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44例肠梗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体系更加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中止痛剂使用量、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结果:经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同样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中止痛剂使用量,缩短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可以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肠梗阻;综合性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3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一共收集我科從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所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22例,最小年16岁,最大56岁,平均32.4±3.2岁,32例为机械性肠梗阻,12例为动力性肠梗阻。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各为22例,并保证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充分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体系更加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内容主要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新鲜的住院环境;给患者提供主诉焦虑恐惧原因的机会,并采用相应的办法减轻;为病人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向病人说明手术简单过程,增强手术的信心;分散注意力减轻病人对焦虑恐惧的感受性。
1.2.2 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状态
手术前除要定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同时要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完善相关检查;同时保证液体的补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出入液量;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毒血症;全面加强营养。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状态,增强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保证患者能够安全的接受手术治疗。
1.2.3 持续胃肠减压与口腔护理
对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并让患者知道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滑脱,保持引流通畅,同时,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若有血性液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应尽快手术;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出现腮腺炎、口腔炎等情况。
1.2.4 术后患者病情观察
手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切口敷料和引流管情况,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溢出,高度关注患者术后通气排便情况,注意患者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2.5 胃肠减压与引流管护理
术后仍要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在进行肠胃减压期间,每日应补给液体纠正脱水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若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扭曲、受压、阻塞等情况。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观察引流液体的性质与量,做好准确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患者起床活动时更要妥善固定,保证引流管不高过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若患者留置人工肛门,应加强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护理。
1.2.6并发症护理
术后患者多因疼痛、麻醉、体位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尿潴留,术后3-4小时应鼓励患者排尿。排尿困难者,先行诱导排尿,如会阴冲洗、听流水声、下腹部热敷、针灸等,无效者应采用导尿术,并留置3-4天,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后拔除尿管;腹胀:术后因肠蠕动消失而出现腹胀 ,术后 2~3 d仍未排便、 排气并有腹胀者 ,除了协助病人更换体位、 在床上活动外 ,可用针刺、 隔姜艾灸的方法 ,选择穴位双侧天枢、 足三里 ,能加强肠蠕动 ,促进肛门排气。必要时可用肛管排气 ,减轻腹胀;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因伤口疼痛 ,病人不敢咳嗽、 深呼吸以膨胀肺泡 ,应教会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按住伤口 ,对痰液黏稠者 ,可给予雾化吸入。同时,要注意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抗生素,防止感染。有计划实施肠外营养,防止肠瘘、营养不良等的发生。患者因手术创伤的刺激 ,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活动受限 ,容易产生紧张、 焦虑、 恐惧、 失眠、 烦躁等心理 ,不利于疾病恢复。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1.2.7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患者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若肛门已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可进少量流食,如米汤、果汁等,但忌牛奶、豆浆等以免引起肠胀气。进流食3天后无不适,可进少量半流食,如稀饭、面条等,逐步恢复到软食,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易于消化吸收为宜,忌辛辣刺激及生硬等食物。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适当延长。
1.2.8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术后活动
术后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活动量及范围要逐步增加,循序渐进。患者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即予半卧位,术后24小时可进行床上活动,争取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的发生,使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得到进一步促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中止痛剂使用量、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结果
经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则有5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22.72%(参表1)。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止痛剂使用量为17.8±2.8ml,对照组为34.2±4.5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短,对比差异同样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2)。
3 讨论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其主要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症状。通过本文的临床研究证明,对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中止痛剂使用量,缩短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可以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桂锋,尹丽杰.198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 203-204.
[2] 杨淑文. 39例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2,17(07):61-62.
【关键词】肠梗阻;综合性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3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一共收集我科從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所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22例,最小年16岁,最大56岁,平均32.4±3.2岁,32例为机械性肠梗阻,12例为动力性肠梗阻。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各为22例,并保证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充分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体系更加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内容主要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新鲜的住院环境;给患者提供主诉焦虑恐惧原因的机会,并采用相应的办法减轻;为病人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向病人说明手术简单过程,增强手术的信心;分散注意力减轻病人对焦虑恐惧的感受性。
1.2.2 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状态
手术前除要定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同时要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完善相关检查;同时保证液体的补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出入液量;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毒血症;全面加强营养。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状态,增强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保证患者能够安全的接受手术治疗。
1.2.3 持续胃肠减压与口腔护理
对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并让患者知道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滑脱,保持引流通畅,同时,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若有血性液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应尽快手术;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出现腮腺炎、口腔炎等情况。
1.2.4 术后患者病情观察
手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切口敷料和引流管情况,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溢出,高度关注患者术后通气排便情况,注意患者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2.5 胃肠减压与引流管护理
术后仍要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在进行肠胃减压期间,每日应补给液体纠正脱水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若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扭曲、受压、阻塞等情况。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观察引流液体的性质与量,做好准确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患者起床活动时更要妥善固定,保证引流管不高过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若患者留置人工肛门,应加强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护理。
1.2.6并发症护理
术后患者多因疼痛、麻醉、体位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尿潴留,术后3-4小时应鼓励患者排尿。排尿困难者,先行诱导排尿,如会阴冲洗、听流水声、下腹部热敷、针灸等,无效者应采用导尿术,并留置3-4天,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后拔除尿管;腹胀:术后因肠蠕动消失而出现腹胀 ,术后 2~3 d仍未排便、 排气并有腹胀者 ,除了协助病人更换体位、 在床上活动外 ,可用针刺、 隔姜艾灸的方法 ,选择穴位双侧天枢、 足三里 ,能加强肠蠕动 ,促进肛门排气。必要时可用肛管排气 ,减轻腹胀;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因伤口疼痛 ,病人不敢咳嗽、 深呼吸以膨胀肺泡 ,应教会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按住伤口 ,对痰液黏稠者 ,可给予雾化吸入。同时,要注意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抗生素,防止感染。有计划实施肠外营养,防止肠瘘、营养不良等的发生。患者因手术创伤的刺激 ,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活动受限 ,容易产生紧张、 焦虑、 恐惧、 失眠、 烦躁等心理 ,不利于疾病恢复。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1.2.7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患者术后需禁食、胃肠减压,若肛门已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可进少量流食,如米汤、果汁等,但忌牛奶、豆浆等以免引起肠胀气。进流食3天后无不适,可进少量半流食,如稀饭、面条等,逐步恢复到软食,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易于消化吸收为宜,忌辛辣刺激及生硬等食物。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适当延长。
1.2.8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术后活动
术后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活动量及范围要逐步增加,循序渐进。患者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即予半卧位,术后24小时可进行床上活动,争取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的发生,使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得到进一步促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中止痛剂使用量、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和出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结果
经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则有5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22.72%(参表1)。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止痛剂使用量为17.8±2.8ml,对照组为34.2±4.5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短,对比差异同样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2)。
3 讨论
肠梗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其主要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所致,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症状。通过本文的临床研究证明,对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中止痛剂使用量,缩短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可以明显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桂锋,尹丽杰.198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 203-204.
[2] 杨淑文. 39例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2,17(0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