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在“德阳对口援建若尔盖”过程中,援建若尔盖县中,担任物理教师,在援建的两年来,一直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国家也要求少数民族文化实施“三进”原则—“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因此,以藏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带入课堂中,譬如,大象拔河、赛马、射箭等项目中体现的物理现象巧妙地转换为物理语言或物理语言,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的感觉,以便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高;藏区
一、开发藏区本土物理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新课程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因此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就得从学生熟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藏族的民俗文化有著悠久而深远的历史,这种文化已经蔓延到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风俗习惯及寺庙建筑等方面。近几年来,近几年来,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重视把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相结合,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于是许多高校的研究者及个别中学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藏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挖掘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思想,这种意识与行动,不仅符合新课程提出的教育理念,而且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为民俗文化与藏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新课程改革实行的近几年来,许多教育研究者的焦点在于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因此,本文的切入点在于极大的发挥地方性与民族性的地区优势以及民族特色性的文化优势,提出藏区本土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力求将民族文化有效地融入中学物理的课程教学,并为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在五大藏区,普遍实施的是两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是以藏语文的学习和教学用语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模式二是以汉语文的学习和教学用语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教材内容一样,不同点是编写教材的文字不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不一样。这种情况只解决了课堂教学语言环节的问题,而没有考虑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翻译教材存在的弊端是,原封不动地把课后习题翻译成藏文,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不仅是计算问题,还有理解题意的问题,虽然编写教材的文字是藏文,但在题中涉及到的科技产品和运输工具学生却从未接触过,不懂它们的物理原理。所以笔者认为,藏区民族中学的物理教材应趋向于从原来的简单翻译到编译教材,就是对全国统编教材加以适当的增删修改,穿插进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原理和学生的生活中能接触的物理现象,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的联系与渗透;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教学理念。要是把藏族传统文化穿插到物理教学中,那么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不仅仅是精通藏汉两种语言的条件,而且能挖掘和开发藏族传统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从而能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藏区普遍存在的传统体育项目—大象拔河、赛马、射箭等引用到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并对学生能够树立起观察与实践的学习态度。
1.大象拔河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大象拔河”藏语称“浪乾撒合秀”(即一对一的拔河),意为大象颈部技能。一条绳子的两头分别固定在两个运动员的身体上,具体的固定方法是,两名参赛者背对而立,把绳子两头挽成圈,套在脖颈上(比赛时受力部分是人的后脖颈),再经过参赛者的胸部和腹部,最后是从身前的两腿问平行穿过。比赛方式是双方甸甸于地面,移动身体,先把赛绳拉直,两参赛者之间的距离大约一米左右。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比赛开始后,两人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爬。(动作似大象),比赛时双方两手、两脚和两膝着地,巧妙地利用腿部、腰部、肩部、颈部乃至于手指和双脚的力量奋力向前移动,一方把另一方拉过中界线就算获胜。通过大象拔河能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力以及物体受力的情况。在学习力学的开始我们提到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但是通过考察其中摩擦力、弹力以及对实物进行受力分析的学习,发现藏族学生即便理解了老师授课的内容,却很难延伸到生活中去,严重缺乏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就是教材脱离生活以及教材牵着教师教学思维的缘故。教师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实物受力分析、功W=FScos@、摩擦力时,都可以通过大象拔河的比赛过程讲起,当双方两手、两脚和两膝着地,巧妙地利用腿部、腰部、肩部、颈部乃至于手指和双脚的力量奋力向各自前移动时,主要分析颈脖拉力和地面摩擦力,至于地面的人的支撑力和重力互为平衡力可抵消。紧跟着讲到以合力F的作用下移动的位移S之间的关系引入功的定义和分析功的公式。通过图一、图二的受力分析可知,图一中合力F与地面有一定的角度,而图二中的合力与地面的角度趋近于零度,这时cos@是最大的。于是,W=FScos@值也是最大的。在大象拔河比赛中尽量做到图二的受力状况时,赢得对方的可能性很大。
2.射箭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距今约3700年前的拉萨曲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枚精美锋利的锡青铜箭镞,这是西藏最早的青铜遗物,经C14检测为标准的锡青铜组织,成型采用的是铸造方法,而不是锻造。箭镞尖锐锋利,表明藏族先民已懂得箭在飞行过程中要受到空气的阻力,而且给出了减少阻力的方法,还有在拉弓放箭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关系,把身边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巧妙地应用到教学中。在赛马比赛和摔跤的体育项目中存在的二力平衡、力矩、惯性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动量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物理问题穿插到力学课堂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的感觉,以便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新课程的广泛普及,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达到“是什么,为什么”的教学目标外,还要明白“要什么”的教学目标,就是在课堂中实现素质教育已成为新课标的首要任务。以藏族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提高藏族地区的物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发挥藏族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把抽象物理学概念和原理按照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实例和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诠释,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明确的物理概念,使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运用物理原理,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适度融入藏族传统文化中物理实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高;藏区
