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3-449
型塘幼儿园(以下简称型幼)是一所区级特色幼儿园。位于大香林风景区旁,四周群山环绕,到处可见芊芊翠竹,身边有丰富的可供开发与利用的竹文化教育资源。型幼充分依托地域乡土资源,以“竹文化教育”为依托,从“认竹”、“寻竹”、“玩竹”、“吟竹”等方面进行竹文化特色课程建设,让散发浓浓乡土气息的竹资源有效融入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创设“竹境”,感受“竹韵”,畅玩“竹趣”,培养“竹品”,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得自由,玩得智慧,玩的孩子像孩子!
型幼创设以“竹境”为特色的幼儿园大环境,开展以“竹趣”为特色的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从 “竹品”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凸显了“快乐竹趣”的园本特色教育。
一、因地制宜定规划
型幼凭借优越的地域资源,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扎实推进特色办园。从幼儿身边熟悉的竹子和有趣的竹玩具入手,将竹资源的利用有机地渗透到一日活动之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不仅丰富了游戏材料,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幼儿的体质,培养动手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因材施策重实践
就地取“竹”,自制器械,激发户外活动积极性。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幼儿身体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游戏更具趣味性,型幼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竹器资源,开发富有当地特色的户外游戏。
家园联动,丰富游戏材料。型幼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家长共同制作竹高跷、竹堆车、竹圈、竹梯、竹席等游戏材料,如:会唱歌的小竹筒、竹筷、和七彩的竹棒,教师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精心创编了情趣化、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器械操。
合理设计,创新游戏内容。型幼利用收集制作的竹器械,开展推小车、钻竹圈、爬爬乐等系列一物多玩的游戏,发展幼儿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这些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竹制而成的竹器械安全、经济、实用、富有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需要,也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三、因需构件讲实效
型幼在区域活动中针对幼儿爱玩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集多变性、可塑性一身的竹资源使区域活动蕴藏了更多的知识和奥秘,让孩子更加着迷于区域活动。如在美工区中,竹片、竹筒、竹篾、竹帘等边角料,成了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內容。幼儿利用彩色纸、橡皮泥等材料将竹筒装饰成了盆花;提供的竹篾,孩子就进行简单的竹编,竹帘上绘画等。在竹材料的使用中,孩子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作品活泼而富有生气,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在建构区中,置放竹筒、竹枝、竹片等材料,引发幼儿借助各种自然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构建活动,如农家小院、快乐家园,在这些“建筑师”的手中,竹筒成了楼房、竹片成了桌椅、竹枝成了自然风光……幼儿的自主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加强、创造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培养。在益智区中,用长短不一、颜色不同的竹片、小竹棒,进行排序、分类、按数取物、点卡与竹片一一对应等数学游戏,幼儿在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轻松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简单而富有趣味性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提供了施展的天地,引发了他们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因境成文创特色
利用资源,凸显教学内容的地方性。型幼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与发展特点,通过反复实践、探索,运用整合教育的思想,以幼儿园各领域目标为主,强调多元目标和课程平衡,突出游戏活动的综合性、全面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努力实现“竹趣活动游戏化”和“游戏活动竹趣化”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竹趣”特色游戏的教育价值,以年段为单位,创编了符合幼儿各年龄段的特色游戏集《香林竹趣》,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竹趣”奠定了抓实的基础。同时了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及爱家乡的情感。
五、因竹而动显成效
型幼紧紧围绕“竹文化教育”,以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使课题实践老师们变得善于思考,乐于研讨,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开发者,逐步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挖掘了特色教育的内涵,不断积淀特色教育文化。
家园的互动,增强了家长的合作意识。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呈现他们制作的竹器械是如何变成孩子手中的玩具,身边的竹资源在教师的创编后又是怎样成为一堂堂精彩的教学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实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使其能积极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增进了家园联系和感情,为深化课题研究和特色办园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在今后的实践中,型幼将继续做好课题研究与特色办园的结合文章,进一步挖掘“竹文化”的深刻内涵,以更科学的精神和更勤勉的态度,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与课程的整合,使特色创建与课题研究结出更加喜人的成果。
型塘幼儿园(以下简称型幼)是一所区级特色幼儿园。位于大香林风景区旁,四周群山环绕,到处可见芊芊翠竹,身边有丰富的可供开发与利用的竹文化教育资源。型幼充分依托地域乡土资源,以“竹文化教育”为依托,从“认竹”、“寻竹”、“玩竹”、“吟竹”等方面进行竹文化特色课程建设,让散发浓浓乡土气息的竹资源有效融入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创设“竹境”,感受“竹韵”,畅玩“竹趣”,培养“竹品”,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得自由,玩得智慧,玩的孩子像孩子!
