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均收入和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社会发展受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劳动力、土地要素成本的提高,这些因素减弱了中国企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该如何应对?中国下一个竞争优势在哪里?许多人在关注这个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呼吁国家减免税收,支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应对生产成本上升的困局。
2004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依然保持强劲,GDP分别比上一年增加9.5%和10.4%,生产资料价格虽在2004年有所上涨,但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国内地的劳动力市场价格还很低,每个普通工人的年薪大约在1万元左右。
2005年的秋天,在宁波银行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黄玉强,正是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广大市场空间和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他选择了辞职“下海”,开办了一家生产装饰材料公司。经过5年多的发展,黄玉强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新型高档环保不燃装饰材料的综合型企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同样面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的困扰。
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依然取得比上一年增长10.3%的骄人成绩,但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幅度也有较大的增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2008、2009年是工人工资增长最快的两年,每年平均上涨30%左右,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年薪都在4万~5万元左右。”黄玉强对《经济》记者说。
低成本优势减弱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整体复苏,东部沿海地区的很多中小企业接到订单量不断增加,这时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短缺现象,企业为招工而发愁。“民工荒”这个词不断出现在新闻媒体上,甚至有专家说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黄玉强的企业也面临招工难问题,他觉得,媒体对“民工荒”的过度报道导致了一些工人周末到各厂家转,看哪家工厂工资给得高,就辞职去那家上班,这对一个企业的正常生产影响非常大。同时,他认为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就是工资低些他们都愿意做办公室文员、业务员等脑力劳动的工作,以致做体力劳动的工人大幅减少。
办企业的黄玉强不得不面对工人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他知道低成本运营对企业来说只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缩短了这个阶段。我国从2008年底到2010年下半年共投资4万亿元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风险,实现“促内需、保增长”的目标,大量资金投入市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还面临高通胀的风险,各类型的生产要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正向国际生产要素市场的平均价格迈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认为,2008年的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一、当时的国家宏观政策没有及时转变;二、《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正式实施以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三、人民币升值和土地价格的上涨;四、国家出台调低出口退税的政策。他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政府把工作重心倾向保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优惠政策,比较注重调经济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这些措施短期内对促进经济增长是有帮助的,而生产要素成本增加问题也不像现在这么突出。”
早在2008年4月的时候,花旗银行在其发布的《宏观中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是“扭曲的”,这种生产成本扭曲规模约达3.8万亿元人民币。他们由此判断:中国的生产企业将不再会具有以往“扭曲”的低成本优势。
“近两年看,中国企业低成本优势并没有丧失,只能说是有所减弱。”王忠宏说,“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综合成本和国际市场价格相比还是有优势的。”他所说的综合成本包括稳定的政局,较为完善的企业相关配套政策和设施,广阔的中国市场等因素,都为企业无形中减少了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的成本。
也有专家认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促使一部分企业就地进行产业升级。同时,企业因成本因素或看好中西部市场而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建厂,这一方面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中西部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加重了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用工荒”。但王忠宏认为,这种现象也不能完全影响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竞争力,中西部地区的工人素质、公共服务设施、政府服务的理念、文化氛围等不一定比东部沿海地区有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对《经济》记者说:“中国企业现有的竞争力优势,有一部分是虚高的,这主要是出口退税和对企业的各种补贴政策造成的,如果没有这些,出口量将会减少。”但他同样乐观认为,这部分虚高的竞争力剔除以后,中国和国际市场相比较还具有竞争优势。
低成本优势减弱是好现象
当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就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来增强他的价格优势。现在来看,多数经营较好的企业还是看重产品质量,不会因为暂时的“优势”放弃企业的长久发展。黄玉强的企业就数这一类型——不打价格战,他们公司的防火装饰材料板出厂价格,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已经上涨到每张180元,比同行同类产品高了近一倍。
