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地理类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o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主要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与基础教育密切衔接,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和胜任基础教育的新变化、新要求。基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开展高等师范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文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构建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期培养能够准确实施基础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衔接 师范 应用型课程 课程标准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8-JSJYZD-037)。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2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评价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这集中体现在2011年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中。新课程标准是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概括地说,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高等师范教育也应开展相应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以培养能够准确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师范专业人才。
  自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以来,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着向应用型转变的艰巨任务,开启了高等教育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与产业转型发展的破题之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可见,随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课程建设是转型发展的“牛鼻子”,是转型发展的落脚点,已经成为共识。
  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高校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上,基本以追求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方针,以实现知识储备为目标,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这种教育理念对于人才培养确实发挥了积极、高效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结构性错位问题越发严重,其根源就在于不同高校的课程体系区分度小乃至趋同,课程内容设置与产业脱节,造成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开展应用型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包括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建设的绩效评价等,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师范教育本身就是应用性教育,其培养的人才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作为仍保留有师范专业的许昌学院而言,师范专业的内涵建设是全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师范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
  一、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
  目前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共同成立课程建设研究院,主要进行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并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进行高校间应用型课程建设实践经验的交流。课程建设研究院推广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有“三化原则”,即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其将基于学科体系系统化构建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已在我国很多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这种强調讲授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重点结合工作过程开展教学的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与规律。
  高等师范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不是弱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地位,反而强化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作用,但强调理论知识应在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的实施中实现讲授。应用型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既要使高校满足大学应有的文化和精神的需求,也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让高校的人才培养既符合“本科”特征,也能适应就业和相应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许昌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
  以许昌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以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为指导,尝试在兼顾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的原则下,努力构建满足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方法,并制定详细的课程实施步骤,从而使知识储备和知识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能掌握工作所需的技术技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保证培养的毕业生在基础教育工作中既能胜任岗位工作,又可以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1. 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
  首先以高等师范教育规律为基本依据,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许昌学院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构建了地理科学专业基本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其次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包括对许昌市高级中学等单位以及往届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掌握和了解了高中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在道德品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毕业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中面对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的主要工作过程。将调研获得的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典型工作任务群转换为具体课程群,并对依据专业规范制定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进行调整修订(主要是学时和学分),最后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本着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原则确定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
  根据调研结果,除去通识教育课程,地理科学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地理学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中学地理教学技能,实现这些能力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如下表,这些课程和实践环节也构成了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
  2.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课程内容重构
  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上,主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化理念,将调研确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过程(项目)确定为课程教学内容,即课程内容将由若干项目构成。同时不弱化理论知识的传授,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在项目实施中实现。在课程教学实施上,主要基于教学过程工作化理念,制定包括项目任务下达、理论知识讲授、小组制定与实施项目计划、教师指导答疑、项目成果检查与评价等具体实施步骤。由教师在某课程项目的第一节课既向学生下达项目任务书,明确该课程项目学习的目的,预期的学习成果,拟采取的授课的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师首先要讲授为完成该项目任务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从而实现将理论知识传授融入项目教学中。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任务计划并实施,教师在课上进行计划和实施效果的指导、答疑,最终每组提交任务完成材料,作为本课程中该项目的成绩评定依据,从而进一步实现课程考核评价中,变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变知识性考核为能力化考核。
  3.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评价
  地理科学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评价主要包括课改前后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量化对比、课改前后学生完成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难易与优劣评价的量化对比、应用型课程建设促进高校与高中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第三方(合作企业单位、用人单位、社会家庭等)对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评价。虽然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但构建的应用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将具有一定的通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
  [2]方刚,李平.浅谈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8.
  [3]万来珍.关于当前高校地理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09.
  [4]Faure E,etc.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 UNESCO,1972.
  [5]Boreham N.Orienting the Work—based Curriculum towards Work Process Knowledge:A Rationale and a German Case Study.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2004.
  [6]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7.
  [7]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中国高教研究, 2009.
  [8]陈国生.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民办教育研究, 2010.
  [9]陈解放,曾令奇.职业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
  [10]陆学莉.应用型高校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以合肥师范学院课程标准建设为例.现代教育科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本文对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结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3-01  一、高中語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虽然课堂提问依然被教师应用在教学活动之中多年,但不得不说还存在一些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教学实践将思维导图引入宝石鉴定复习课,并展开了积极的教学探索。思维导图运用于宝石鉴定复习课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总结归纳,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进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宝石鉴定课程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53-02  一
期刊
【摘要】孩子的心灵是幼小的,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善美的人,本文拟以师爱的角度,从 “真诚、尊重、鼓励、严格、平等”这五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真诚 尊重 鼓励 严格 平等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67-02  世间万物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穹,比天穹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田。孩子的心田是
期刊
【摘要】微课是信息技术走进教育事业以来所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是新时代下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重要助力。微课以视听体验为主要载体扭转了传统历史课堂枯燥的局面,它以便捷化为主要运用模式开启了教学新局面。文本主要探讨了微课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于为广大历史教师开辟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微课 初中历史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有效互动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一种表现形式,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因对象不同,互动的质量要求、品质形式以及目的都有所不同。互动是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一种方式,更是自主参与课堂的形式,是主人翁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中职语文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互动能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课堂更加透明,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具体的作用还有哪些,笔者将于本文做详细介绍。 
期刊
【摘要】AutoCAD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是各大工科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在CAD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几个方面,为提高CAD课程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AutoCAD 分层教学 技能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52-0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近年来,人们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关注度也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越来越高。课外阅读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从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不同的乐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 重要性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8-01  引言  小学教学纲领
期刊
【摘要】我国普通高校因发展需要而建立新校区,多校区大学不断涌现。多校区大学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了新校区管理模式的积极实践。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管理模式为例,不断探索高校新校区管理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新校区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17-02  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多校区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情况,西
期刊
【摘要】巴赫金说生活的本质是对话,而对话也是教育的本质,它致力于增进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复习课上,关注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引导学生与自我的对话与反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调动学生的兴趣,切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整合复习内容,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对话 课堂 小学语文 期末复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完成一项工作的任务以及在任务中涉及到问题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高,农业微生物教学中要求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通过行动导向教学的方式可以提升农业微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本文对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农业微生物课程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农业微生物课程 运用  【基金项目】滨州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