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平衡是其中的一个基础性知识点,对学生开展化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相对其他化学知识点来说,化学平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复杂性,因此,高职学生在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較大的学习压力。基于此,将对如何在高职化学平衡教学中运用微课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帮助高职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质量。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职化学;平衡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10-01
首先,相较于高职院校的其他学科来说,化学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以及微观性,对高职学生来说,需要理解的深度较大,学习难度较高。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备一个特点,就是十分活跃。同时其对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认知,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是因为成绩差,学习不好才会选择高职院校,进而会对学习产生一种自主的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其便不会主动进行学习,进而使得整体的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一、微课的相关概述
首先,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组件,其全称为“微课程”。其次,其主要的体现形式是视频格式,时长大约为5~10分钟,能够将教师的教学重点进行集中讲解,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
及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在高职化学平衡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微课教学
(一)编写科学的微学习任务单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都已经接受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师生授受”。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演练,学生会机械地记录笔记,并对知识进行硬性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却无法真正地理解知识。因此,在开展化学平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教学形式制作教学任务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流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反应的进度与反应的亲和势”这一课时,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3~5分钟左右的教学微视频,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视频内容以及教材内容写出其所认为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比如“化学反应平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化学平衡反应的公式”等。随后,教师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学生所写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
学习框架以及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控,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跃度以及好奇心理,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化学平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等温方程式”这一课时,便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组,一组是“平衡常数”,另外一组是“等温方程式”。随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的教学视频。比如针对“平衡常数”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在不同状态下的化学气体的反应现象,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不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微课程的练习设计
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
行了解掌握,同时也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练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在开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备帮助学生构建与化学平衡相关的练习题,并将其以及微课程视频上传至学生的班级群中。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结合视频内容对练习题进行解答分析,并通过网络的形式上交给教师进行检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加深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自身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此外,当学生在通过微课程的形式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视频的速度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直接将视频调整到自己不理解的那一部分。使其能够适应自身的学习速度以及学习习惯,以此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高职化学平衡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
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摆正对微课教学的认知,并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微课教学技
术,为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方婷.有机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以及应用[J].广州化工教育,2013,2(14):45-46.
[2]张静文.微课在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9(15):98-99.
[3]唐尚耀.如何在高职化学平衡教学中运用微课开展教学[J].高职教学技术指南,2017,8(28):32-33.
◎编辑 陈鲜艳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职化学;平衡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10-01
首先,相较于高职院校的其他学科来说,化学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以及微观性,对高职学生来说,需要理解的深度较大,学习难度较高。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备一个特点,就是十分活跃。同时其对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认知,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是因为成绩差,学习不好才会选择高职院校,进而会对学习产生一种自主的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其便不会主动进行学习,进而使得整体的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一、微课的相关概述
首先,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组件,其全称为“微课程”。其次,其主要的体现形式是视频格式,时长大约为5~10分钟,能够将教师的教学重点进行集中讲解,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
及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在高职化学平衡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微课教学
(一)编写科学的微学习任务单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都已经接受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师生授受”。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演练,学生会机械地记录笔记,并对知识进行硬性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却无法真正地理解知识。因此,在开展化学平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教学形式制作教学任务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流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反应的进度与反应的亲和势”这一课时,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3~5分钟左右的教学微视频,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视频内容以及教材内容写出其所认为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比如“化学反应平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化学平衡反应的公式”等。随后,教师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学生所写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
学习框架以及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控,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跃度以及好奇心理,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化学平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等温方程式”这一课时,便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组,一组是“平衡常数”,另外一组是“等温方程式”。随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的教学视频。比如针对“平衡常数”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在不同状态下的化学气体的反应现象,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不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微课程的练习设计
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
行了解掌握,同时也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练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在开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备帮助学生构建与化学平衡相关的练习题,并将其以及微课程视频上传至学生的班级群中。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结合视频内容对练习题进行解答分析,并通过网络的形式上交给教师进行检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加深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自身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此外,当学生在通过微课程的形式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视频的速度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直接将视频调整到自己不理解的那一部分。使其能够适应自身的学习速度以及学习习惯,以此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高职化学平衡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
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摆正对微课教学的认知,并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微课教学技
术,为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方婷.有机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以及应用[J].广州化工教育,2013,2(14):45-46.
[2]张静文.微课在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9(15):98-99.
[3]唐尚耀.如何在高职化学平衡教学中运用微课开展教学[J].高职教学技术指南,2017,8(28):32-33.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