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米洛舍维奇案的思考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的成立和“米洛舍维奇案”本身给国际法和国际政治带来若干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新元素。
  
  
  “我要抗争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生前所言,不幸言中,他最终倒在了与国际法庭抗争的监狱里。米洛舍维奇死亡的消息传出,举世震惊。自杀?他杀?自然死亡?一时间,有关他的死因引来众多猜测,关于他的功过是非,人们更是众说纷纭。
  
  三场大案 三类“罪行”
  66项“罪名”
  
  米洛舍维奇是2001年4月1日因“滥用权力、挪用公款和将公款用于在政治上牟利”被捕的,同年6月29日凌晨,被南联盟塞尔维亚当局秘密引渡到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设在荷兰海牙的监狱。
  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是基于联合国安理会827号决议于1993年5月成立的。该法庭指控米洛舍维奇在科索沃、克罗地亚和波黑犯有“反人类罪”、“违反战争法和习惯法”和“基于政治、种族和宗教理由进行迫害”三大类“罪行”,共计66项“罪名”。
  在“科索沃案”(1999年1月~6月20日)中,作为时任南联盟总统、军队最高指挥官、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米洛舍维奇被指控应对南联盟军队和塞尔维亚军队在科索沃的恐怖和暴力活动负责,共计五项“罪行”,其中包括一项“违反战争法和习惯法”(谋杀),四项“反人类罪”(驱逐、谋杀、基于政治、宗教和种族原因的迫害);在“克罗地亚案”(1991年12月~1992年6月)中,他被指控“负有个人刑事责任和上级刑事责任”,共计32项“罪行”。其中包括九项“违反1949年日内瓦公约罪”(任意杀戮、违法拘禁、酷刑、违法驱逐或转移、大规模破坏和占有财产、并非必要和正当的军事行动)、13项“违反战争法和习惯法”(谋杀、酷刑、虐待、肆意破坏村庄、并非军事需要的破坏、捣毁和任意破坏教育和宗教设施、掳掠公共和私人财产、攻击平民、捣毁或蓄意破坏历史遗迹、违法攻击民用目标)和十项“反人类罪”(基于政治、种族或宗教原因的迫害、谋杀、监禁、非人道行为、驱逐、非人道的强迫转移)。在“波黑案”(1992年~1995年)中,他被指控犯有“个人刑事罪”和“上级刑事罪”,共计29条“罪行”。其中包括两项“大屠杀和共谋屠杀罪”、十项“反人类罪”、八项“严重违反1949年维也纳公约罪”(蓄意杀戮、违法拘禁、酷刑、违法驱逐和转移、大规模破坏和占有财产)和八项“违反战争法和习惯法罪”(攻击平民、非法破坏、掠夺财产)。
  从2002年2月12日起,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第一审判庭正式开始对米洛舍维奇进行庭审。律师出身的米洛舍维奇拒绝法庭给他指派辩护律师,自己为自己辩护。
  早在2001年,米洛舍维奇便发表书面声明,称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是诋毁南斯拉夫的阴谋,是对他个人的恶意攻击,并拒绝承认法庭司法的合法性。在法庭上,他始终坚持这样的立场:他是试图拯救南斯拉夫免遭西方阴谋分裂的和平缔造者,而使南斯拉夫变成今天这样的真正元凶是西方大国和北约。他谴责西方国家对同一问题的两面立场:“当塞尔维亚帮助塞族人时,我是罪人;当梵蒂冈帮助克罗地亚人通过武力手段分离出去时,教皇是圣父。”
  米洛舍维奇患有心脏病。在起诉方举证期间,他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法庭审理因此中断了15次。这是因为,每次出庭他都要在法庭上呆五小时,而且大部分时间是义愤填膺地质证出庭证人。在庭外,他还要阅读数以万页的指控他的材料。仅指控他在克罗地亚战争和波黑战争中犯有战争罪的材料就有九万页文字和500盘磁带。他在法庭上说,“如果我每三分钟看一页,这些材料我看一遍要360天。我的健康如此恶化是你们不给我足够的时间所致”。
  为给自己进行无罪辩护,米洛舍维奇向法庭提出了1631名证人的大名单。同时,在准备辩护过程中,他要在牢房里阅读完63万页的文字资料、看1000盘录像带和100盘DVD。
  去年7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条新闻,称米洛舍维奇有可能在获刑之后在俄罗斯服监役。据说,此建议是三年前由米洛舍维奇首先提出的,但被西方国家否决了。此后,这个话题又多次被提起。逐渐地,英国人和美国人悄悄地说可以。他们相信,如果让米洛舍维奇到俄罗斯服刑,米氏有可能承认自己的部分“罪行”。
  法庭的官员说,该计划可行但很敏感,法庭将要求俄罗斯方面确保囚禁米洛舍维奇的监狱符合国际标准。但法官们也担心俄会不会以治病为由或其他什么理由在关押他几天之后就将其释放了。
  一些受害者听到米洛舍维奇在离家人(米洛舍维奇的妻子和儿子居住在莫斯科)很近的地方服刑的消息非常愤怒。在“科索沃失踪人员办公室”工作的阿族人表示:“我们依然相信海牙法庭,但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做,就会失去这种信任。”今年2月,米洛舍维奇要求到俄罗斯接受治疗,俄罗斯也同意接受米洛舍维奇,但却遭到前南刑事法庭的拒绝。米洛舍维奇死后,俄罗斯外交部委婉批评了法庭的“无情”。
  
