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练习,作为数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它是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实践来反复感知学过的知识,以加强记忆,促进计算能力的形成。由于计算练习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计算练习的探索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专门针对中年级的计算练习教学采用有效的实施手段和有效的评价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活动中来,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计算练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练习 教学策略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37-02
三年级需要掌握的计算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笔算和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需要掌握的计算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加法、减法和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从计算内容看出,高年级的计算都以三、四年级的计算为基础。例如一道分数乘法的简算,它涉及到的计算基础知识是乘法口诀和运算定律的熟练程度;一道小数除法的笔算,它涉及到的是乘法口诀,哪怕是高年级的几何形体,也需要用到中年级的数学教学。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综合情况,教师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出具体、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的练习,加以适当的组织指导,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据教材计算内容的安排和多年教学实践的反思,本人认为计算练习教学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针对性与基础性结合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所以课堂练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计算练习活动中来,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练习设计时还要对较难掌握和容易出错的内容,要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练习,减少盲目性,从而使练习效果事半功倍。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还会影响高年级的后续学习,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数学课的前两三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出题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联系教学实际出示口算题;也可以让学生轮换出题;或者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口算书,在口算书抽题。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在口算训练中,要注意面向每个学生,尤其注意照顾学困生,让他们通过多练使口算能力提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快速准确的口算能力。在运算过程中,正确是首要的,但迅速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学生能合理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上,应该进行速度训练,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
2.注重开放性与层次性结合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即既要照顾“弱势”学生,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也要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吃得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本身就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的。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我们书上的习题,有简单的直接写出得数,基本的计算练习,我们还可以加入些必须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练习题。使练习具有层次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在计算练习课中对练习题要精心编排,在安排题目中运用对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于容易混淆的题目进行对比,提高学生计算学习中对题目的对比能力和对比的思想。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组:
52+20= 52+29= 23+56= 23+65=
86-30= 86-34= 70-26= 70+26=
通过以上练习设计,使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从旧知引出新知,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在题组的指引下,学生很快找到了学习新知的方法。
3.趣味性与生活性结合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尤其是中年级的学生,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才能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前十几二十分钟的新授学习后,已经开始感到疲倦了,此时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此时,游戏能调节人的情绪,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为此,我们要对教材中的计算题作一些改编,引入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计算,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课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口算的训练,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课上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用小黑板视算,或者听算,课前口算要全班参与。课后练习运用玩24点、猜谜语、模拟表演、数独、讲故事等。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4.注重计算习惯与教学相结合
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孩子,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玩,写字求快,审题马虎已经成了习惯:部分学生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6写得像0,5写得像6,;有写写擦擦,看不清数字;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字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计算技能的形成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特别是习惯、态度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应从书写开始,要注意让学生做到: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规范学生作业书写,把数字写正确、端正、整洁。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板演的机会为学生作好表率,板书要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布置的作业要适量,是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应该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看能不能进行简算、学会认真的检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等习惯。指导学生要根据运算符号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认真检查,包括检查数字、符号是否写对;运算顺序和方法是否正确等。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要让学生及时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应少用电子产品,提醒学生能够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用笔算。不要受社会人士总是拿起手机计算的习惯,让自己的大脑多动多想,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若遇到很复杂的计算题,可以先计算然后用计算机检查计算结果,也可以估一估计算结果大约是多少。
5.注重练习的反馈与调控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讲评练习课、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练习及时完成,及时批改,及时订正。在新授课之前,安排一定的练习内容,了解学生掌握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的情况,为新授课的调控提供依据;在新授安排尝试练习,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在综合练习课安排专项练习或综合练习,可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计算结果错误时,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计算过程,了解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纠正,当堂出不同的题目考一考学生,看是否会做。
6.结束语
作为中年级教学的教师,计算练习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注意收集资料,寓教学于丰富、生动乃至于引发学生极大兴趣的教学方法,以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活动中来,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计算练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宪.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2]陈元隆.将口算天天练进行到底[J].小学数学教师2011,
07:155.
