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由于数学从具体到抽象,使一些初中学习不错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我曾经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解。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预习总是跟随老师运转,事先没有预习,听课没有目的,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坐等上课,因为课前没有预习,所以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只忙于记笔记,不会听门道,尤其是课容量的增加,再加上有些问题比课本讲的要深一些,不像初中似的那么简单,所以虽然在听课,实际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导致课上晕晕乎乎,课下迷迷糊糊。再加上一般学生初中不住宿到了高中本来就有些不适应,对于适应能力差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还有一些同学热衷于做课外题,每天都抱着一本课外书,看似挺认真,实际上老师讲的基础知识还不会,只能做到一知半解。他们只是满足于我能看懂这道题,真正到自己做丢三落四,不去找真正的原因,而是一味的归于自己马虎,实际上是对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根本不了解。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这类学生不是没有努力学习,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不在细节上下功夫。这类同学往往是初中学习较好,对自己过于自信。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也和家长的一些看法有关,有的家长也以为只要学生知识面宽了,到高三在进行训练也不迟。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所以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还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学习计划、课前留预习作业,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时常温习自己不会和不太熟悉的题型。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许多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还有一些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放弃,坚持几天就对自己失去信心,由于现在的一些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根本就不能吃苦。遇到困难怨天尤人,由于只是难度的增加,实际上多大多数同学都一样,但是有的同学学习品质太差,见困难就撤的心理占了主导地位,久而久之,功课越拉越多,慢慢的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总结,善于发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我曾经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解。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预习总是跟随老师运转,事先没有预习,听课没有目的,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坐等上课,因为课前没有预习,所以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只忙于记笔记,不会听门道,尤其是课容量的增加,再加上有些问题比课本讲的要深一些,不像初中似的那么简单,所以虽然在听课,实际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导致课上晕晕乎乎,课下迷迷糊糊。再加上一般学生初中不住宿到了高中本来就有些不适应,对于适应能力差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还有一些同学热衷于做课外题,每天都抱着一本课外书,看似挺认真,实际上老师讲的基础知识还不会,只能做到一知半解。他们只是满足于我能看懂这道题,真正到自己做丢三落四,不去找真正的原因,而是一味的归于自己马虎,实际上是对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根本不了解。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这类学生不是没有努力学习,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不在细节上下功夫。这类同学往往是初中学习较好,对自己过于自信。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也和家长的一些看法有关,有的家长也以为只要学生知识面宽了,到高三在进行训练也不迟。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所以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还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学习计划、课前留预习作业,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时常温习自己不会和不太熟悉的题型。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许多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还有一些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放弃,坚持几天就对自己失去信心,由于现在的一些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根本就不能吃苦。遇到困难怨天尤人,由于只是难度的增加,实际上多大多数同学都一样,但是有的同学学习品质太差,见困难就撤的心理占了主导地位,久而久之,功课越拉越多,慢慢的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总结,善于发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