  一些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在西方国家眼里,米洛舍维奇是巴尔干地区的麻烦制造者,是一个“战争犯”,但在一些南斯拉夫人心中,他一直是个“民族英雄”。在法庭开始审理米洛舍维奇案至今的四年多的时间里,南联盟(2003年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内对有关引渡和对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引渡甚至曾引发了南联盟国内的政治动荡。引渡第二天,南联盟政府总理日日奇指责引渡米洛舍维奇的决定“仓促和不得体”,并愤然辞职。在引渡后的一个星期内,贝尔格莱德接连发生数起民众抗议示威活动,声援米洛舍维奇,谴责塞尔维亚政府的引渡做法。
  米洛舍维奇案开始审理之后,南联盟政府的立场发生改变。2002年4月11日,南联盟议会公民院(下院)通过了与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合作法。但该法出台后的24小时内,有三位政府要员相继自杀以示抗议。2003年10月,当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指控四名高级军官在科索沃犯有罪行时,数以千计的警察也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进行示威。
  米洛舍维奇死后,塞尔维亚社会党认为,米洛舍维奇作为一位前总统应该得到合理的安葬——安葬在贝尔格莱德的英雄公墓内。但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的办公室
  已发表声明称,塞尔维亚不会为他举行国葬。
  
  法庭所表达的理念
  
  米洛舍维奇去世后,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如何结案成为人们下一个关注的问题。同时,四年的庭审也让人看到了审判工作的艰难。“米洛舍维奇案”立案后,对该案背后存在“大国意志”的批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甚至对法庭本身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但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的成立和“米洛舍维奇案”本身毕竟给国际法和国际政治带来若干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新元素。
  首先,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的成立,凸显了国际司法观念的一些重大变化,反映出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国际刑法的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米洛舍维奇案”表明,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适用范围正在扩大,不仅适用于武装冲突时期,也适用于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出现违反人道主义的行为,在严重时也可能会遭遇来自国际的干预。而且,国际人道主义法正从半个世纪前的立法阶段进入到执法阶段,从各国军队的行为守则,变为国际司法机构适用的法律条文。
  其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发生在各地的人道主义灾难大都迅速做出了反应。国际刑事审判机构广泛建立,并发展出较规范的审理原则。在联合国主导下,先后成立了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1993年)、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1994年)和塞拉利昂特别法庭(2002年)。1998年7月,联合国120个成员国签署罗马议定书,成立国际刑事法庭(2002年7月开始工作),成为负责审理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国际常设机构。值得注意的是,与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法庭和东京法庭不同,这些法庭不是战胜者的法庭,其管辖权也有更为严格的限制,如只追究个人责任,不追究国家责任;只管辖特定期间和特定国家内发生的罪行,不溯既往,亦不涉及其他国家;更注重对受害人和被告权利的保护,强调无罪推定原则;在处罚方面,刑庭没有死刑,最大量刑是终身监禁。
  第三,个体生命的价值与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凸显。以往的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视野里,只有国家力量的存在;而现在,一个普通平民的证词,都有可能改变前国家元首的命运,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第四,出于“人道主义”而对某一国家进行的政治和军事“干预”不仅正在变为国际关系中“事实上的”准规则,而且越来越多地成为联合国诉诸行动的“道德基础”。
  这一系列的变化,已使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国际刑法具备了更多的现实权威和力量。人们应该尊重这些法庭所要表达的一个重要理念:人类不能漠视与淡忘任何无辜生命。
其他文献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及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作为此次南宁“三会”的礼宾工作人员,在感受浓郁广西风情的同时,我有幸亲历峰会其盛    礼宾排序    中国是本次会议的东道主国,菲律宾是今年东盟的轮值主席国,在包括峰会正式会议在内的各场活动中,面对观众,中国位置居中,菲律宾位于中国左侧,这一点早已成为共识但其余诸国的礼宾排序则经历了