[3]王佩.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7):207.
作者简介:
邓蝶英(1972年12月21日-),女,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练习 教学策略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37-02
三年级需要掌握的计算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笔算和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需要掌握的计算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的加法、减法和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从计算内容看出,高年级的计算都以三、四年级的计算为基础。例如一道分数乘法的简算,它涉及到的计算基础知识是乘法口诀和运算定律的熟练程度;一道小数除法的笔算,它涉及到的是乘法口诀,哪怕是高年级的几何形体,也需要用到中年级的数学教学。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综合情况,教师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出具体、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的练习,加以适当的组织指导,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据教材计算内容的安排和多年教学实践的反思,本人认为计算练习教学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针对性与基础性结合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所以课堂练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计算练习活动中来,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练习设计时还要对较难掌握和容易出错的内容,要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练习,减少盲目性,从而使练习效果事半功倍。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还会影响高年级的后续学习,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数学课的前两三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出题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联系教学实际出示口算题;也可以让学生轮换出题;或者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口算书,在口算书抽题。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在口算训练中,要注意面向每个学生,尤其注意照顾学困生,让他们通过多练使口算能力提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快速准确的口算能力。在运算过程中,正确是首要的,但迅速也非常重要。所以,在学生能合理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上,应该进行速度训练,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
2.注重开放性与层次性结合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即既要照顾“弱势”学生,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也要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吃得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本身就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的。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我们书上的习题,有简单的直接写出得数,基本的计算练习,我们还可以加入些必须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练习题。使练习具有层次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在计算练习课中对练习题要精心编排,在安排题目中运用对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于容易混淆的题目进行对比,提高学生计算学习中对题目的对比能力和对比的思想。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组:
52+20= 52+29= 23+56= 23+65=
86-30= 86-34= 70-26= 70+26=
通过以上练习设计,使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从旧知引出新知,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在题组的指引下,学生很快找到了学习新知的方法。
3.趣味性与生活性结合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尤其是中年级的学生,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才能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前十几二十分钟的新授学习后,已经开始感到疲倦了,此时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此时,游戏能调节人的情绪,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为此,我们要对教材中的计算题作一些改编,引入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计算,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课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口算的训练,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课上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用小黑板视算,或者听算,课前口算要全班参与。课后练习运用玩24点、猜谜语、模拟表演、数独、讲故事等。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4.注重计算习惯与教学相结合
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孩子,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玩,写字求快,审题马虎已经成了习惯:部分学生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6写得像0,5写得像6,;有写写擦擦,看不清数字;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字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计算技能的形成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特别是习惯、态度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应从书写开始,要注意让学生做到: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规范学生作业书写,把数字写正确、端正、整洁。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板演的机会为学生作好表率,板书要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布置的作业要适量,是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应该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看能不能进行简算、学会认真的检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等习惯。指导学生要根据运算符号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认真检查,包括检查数字、符号是否写对;运算顺序和方法是否正确等。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要让学生及时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应少用电子产品,提醒学生能够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用笔算。不要受社会人士总是拿起手机计算的习惯,让自己的大脑多动多想,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若遇到很复杂的计算题,可以先计算然后用计算机检查计算结果,也可以估一估计算结果大约是多少。
5.注重练习的反馈与调控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讲评练习课、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练习及时完成,及时批改,及时订正。在新授课之前,安排一定的练习内容,了解学生掌握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识的情况,为新授课的调控提供依据;在新授安排尝试练习,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在综合练习课安排专项练习或综合练习,可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计算结果错误时,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计算过程,了解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纠正,当堂出不同的题目考一考学生,看是否会做。
6.结束语
作为中年级教学的教师,计算练习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注意收集资料,寓教学于丰富、生动乃至于引发学生极大兴趣的教学方法,以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活动中来,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计算练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宪.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2]陈元隆.将口算天天练进行到底[J].小学数学教师2011,
07:155.
[3]王佩.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7):207.
作者简介:
邓蝶英(1972年12月21日-),女,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