型幼创设以“竹境”为特色的幼儿园大环境,开展以“竹趣”为特色的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从 “竹品”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凸显了“快乐竹趣”的园本特色教育。
一、因地制宜定规划
型幼凭借优越的地域资源,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扎实推进特色办园。从幼儿身边熟悉的竹子和有趣的竹玩具入手,将竹资源的利用有机地渗透到一日活动之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不仅丰富了游戏材料,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幼儿的体质,培养动手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因材施策重实践
就地取“竹”,自制器械,激发户外活动积极性。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幼儿身体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游戏更具趣味性,型幼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竹器资源,开发富有当地特色的户外游戏。
家园联动,丰富游戏材料。型幼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家长共同制作竹高跷、竹堆车、竹圈、竹梯、竹席等游戏材料,如:会唱歌的小竹筒、竹筷、和七彩的竹棒,教师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精心创编了情趣化、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器械操。
合理设计,创新游戏内容。型幼利用收集制作的竹器械,开展推小车、钻竹圈、爬爬乐等系列一物多玩的游戏,发展幼儿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这些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竹制而成的竹器械安全、经济、实用、富有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需要,也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三、因需构件讲实效
型幼在区域活动中针对幼儿爱玩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集多变性、可塑性一身的竹资源使区域活动蕴藏了更多的知识和奥秘,让孩子更加着迷于区域活动。如在美工区中,竹片、竹筒、竹篾、竹帘等边角料,成了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內容。幼儿利用彩色纸、橡皮泥等材料将竹筒装饰成了盆花;提供的竹篾,孩子就进行简单的竹编,竹帘上绘画等。在竹材料的使用中,孩子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作品活泼而富有生气,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在建构区中,置放竹筒、竹枝、竹片等材料,引发幼儿借助各种自然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构建活动,如农家小院、快乐家园,在这些“建筑师”的手中,竹筒成了楼房、竹片成了桌椅、竹枝成了自然风光……幼儿的自主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加强、创造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培养。在益智区中,用长短不一、颜色不同的竹片、小竹棒,进行排序、分类、按数取物、点卡与竹片一一对应等数学游戏,幼儿在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轻松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简单而富有趣味性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提供了施展的天地,引发了他们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因境成文创特色
利用资源,凸显教学内容的地方性。型幼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与发展特点,通过反复实践、探索,运用整合教育的思想,以幼儿园各领域目标为主,强调多元目标和课程平衡,突出游戏活动的综合性、全面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努力实现“竹趣活动游戏化”和“游戏活动竹趣化”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竹趣”特色游戏的教育价值,以年段为单位,创编了符合幼儿各年龄段的特色游戏集《香林竹趣》,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竹趣”奠定了抓实的基础。同时了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及爱家乡的情感。
五、因竹而动显成效
型幼紧紧围绕“竹文化教育”,以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使课题实践老师们变得善于思考,乐于研讨,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开发者,逐步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挖掘了特色教育的内涵,不断积淀特色教育文化。
家园的互动,增强了家长的合作意识。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呈现他们制作的竹器械是如何变成孩子手中的玩具,身边的竹资源在教师的创编后又是怎样成为一堂堂精彩的教学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实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使其能积极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增进了家园联系和感情,为深化课题研究和特色办园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
在今后的实践中,型幼将继续做好课题研究与特色办园的结合文章,进一步挖掘“竹文化”的深刻内涵,以更科学的精神和更勤勉的态度,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与课程的整合,使特色创建与课题研究结出更加喜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