伊朗核危机爆发前,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伊朗在世界政治中和近现代外交史上的特殊地位。如今,关于伊朗核危机的报道充斥媒体,公众对伊朗外交的兴趣急剧升温。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外交舞台上的惊人之举增加了外界对伊朗外交谋略的神秘感。实际上,伊朗上个世纪接二连三地同世界强权进行外交博弈,屡创佳绩,其外交谋略值得关注和研究。    夹缝中何以生存    近代以来,如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伊朗长期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
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在美国,法律规制人们的行为,而宗教规制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了解美国必须了解宗教      谈到美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美元、想到它经济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的发达,一些人也许会想到先进的教育、完善的政治司法体系,还有一些人则会想到无处不在的可口可乐、牛仔裤或者NBA与好莱坞大片……但很少有人会想到美国的宗教,或者把宗教和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联系
栏目主持:胡孝文      Masdar:世界首座“零碳”城?    今后中东沙漠中最富有的资源是什么?也许答案不再是石油,而是太阳能阿联酋的阿布扎比不久前正式启动了一个名为“Masdar”的项目——兴建世界第一个完全依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态城”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个六平方公里的绿色小城将建在阿布扎比的中心虽然阿布扎比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地,但该城不用一滴石油——绕城种植的棕榈树和
黄郛(1880年~1936年),原名绍麟,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沪军都督陈英士的参谋长兼二师师长,后策划浙江独立,起兵反袁1921年赴欧美考察经济,旋以中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参加华盛顿会议北京政府时期曾署理外  交总长,国民政府时期任外交部长但每次最长任职时间仅4个月,短的只有3个月    屈辱处理“金佛郎案”    1923年2月,北京政府张绍曾内阁任命时年44岁的黄郛署理外交总长黄上任伊始,
面临被弹劾;军队保持“中立”;美国立场发生了变化。虽然政治经验老道,经历过无数次挑战,逃脱过数十次暗杀,但这一次,他却没能顶住。    2008年8月18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然而,对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而言,却是个终身难忘的“坏”日子。这一天,在面临反对派弹劾的巨大压力下,曾经叱咤风云的他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执政联盟紧“逼宫”    巴基斯坦的政治力量分为两大派,
翟 崑[email protected]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我在上期专栏中写到:  “博鳌亚洲论坛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宣示中国的亚洲政策的平台,它记录着中国如何与时俱进地摸索自身发展与亚洲复兴和谐世界之间的关系的轨迹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  自信坚定具体深入,仅仅是在领导人的层面吗?显然不是它必定有
玫瑰花香曾几时    外高加索最大的河流库拉河摆动着长长身躯,如一条银色巨龙。穿过格鲁吉亚青碧色的陡峭峡谷,由西向东流去,首都第比利斯整座城市沿库拉河两岸以阶梯式向山麓展开。库拉河孕育出来的第比利斯城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印记,这种历史与它身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色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扼住了里海至黑海的走廊,也是南北外部势力冲撞的缓冲地,奥斯曼帝国的铁蹄就此止步,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向北扩张越不过库拉河,沙俄南
美国伊朗和伊拉克构成了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美国是力量最强但又进退维谷的一方,伊朗是踌躇满志又对未来充满疑虑的一方,伊拉克则是不断受到美国和伊朗挤压处处仰人鼻息的一方    2003年3月布什总统将13万大军开进伊拉克,本意是要在中东树立一个推翻独裁建立民主的样板结果却是始料未及:美国不仅从此陷入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还为伊朗开启了一扇大踏步进入伊拉克的大门美国入侵伊拉克使两伊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 要 2010年6月,美国颁布全国性母语课程标准《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旨在为学生升学和就业做准备。《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在核心设计中将“研究和媒介技巧融入标准,使之成为整体”,本文即从阅读、写作和听说三方面分析《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中母语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整合,并探讨《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启示。  关键词 《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 语文 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