋发向上、和谐团结的学校教师团队建设。
3.开展有效研究活动
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有利于学校、团队、个人发展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如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我思故我在”,自我反思是教师形成自己对教育行为、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教师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上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会促使他们共同成长。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有助于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进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从方法上讲,教师个体研究的最佳选择是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行动研究,能针对学校的实际问题,采用各种研究方法统领教育教学工作,达到在行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改善行为方式的目的。尤其要提倡叙事研究,因为当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及所发生的事件时,就已经是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种叙述,自然会带领教师走上“研究性教学”之路。
有效的管理技术,会使学校的理念融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提升他们的素质,推动他们更好的行动。
三、用学生推动教师
韩愈早在他的《师说》中指出:“弟子未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弟子。”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几年的时间我们就走进了网络时代,我们的学生迅速登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并且推动着自己的父母、老师迅速进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学生自然成了教师学习提高的推动者。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典型文化特征——“文化反哺”。
如潮而至的“文化反哺”现象告诫我们,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顺应时代的要求。
1.学生评教促进发展
学生评教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通过学生评教,有助于发现学生一致看好的优秀教师,及时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教师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进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评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深层的想法,进一步解决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教风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向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管理者应该看到时代发展对教师专业水准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看到学生评教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将学生评教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结合起来。一旦我们将学生评教作为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推进器来定位,使其以一种系统组织的形式开展,它所能收到的效果将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考核的某种依据,而且能够成为全体教师系统而有步骤地沿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的燃烧剂。
2.教学相长增添活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教学是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摧毁了教师是知识拥有者的基石。教师参照现成的教案进行教学的陈旧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需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而得以存在的基础,要求我们由“知识的拥有者”成为“持续的学习者”。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必须依据整体的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来预设相应的目标、方案,这方案面对不同的对象和场景,实施的达成程度是肯定会有差异的。要很好地收到预期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象等,因势利导地调整原来的预设,依据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动态生成。学生的疑问、想象、认识必然会推动教师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疑难得到了解决,教师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师生的生命在教育教学的互动中得到了张扬。
3.转换角色准确定位
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网络等媒介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可能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比教师更多、更精确的知识,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背景下的教师,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其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课程的研究者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这一背景下的教师,一定要有蹲下来看学生的心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合个体需要和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动机,发展学生认知、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应为当代教师努力的目标。变化了的时代,变化了的学生,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创新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勇敢地探索。“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可见,创造性的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力、创造力的发展。广大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教改实验、总结反思,一定会开拓思维,扩大眼界,创新实践,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搏击、前进、成功。■
一、用文化引领团队
现实生活中,文化几乎涵盖了一个单位的方方面面,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团队在一定时代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或态度。用文化引领团队,关键是要在团队中形成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的各种因素(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办学行为、办学作风、办学传统、办学设施、办学特色……)似微风,如空气,浸润弥撒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而和谐团结的价值取向的形成,要靠管理者的正确引领。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秉承学校传统,彰显办学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精神王国”就是富有传统和个性的学校文化。在这样的“精神王国”里,一方面固然要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传承的则是学校教育意识(领导意识、品牌意识、道德意识等)与学校办学特色(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教学特色等基本性质)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每所有较长历史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优良精神传统。它既表现为物质形态的(如校舍、校徽、校旗、校服,各种节日活动等),也表现为非物质形态的(如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是学校的历史及影响学校的各种精神因素的积淀。它渗透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培育着学校团队的每个成员。用文化引领团队,需要我们在秉承学校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带领广大教师尊重其发展沿革,根据学校的特点、环境和办学传统,形成并彰显学校的办学个性。
2.确立办学理念,形成共同愿景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中一系列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以及学校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是一所学校特有的观念和文化的集中概括。办学理念一旦形成,管理者必须千方百计地加以引导,使之为教师所理解、认同、内化。只有教师理解、认同、内化了,他们才会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体现、实践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共同勾画学校发展的愿景。
关于愿景,著名管理学家圣吉·彼得是这样表述的: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他认为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共同愿景会唤起人们的希望,特别是内生的共同愿景。
这样看来,办学理念是人们的理想追求,学校愿景则是学校组织成员在共同的理想追求统率下,勾画并付诸实施的学校发展图景。一个组织的共同愿景,应该是由每位成员的个人愿景汇聚而成的。通过汇聚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能获得能量。学校办学理念下的愿景应该是“学校愿景、班组愿景、个人愿景”的融合;“个人愿景、班组愿景、学校愿景”的协调。因此,学校的办学目标的确立、远景规划的制定乃至各项管理措施的出台,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的。
3.创建和谐校园,营造进取氛围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关键在协调各种关系。我们在建设教师队伍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还要重视人的精神需要与社会交往的需要,包括参与民主治校、民主政治的需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要使每位教师明确个人的成长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进而提高他们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和谐向上、团结进取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用技术铸就素质