“现在企业也比较难做,各种成本都在增加,普通产品价格高了也不好卖,我们也是被逼没办法,只能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建实验室、聘请专业研究人员等,这些投资巨大,黄玉强的公司难以独自承担。他说:“公司成立不久,我们就和上海玻璃钢研究院、宁波大学等一些研究机构合作,我们出项目的研究经费和科技人员奖金,他们利用自身完备的实验场地和专业技术,共同开发我们需要的产品,这种合作双方共赢。经过5年的时间,我们已开发出玻璃钢系列防火装饰材料,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它具有防火、防水、质量轻、环保等四个优点,利润也比以前一般的防火材料还要高许多。”
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涨让农民工流动频繁。如何让工人在公司待得久,做得好,这是企业经营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我这个企业工资待遇不比其他企业低,劳动保险也都给他们上,公司的日常管理要求人性化。比如说,哪个员工家里要有什么难处,公司都会拿些钱去帮助他,让他安心工作。去年有的工人回家过春节,还能带一些新的工人进公司。”黄玉强有点自豪地对《经济》记者说,“我们的员工,主要是看好我们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也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也从中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员工担任公司管理职务,尽量给他们一个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企业低成本优势减弱不是问题,是好现象,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要素的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对《经济》记者说,“承受不了生产成本增加的企业倒闭或者技术升级这是正常现象,美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闭的也很多。没有行政过多地干预的话,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我国现在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是因为发展阶段到了。”他强调,政府不要过多干预和约束企业的转型发展,企业本身会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他看来发达国家都是要素成本不断提高的结果,经济发展目的就是把环境价格提高,能源价格提高,人工工资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在当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减轻企业税负,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发展。他对《经济》记者说:“企业把减少的税费用于企业的技术升级、扩大生产规模等企业经营上,这将有利于增加老百姓收入,又能增加国家财政税收。”
创新驱动型优势显现
中国经济之所以高速发展有一点不容否认,就是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人口为基础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供给,进而成为“世界工厂”。但,支撑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外部需求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大等都将要求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能只停留在“中国制造”,更应该“中国创造”。
全国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尤小平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生产要素成本提高是势在必行。资源越来越少,需求越来越大,这样对中小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时候企业必须要创新,要提高企业品牌的价值,这样就淘汰一部分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企业不创新,内部管理不到位、节能减排不行,这样的企业就是搬到西部地区也是没有出路的。”他认为,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要求企业必须创新,不是为了回避高成本而进行简单地转移工厂,而是要形成自己的创新优势,引领行业的发展。
对一个企业发展来说,黄玉强认为,一要讲究企业的品牌,把企业的无形资产搞上去,另一个就是要把产品质量提上去。
央视大火、上海“11·5”特大火灾,让黄玉强更深刻地认识到防火材料质量的重要性。在公司成立不久,他就开始防火材料的技术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他的公司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出A级不燃材料,在同行中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新产品价格比过去同类产品高,普通消费者一般难以接受。黄玉强就把产品销售对象锁定集团客户,这类客户产品用量大,销售也有针对性,所花的营销成本也比较低。据黄玉强介绍,南车集团、北车集团、中集集团、雅戈尔服饰以及一些大的客车制造商都已成为他们的主要客户。
“我不能和同行比产品价格谁低,只和他们比产品质量。国外同类产品卖到每张8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产品卖300元就有很高的利润,对外商来说还是很便宜,这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很有优势的。”黄玉强对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充满信心。
在宁波市还有许多像黄玉强这样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增加,这些企业不断在管理上创新、技术上创新。像生产微型轴承的企业在宁波比较集中,大大小小有300多家,同行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各企业纷纷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和工人素质,有的企业一个成熟的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四套自动化的生产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占产品整个生产成本的比例下降了不少,平均每个微型轴承的人工成本也就一两厘钱。
对中国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增加问题,王忠宏有三个建议:一、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二、要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像服装等这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尤为重要。三、抓住市场对过去产业进行转型,将原有产业链进行延伸,比如生产自行车的企业向生产电动自行车延伸。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正面临其他低成本国家或地区的严峻挑战。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积累下的经验,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现已显现出中国下一个竞争新优势——由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型竞争优势。