一、开发藏区本土物理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新课程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因此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就得从学生熟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藏族的民俗文化有著悠久而深远的历史,这种文化已经蔓延到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风俗习惯及寺庙建筑等方面。近几年来,近几年来,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重视把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相结合,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于是许多高校的研究者及个别中学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藏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挖掘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思想,这种意识与行动,不仅符合新课程提出的教育理念,而且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为民俗文化与藏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新课程改革实行的近几年来,许多教育研究者的焦点在于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因此,本文的切入点在于极大的发挥地方性与民族性的地区优势以及民族特色性的文化优势,提出藏区本土课程资源的必要性,力求将民族文化有效地融入中学物理的课程教学,并为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在五大藏区,普遍实施的是两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是以藏语文的学习和教学用语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模式二是以汉语文的学习和教学用语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教材内容一样,不同点是编写教材的文字不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不一样。这种情况只解决了课堂教学语言环节的问题,而没有考虑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翻译教材存在的弊端是,原封不动地把课后习题翻译成藏文,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不仅是计算问题,还有理解题意的问题,虽然编写教材的文字是藏文,但在题中涉及到的科技产品和运输工具学生却从未接触过,不懂它们的物理原理。所以笔者认为,藏区民族中学的物理教材应趋向于从原来的简单翻译到编译教材,就是对全国统编教材加以适当的增删修改,穿插进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原理和学生的生活中能接触的物理现象,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的联系与渗透;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教学理念。要是把藏族传统文化穿插到物理教学中,那么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不仅仅是精通藏汉两种语言的条件,而且能挖掘和开发藏族传统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从而能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藏区普遍存在的传统体育项目—大象拔河、赛马、射箭等引用到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并对学生能够树立起观察与实践的学习态度。
1.大象拔河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大象拔河”藏语称“浪乾撒合秀”(即一对一的拔河),意为大象颈部技能。一条绳子的两头分别固定在两个运动员的身体上,具体的固定方法是,两名参赛者背对而立,把绳子两头挽成圈,套在脖颈上(比赛时受力部分是人的后脖颈),再经过参赛者的胸部和腹部,最后是从身前的两腿问平行穿过。比赛方式是双方甸甸于地面,移动身体,先把赛绳拉直,两参赛者之间的距离大约一米左右。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比赛开始后,两人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爬。(动作似大象),比赛时双方两手、两脚和两膝着地,巧妙地利用腿部、腰部、肩部、颈部乃至于手指和双脚的力量奋力向前移动,一方把另一方拉过中界线就算获胜。通过大象拔河能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力以及物体受力的情况。在学习力学的开始我们提到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但是通过考察其中摩擦力、弹力以及对实物进行受力分析的学习,发现藏族学生即便理解了老师授课的内容,却很难延伸到生活中去,严重缺乏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就是教材脱离生活以及教材牵着教师教学思维的缘故。教师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实物受力分析、功W=FScos@、摩擦力时,都可以通过大象拔河的比赛过程讲起,当双方两手、两脚和两膝着地,巧妙地利用腿部、腰部、肩部、颈部乃至于手指和双脚的力量奋力向各自前移动时,主要分析颈脖拉力和地面摩擦力,至于地面的人的支撑力和重力互为平衡力可抵消。紧跟着讲到以合力F的作用下移动的位移S之间的关系引入功的定义和分析功的公式。通过图一、图二的受力分析可知,图一中合力F与地面有一定的角度,而图二中的合力与地面的角度趋近于零度,这时cos@是最大的。于是,W=FScos@值也是最大的。在大象拔河比赛中尽量做到图二的受力状况时,赢得对方的可能性很大。
2.射箭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距今约3700年前的拉萨曲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枚精美锋利的锡青铜箭镞,这是西藏最早的青铜遗物,经C14检测为标准的锡青铜组织,成型采用的是铸造方法,而不是锻造。箭镞尖锐锋利,表明藏族先民已懂得箭在飞行过程中要受到空气的阻力,而且给出了减少阻力的方法,还有在拉弓放箭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关系,把身边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巧妙地应用到教学中。在赛马比赛和摔跤的体育项目中存在的二力平衡、力矩、惯性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动量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物理问题穿插到力学课堂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的感觉,以便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新课程的广泛普及,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达到“是什么,为什么”的教学目标外,还要明白“要什么”的教学目标,就是在课堂中实现素质教育已成为新课标的首要任务。以藏族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提高藏族地区的物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发挥藏族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把抽象物理学概念和原理按照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实例和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诠释,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明确的物理概念,使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运用物理原理,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适度融入藏族传统文化中物理实例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