如果说文化引领的核心是要在团队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那么技术的运用则是铸造教师素质,强化教师内功的重要手段。观念的形成、精神的培育,光靠说教、灌输是不一定能见效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实实在在地分享到团队成功的喜悦。他看到了团队的成功,才可能接受团队的意志,才会把团队的价值取向变成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技术上下功夫,改变传统观念,创新管理手段,反弹琵琶,树立先行动再结果的管理思想,因为再先进的理念、再美好的愿景,不去行动也是空话。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结果,要有好的结果,就要讲究行动的技术。技术先进,则会引导人们改变观念,接受团队的价值取向,进而改变行为方式去追寻理想的结果。
何为管理技术呢?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西蒙认为:决策技术,即在一定的“合理性”前提下,通过对各种行为的比较和选择,使总效用或边际效用达到最大。他们强调,不同类型的决策需要不同的决策技术。决策理论学派对决策技术的阐述启示我们:管理是要有技术的,这技术的关键是对行动的评价,寻找决策的依据和制定行动方案是达成目标的基础,技术的运用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宜。借用决策技术的理论来说,管理技术,就是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因人、因事、因时而宜地制定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措施),去实现管理目标的经验和技巧。因此,管理技术至少应该包括硬件设施的配置调整和工作方法、措施两个方面。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技术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首先要形成校长亲自抓、部门主任具体抓、职能科室协同抓的校本培训管理网络,确保教师培训机制的正常运行。还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不同层次教师培养制度(新任老师的“入格”培养;成长教师的“合格”保证;成熟教师的“升格”推动;成名教师的“风格”凸现)等,从技术层面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活动。
教师专业成长耗力、耗资,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多渠道筹措经费,在活动组织、教学设备尤其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支持与指导;要重视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联系与协作,组织校际教研共同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培养树立先进典型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活力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英雄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有高素质的典型人物引路。学校要制定各类教师的培养计划,积极创设让优秀教师展示才华的平台,把那些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潜质聪颖的教师纳入各种培养渠道,让他们脱颖而出。要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那些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推上前台,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要借助各类评比表彰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自觉培养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和教育教学研究习惯,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中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推动奋发向上、和谐团结的学校教师团队建设。
3.开展有效研究活动
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有利于学校、团队、个人发展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如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我思故我在”,自我反思是教师形成自己对教育行为、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教师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上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会促使他们共同成长。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有助于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进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从方法上讲,教师个体研究的最佳选择是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行动研究,能针对学校的实际问题,采用各种研究方法统领教育教学工作,达到在行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改善行为方式的目的。尤其要提倡叙事研究,因为当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及所发生的事件时,就已经是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种叙述,自然会带领教师走上“研究性教学”之路。
有效的管理技术,会使学校的理念融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提升他们的素质,推动他们更好的行动。
三、用学生推动教师
韩愈早在他的《师说》中指出:“弟子未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弟子。”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技突飞猛进,几年的时间我们就走进了网络时代,我们的学生迅速登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并且推动着自己的父母、老师迅速进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学生自然成了教师学习提高的推动者。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典型文化特征——“文化反哺”。
如潮而至的“文化反哺”现象告诫我们,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顺应时代的要求。
1.学生评教促进发展
学生评教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通过学生评教,有助于发现学生一致看好的优秀教师,及时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教师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进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评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深层的想法,进一步解决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教风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向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管理者应该看到时代发展对教师专业水准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看到学生评教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将学生评教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结合起来。一旦我们将学生评教作为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推进器来定位,使其以一种系统组织的形式开展,它所能收到的效果将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考核的某种依据,而且能够成为全体教师系统而有步骤地沿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的燃烧剂。
2.教学相长增添活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教学是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摧毁了教师是知识拥有者的基石。教师参照现成的教案进行教学的陈旧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需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而得以存在的基础,要求我们由“知识的拥有者”成为“持续的学习者”。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必须依据整体的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来预设相应的目标、方案,这方案面对不同的对象和场景,实施的达成程度是肯定会有差异的。要很好地收到预期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象等,因势利导地调整原来的预设,依据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动态生成。学生的疑问、想象、认识必然会推动教师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疑难得到了解决,教师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师生的生命在教育教学的互动中得到了张扬。
3.转换角色准确定位
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网络等媒介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可能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比教师更多、更精确的知识,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背景下的教师,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其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课程的研究者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这一背景下的教师,一定要有蹲下来看学生的心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合个体需要和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动机,发展学生认知、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应为当代教师努力的目标。变化了的时代,变化了的学生,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创新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勇敢地探索。“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可见,创造性的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力、创造力的发展。广大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教改实验、总结反思,一定会开拓思维,扩大眼界,创新实践,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搏击、前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