2004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依然保持强劲,GDP分别比上一年增加9.5%和10.4%,生产资料价格虽在2004年有所上涨,但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国内地的劳动力市场价格还很低,每个普通工人的年薪大约在1万元左右。
2005年的秋天,在宁波银行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黄玉强,正是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广大市场空间和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他选择了辞职“下海”,开办了一家生产装饰材料公司。经过5年多的发展,黄玉强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新型高档环保不燃装饰材料的综合型企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同样面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的困扰。
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依然取得比上一年增长10.3%的骄人成绩,但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幅度也有较大的增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2008、2009年是工人工资增长最快的两年,每年平均上涨30%左右,现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年薪都在4万~5万元左右。”黄玉强对《经济》记者说。
低成本优势减弱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整体复苏,东部沿海地区的很多中小企业接到订单量不断增加,这时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短缺现象,企业为招工而发愁。“民工荒”这个词不断出现在新闻媒体上,甚至有专家说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黄玉强的企业也面临招工难问题,他觉得,媒体对“民工荒”的过度报道导致了一些工人周末到各厂家转,看哪家工厂工资给得高,就辞职去那家上班,这对一个企业的正常生产影响非常大。同时,他认为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就是工资低些他们都愿意做办公室文员、业务员等脑力劳动的工作,以致做体力劳动的工人大幅减少。
办企业的黄玉强不得不面对工人工资、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他知道低成本运营对企业来说只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缩短了这个阶段。我国从2008年底到2010年下半年共投资4万亿元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风险,实现“促内需、保增长”的目标,大量资金投入市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还面临高通胀的风险,各类型的生产要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正向国际生产要素市场的平均价格迈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忠宏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认为,2008年的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一、当时的国家宏观政策没有及时转变;二、《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正式实施以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三、人民币升值和土地价格的上涨;四、国家出台调低出口退税的政策。他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政府把工作重心倾向保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优惠政策,比较注重调经济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这些措施短期内对促进经济增长是有帮助的,而生产要素成本增加问题也不像现在这么突出。”
早在2008年4月的时候,花旗银行在其发布的《宏观中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是“扭曲的”,这种生产成本扭曲规模约达3.8万亿元人民币。他们由此判断:中国的生产企业将不再会具有以往“扭曲”的低成本优势。
“近两年看,中国企业低成本优势并没有丧失,只能说是有所减弱。”王忠宏说,“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综合成本和国际市场价格相比还是有优势的。”他所说的综合成本包括稳定的政局,较为完善的企业相关配套政策和设施,广阔的中国市场等因素,都为企业无形中减少了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的成本。
也有专家认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促使一部分企业就地进行产业升级。同时,企业因成本因素或看好中西部市场而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建厂,这一方面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中西部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加重了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用工荒”。但王忠宏认为,这种现象也不能完全影响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的竞争力,中西部地区的工人素质、公共服务设施、政府服务的理念、文化氛围等不一定比东部沿海地区有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对《经济》记者说:“中国企业现有的竞争力优势,有一部分是虚高的,这主要是出口退税和对企业的各种补贴政策造成的,如果没有这些,出口量将会减少。”但他同样乐观认为,这部分虚高的竞争力剔除以后,中国和国际市场相比较还具有竞争优势。
低成本优势减弱是好现象
当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就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来增强他的价格优势。现在来看,多数经营较好的企业还是看重产品质量,不会因为暂时的“优势”放弃企业的长久发展。黄玉强的企业就数这一类型——不打价格战,他们公司的防火装饰材料板出厂价格,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已经上涨到每张180元,比同行同类产品高了近一倍。
