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本文对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特征,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学调控,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31-01
1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剖析
受传统教育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无效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1.1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主要表现
1教师主宰:教师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是指挥者,学生是执行者,课堂上师生缺乏激情,缺乏交往互动。
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绎“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课堂教学中“跑龙套”的配角。忽略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3.忽视差异: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堂教学场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成为统一的规格,抹杀了个性。
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沿袭、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
5.重负低效:习惯于“时间+汗水”、“苦干+蛮干”,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
6.物式灌输:“满堂灌”、“全盘讲”,占有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缺乏智慧与灵气。
7.追求形式:崇尚课堂轰轰烈烈,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注重表面形式。
8.发展畸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学生认知发展,忽视必要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
1.2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
如一堂识字课,老师为了创设教学情境,用了近二十分钟时间,通过课件来揭示生活与识字的联系,近半时间已过去,但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要识的生字。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是当前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学活动走过场
教学走过场体现在课堂活动安排上,只求形式多样,不管活动的价值。低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质疑问难比比皆是。
3.教师主导作用丢失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了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些教师很怕讲,忌讳讲,能少讲则少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读。课堂上,教师退居二线,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成了典型的放羊式。
4.学生有效思维缺席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中表现自我。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无目的地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在朗读、表演、讨论、游戏、操作等大量涌入的热闹背后,高品质的思维活动却逐渐淡出阅读教学。
5.文本价值引领缺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不及时纠偏。
6.教学资源拓展无度
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语文课呈现给学生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对文本本质内涵的把握却得不到时间保证。
2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2.1 了解学情,深入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2.2 研究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3 立足“生成”,选择科学教学方法
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学生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2.4 张扬个性,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教学时,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31-01
1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剖析
受传统教育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无效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1.1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主要表现
1教师主宰:教师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是指挥者,学生是执行者,课堂上师生缺乏激情,缺乏交往互动。
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绎“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课堂教学中“跑龙套”的配角。忽略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3.忽视差异: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堂教学场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成为统一的规格,抹杀了个性。
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沿袭、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
5.重负低效:习惯于“时间+汗水”、“苦干+蛮干”,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
6.物式灌输:“满堂灌”、“全盘讲”,占有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缺乏智慧与灵气。
7.追求形式:崇尚课堂轰轰烈烈,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注重表面形式。
8.发展畸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学生认知发展,忽视必要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
1.2 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
如一堂识字课,老师为了创设教学情境,用了近二十分钟时间,通过课件来揭示生活与识字的联系,近半时间已过去,但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要识的生字。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是当前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学活动走过场
教学走过场体现在课堂活动安排上,只求形式多样,不管活动的价值。低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质疑问难比比皆是。
3.教师主导作用丢失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了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些教师很怕讲,忌讳讲,能少讲则少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读。课堂上,教师退居二线,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成了典型的放羊式。
4.学生有效思维缺席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中表现自我。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无目的地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在朗读、表演、讨论、游戏、操作等大量涌入的热闹背后,高品质的思维活动却逐渐淡出阅读教学。
5.文本价值引领缺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不及时纠偏。
6.教学资源拓展无度
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语文课呈现给学生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对文本本质内涵的把握却得不到时间保证。
2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2.1 了解学情,深入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2.2 研究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3 立足“生成”,选择科学教学方法
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学生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2.4 张扬个性,创设和谐教学环境
教学时,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