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一化学在初三化学与高中化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高一新生的知识水平,其次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的衔接问题,为高一新生学好化学架起一座桥梁。
[关键词]高中化学;初中化学;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5006701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先面临的问题之一。经历中考的高一新生自信心满满地进入高中,却发现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和想象的差距如此之大,究其原因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高一化学在这个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因此,在改善及增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否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笔者现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知识要求及内容的有效衔接
通过分析初高中化学教材,笔者发现初中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常识性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少有联系;而高中虽是基础化学,但知识由点到面,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体系。学生刚刚升入高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大批涌现,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能力的培养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突然转变使许多新生不能适应,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再者,由于高一课时少、任务重,用于辅导练习的时间也比较少,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完全消化。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学生的化学成绩在高中一年级就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甚至因此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围绕上述问题,教师要做好初三化学与高一化学的知识点衔接。
第一,对于一部分初三教材中出现而不做掌握要求,但高中教材没出现而要求掌握的内容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补充。例如,对于不同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同素异形体、两性化合物等内容,教师应就相关知识给学生进行“补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空白区”。
第二,在高一阶段还应对初中已经学习过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巩固与加深。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针对该内容初中教材更多的是围绕得、失氧的方面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但到了高一阶段则是以化合价升降以及电子转移两个方面为重点来分析该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由此可见,高一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浅到深、从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过程。
第三,要从更加系统的角度对学生的化学结构理论知识进行完善和补充。举例来说,初三化学学习中对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举例介绍,并没有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但到了高一阶段,则对于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
还
要求学生掌握
前18个元素的
原子排布规律,会画示意图。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与初中化学相比较,高一化学对于基本概念更为重视,其理论基础及结构也逐步完善,更为严谨,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接受性。所以,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在衔接过程中,要从时机与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过的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事实上,不管学校如何实施教学,让学生掌握及应用知识才是关键,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关键与核心。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高一化学的教学应以低起点、慢节奏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做好初、高中课程的衔接。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引出新知,自然过渡,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承上启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即教师要善于
简化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点,找出规律,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再者,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教材图表、教具模型、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变抽象为直观化,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問题,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化学学科和实际生活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学习及教学的衔接应是多方面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它们的关系。教师不仅要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而且还应增强对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的培养,帮助其建立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其化学思维素养,使其逐步形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罗艳)
[关键词]高中化学;初中化学;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5006701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先面临的问题之一。经历中考的高一新生自信心满满地进入高中,却发现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和想象的差距如此之大,究其原因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高一化学在这个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因此,在改善及增强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否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笔者现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知识要求及内容的有效衔接
通过分析初高中化学教材,笔者发现初中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常识性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少有联系;而高中虽是基础化学,但知识由点到面,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体系。学生刚刚升入高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大批涌现,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能力的培养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突然转变使许多新生不能适应,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再者,由于高一课时少、任务重,用于辅导练习的时间也比较少,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完全消化。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学生的化学成绩在高中一年级就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甚至因此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围绕上述问题,教师要做好初三化学与高一化学的知识点衔接。
第一,对于一部分初三教材中出现而不做掌握要求,但高中教材没出现而要求掌握的内容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补充。例如,对于不同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同素异形体、两性化合物等内容,教师应就相关知识给学生进行“补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空白区”。
第二,在高一阶段还应对初中已经学习过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巩固与加深。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针对该内容初中教材更多的是围绕得、失氧的方面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但到了高一阶段则是以化合价升降以及电子转移两个方面为重点来分析该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由此可见,高一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浅到深、从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过程。
第三,要从更加系统的角度对学生的化学结构理论知识进行完善和补充。举例来说,初三化学学习中对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举例介绍,并没有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但到了高一阶段,则对于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
还
要求学生掌握
前18个元素的
原子排布规律,会画示意图。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与初中化学相比较,高一化学对于基本概念更为重视,其理论基础及结构也逐步完善,更为严谨,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接受性。所以,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在衔接过程中,要从时机与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过的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事实上,不管学校如何实施教学,让学生掌握及应用知识才是关键,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关键与核心。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高一化学的教学应以低起点、慢节奏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做好初、高中课程的衔接。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引出新知,自然过渡,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承上启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即教师要善于
简化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点,找出规律,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再者,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教材图表、教具模型、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变抽象为直观化,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問题,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化学学科和实际生活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学习及教学的衔接应是多方面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它们的关系。教师不仅要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而且还应增强对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的培养,帮助其建立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其化学思维素养,使其逐步形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