“现在企业也比较难做,各种成本都在增加,普通产品价格高了也不好卖,我们也是被逼没办法,只能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建实验室、聘请专业研究人员等,这些投资巨大,黄玉强的公司难以独自承担。他说:“公司成立不久,我们就和上海玻璃钢研究院、宁波大学等一些研究机构合作,我们出项目的研究经费和科技人员奖金,他们利用自身完备的实验场地和专业技术,共同开发我们需要的产品,这种合作双方共赢。经过5年的时间,我们已开发出玻璃钢系列防火装饰材料,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它具有防火、防水、质量轻、环保等四个优点,利润也比以前一般的防火材料还要高许多。”
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涨让农民工流动频繁。如何让工人在公司待得久,做得好,这是企业经营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我这个企业工资待遇不比其他企业低,劳动保险也都给他们上,公司的日常管理要求人性化。比如说,哪个员工家里要有什么难处,公司都会拿些钱去帮助他,让他安心工作。去年有的工人回家过春节,还能带一些新的工人进公司。”黄玉强有点自豪地对《经济》记者说,“我们的员工,主要是看好我们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也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也从中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员工担任公司管理职务,尽量给他们一个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企业低成本优势减弱不是问题,是好现象,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要素的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对《经济》记者说,“承受不了生产成本增加的企业倒闭或者技术升级这是正常现象,美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闭的也很多。没有行政过多地干预的话,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我国现在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是因为发展阶段到了。”他强调,政府不要过多干预和约束企业的转型发展,企业本身会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他看来发达国家都是要素成本不断提高的结果,经济发展目的就是把环境价格提高,能源价格提高,人工工资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在当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减轻企业税负,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发展。他对《经济》记者说:“企业把减少的税费用于企业的技术升级、扩大生产规模等企业经营上,这将有利于增加老百姓收入,又能增加国家财政税收。”
创新驱动型优势显现
中国经济之所以高速发展有一点不容否认,就是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人口为基础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供给,进而成为“世界工厂”。但,支撑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外部需求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大等都将要求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能只停留在“中国制造”,更应该“中国创造”。
全国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尤小平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生产要素成本提高是势在必行。资源越来越少,需求越来越大,这样对中小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时候企业必须要创新,要提高企业品牌的价值,这样就淘汰一部分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企业不创新,内部管理不到位、节能减排不行,这样的企业就是搬到西部地区也是没有出路的。”他认为,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要求企业必须创新,不是为了回避高成本而进行简单地转移工厂,而是要形成自己的创新优势,引领行业的发展。
对一个企业发展来说,黄玉强认为,一要讲究企业的品牌,把企业的无形资产搞上去,另一个就是要把产品质量提上去。
央视大火、上海“11·5”特大火灾,让黄玉强更深刻地认识到防火材料质量的重要性。在公司成立不久,他就开始防火材料的技术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他的公司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出A级不燃材料,在同行中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新产品价格比过去同类产品高,普通消费者一般难以接受。黄玉强就把产品销售对象锁定集团客户,这类客户产品用量大,销售也有针对性,所花的营销成本也比较低。据黄玉强介绍,南车集团、北车集团、中集集团、雅戈尔服饰以及一些大的客车制造商都已成为他们的主要客户。
“我不能和同行比产品价格谁低,只和他们比产品质量。国外同类产品卖到每张800元人民币左右,我们产品卖300元就有很高的利润,对外商来说还是很便宜,这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很有优势的。”黄玉强对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充满信心。
在宁波市还有许多像黄玉强这样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增加,这些企业不断在管理上创新、技术上创新。像生产微型轴承的企业在宁波比较集中,大大小小有300多家,同行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各企业纷纷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和工人素质,有的企业一个成熟的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四套自动化的生产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占产品整个生产成本的比例下降了不少,平均每个微型轴承的人工成本也就一两厘钱。
对中国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增加问题,王忠宏有三个建议:一、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二、要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像服装等这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尤为重要。三、抓住市场对过去产业进行转型,将原有产业链进行延伸,比如生产自行车的企业向生产电动自行车延伸。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正面临其他低成本国家或地区的严峻挑战。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积累下的经验,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现已显现出中国下一个竞争新优势——由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型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