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8日,一家主营业务是非银行零售贷款业务的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了。美国市场给了这家公司相当不错的估值(虽然之后有了幅度不小的下跌),这让业内人士的心中波澜起伏。
第一拨是和这家公司运营同类业务的消费贷款、小额贷款的公司。它们把这类“水很深”的业务前景描述得靓丽,而且美好。从业人士的思路大概是,既然它能在美国卖个好价钱,那我们也能,快来给我们融资吧!特别是那家刚上市公司的高管,他公开发表看法说,对于他公司放出的贷款基本不做催收,而其坏账率也在0.5%以下……
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吹牛,但从逻辑上来说好像是的。所以,这之后人数更多的一拨人,对这个高管明显反专业的言论予以嘲弄,直到他不敢作声。然后大家又为这家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股价的下跌在互联网上开了个趴体—暴跌才对啊,这是对吹牛的人的惩罚。
总之,在这个市场上似乎讨厌这些跃跃欲试的小额贷款公司的人更多。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人类的传统,不光在中国,大概全人类都不喜欢高利贷者—你看过《威尼斯商人》吗—在讽刺那个刚上市公司高管的风暴里,人们还提到一种赚钱方式。一些人在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借钱,然后通过拒绝还钱而获得收益。
人们在谈论这种赚钱方式的时候,没有道德压力。很多人觉得这种赚钱方式很有趣,逻辑是因为高利贷者是坏人,所以借坏人的钱不还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反而很有快感。
不过实际上,这些借钱不还的“豪杰”反而是那些急需用钱又不能从银行类金融机构拿到贷款的人的敌人。这是因为借钱不还的人越多,貸款公司对市场的风险预期就越高;在高预期风险的前提下,贷款利息也会越高;而真正需要钱的人也越难借到钱。
很多评论者会把那些从小贷公司借钱的人和根本不想还钱的人混为一谈,其实这也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真的到一些三四线城市,接触下那些强烈渴望获得财富,但缺乏机会和手段的年轻人,就能区分开这两部分 人。
当然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当众吹牛肯定是不当行为;“高利贷”到底以多高的利息为界限会被归为法律意义上的不当得利,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也许是重要的问题,但对于宏观观察者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对于小贷公司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它们向外放贷的钱是从哪来的。由于小贷公司不能吸收社会存款,所以它们通常是通过将资产打包完成证券化来获取资金。对于小贷公司证券化的资产,监管部门要做的是要监督金融机构不要把这些高风险的资产包和其他资产二次打包,不要把它们和低风险资产混到一起。这种混合打包的风险有点像2007年以前,美国金融危机的诱因,房地产次级债以及金融衍生物和其他资产混合造成的风险不可知的风险类似。区别是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似乎还没有那么大的资产规模。
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小贷公司放贷的时候,是不是明码标价。所谓的明码标价就是它们收取的高额利息,到底有多高,收取方式和时间节点是怎么确认的,这些都要存留明显的贷款人确认证据。这个问题对于借款方很重要,也是区分根本不想还钱和真正急需用钱人的一个最有效方法。
其实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类似于零售业的明码标价。零售业中也有奢侈品,它们的价格远远超出其边际成本,但是没有人认为奢侈品行业充满了罪恶或者“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就是因为奢侈品行业售出的产品虽然价格高昂,但它们清晰地标明了自己的价格。
明码标价是一个行业存在的基础,但有时候它反而被人们忽略了。
第一拨是和这家公司运营同类业务的消费贷款、小额贷款的公司。它们把这类“水很深”的业务前景描述得靓丽,而且美好。从业人士的思路大概是,既然它能在美国卖个好价钱,那我们也能,快来给我们融资吧!特别是那家刚上市公司的高管,他公开发表看法说,对于他公司放出的贷款基本不做催收,而其坏账率也在0.5%以下……
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吹牛,但从逻辑上来说好像是的。所以,这之后人数更多的一拨人,对这个高管明显反专业的言论予以嘲弄,直到他不敢作声。然后大家又为这家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股价的下跌在互联网上开了个趴体—暴跌才对啊,这是对吹牛的人的惩罚。
总之,在这个市场上似乎讨厌这些跃跃欲试的小额贷款公司的人更多。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人类的传统,不光在中国,大概全人类都不喜欢高利贷者—你看过《威尼斯商人》吗—在讽刺那个刚上市公司高管的风暴里,人们还提到一种赚钱方式。一些人在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注册借钱,然后通过拒绝还钱而获得收益。
人们在谈论这种赚钱方式的时候,没有道德压力。很多人觉得这种赚钱方式很有趣,逻辑是因为高利贷者是坏人,所以借坏人的钱不还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反而很有快感。
不过实际上,这些借钱不还的“豪杰”反而是那些急需用钱又不能从银行类金融机构拿到贷款的人的敌人。这是因为借钱不还的人越多,貸款公司对市场的风险预期就越高;在高预期风险的前提下,贷款利息也会越高;而真正需要钱的人也越难借到钱。
很多评论者会把那些从小贷公司借钱的人和根本不想还钱的人混为一谈,其实这也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真的到一些三四线城市,接触下那些强烈渴望获得财富,但缺乏机会和手段的年轻人,就能区分开这两部分 人。
当然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当众吹牛肯定是不当行为;“高利贷”到底以多高的利息为界限会被归为法律意义上的不当得利,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也许是重要的问题,但对于宏观观察者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对于小贷公司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它们向外放贷的钱是从哪来的。由于小贷公司不能吸收社会存款,所以它们通常是通过将资产打包完成证券化来获取资金。对于小贷公司证券化的资产,监管部门要做的是要监督金融机构不要把这些高风险的资产包和其他资产二次打包,不要把它们和低风险资产混到一起。这种混合打包的风险有点像2007年以前,美国金融危机的诱因,房地产次级债以及金融衍生物和其他资产混合造成的风险不可知的风险类似。区别是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似乎还没有那么大的资产规模。
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小贷公司放贷的时候,是不是明码标价。所谓的明码标价就是它们收取的高额利息,到底有多高,收取方式和时间节点是怎么确认的,这些都要存留明显的贷款人确认证据。这个问题对于借款方很重要,也是区分根本不想还钱和真正急需用钱人的一个最有效方法。
其实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类似于零售业的明码标价。零售业中也有奢侈品,它们的价格远远超出其边际成本,但是没有人认为奢侈品行业充满了罪恶或者“流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就是因为奢侈品行业售出的产品虽然价格高昂,但它们清晰地标明了自己的价格。
明码标价是一个行业存在的基础,但有时候它反而被人们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