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学新课程倡导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去的个体学习正逐渐向团队协作学习转变,Wiki新的网络交互技术为实现这一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利用Wiki技术,在美术教学网络协作学习中可以实现:创设情境确定主题、分组与活动计划、资源搜集与小组讨论以及小组作品展示与在线评价,可以有效地支持美术教学网络协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Wiki技术;网络协作学习;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8-0048-03
在美术教学中, 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 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综合学习。新课程重视针对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在网络化的美术文化资源下学习与探究,自主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无疑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得以完善。近年来,新的网络交互技术Wiki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协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以及在网络协作学习中的独特的作用。
一、网络协作学习的涵义
网络环境中的协作学习,就是利用网络环境的沟通工具,如电子白板、可视化会议室、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协同解决问题,让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学生在该环境中共享学习资源。通过协商会话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它是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多数学习者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又称合作学习。网络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指的是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是让一群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它可以是问题解决,也可是专题研究,还可以是个案设计。由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承担最后的结果。
谢幼如教授(2007)提出了协作知识建构的五个阶段:
1.共享:学习者通过陈述个人观点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这些观点包括对讨论主题的描述、提出问题、个人看法等。
2.论证:学习者通过比较信息,分析观点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识别有争论的地方,提出并回答问题从而对观点进行论证。同时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阐述自己原有的观点,在讨论中纠正、完善个人观点。
3.协商:学习者在论证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修正完善了个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者进行协商,形成更为完善的小组观点,也就是协作知识。
4.创作:学习者在协作知识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形式把知识表现出来,创作出作品。
5.反思:教师和学生要对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如在论证的过程中注意讨论的主题是否偏离,一旦出现偏离就要及时引导。
Wiki以其共享性、开放性和社会性,构成了一个社区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通过Wiki平台,表态个人观念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进行协作学习,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传播与再创造,进而形成个人的知识建构。
二、Wiki简介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 (quick)的意思。Wiki是Web2.0的代表性应用,常被译为“维基”,指的是一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与Blog不同,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系统要求社群的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创作,实行分工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社群中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Wiki站点可以有多个成员(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每个成员都可以创建、修改、删除页面。系统内页面的变动都可以被访问者以及社群的每一个成员所共享。总之,自由、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是 Wiki的精髓。下面简单探讨一下Wiki的特点。
1.使用方便
即Wiki能够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能够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能够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另外,其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于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2.自组织
即同页面的内容一样,甚至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是可以修改、演化的。另外,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还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
3.可增长
即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
4.开放性
即社群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
5.版本控制
Wiki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版本控制。保留网页每一次更新的版本,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Wiki会自动找出它们的差别,通过这些对比,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Wiki可以用来构建一个协作学习平台,它以协作知识建构理论为依托,为学习者组准备、分组、学习、交流合作以及学习效果评估提供了方便。
三、Wiki技术在美术教学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应用
网络协作学习中利用Wiki技术,能有效地支持交互与协作,为网络协作学习的进行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利用Wiki平台,协同创设出符合学生认识兴趣的、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选择性多样的学习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因此,教学信息传播途径的变化,教学内容内含的拓展和丰富,也使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教师讲授为主。在美术欣赏课上,师生可进入一个共同的艺术主题,进行研究、探讨与对话。教师不再是美术文化的说教者和讲解员,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学生疑问的解说者,在必要时和学生共同就新的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将不会在教师的完全控制下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独立的或合作的学习交流,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丰富的相关资源支持下,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思考,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知识构建的需求。
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Wiki搭建的平台发布到网上。学生根据社区中创设的情境,以发帖的形式发表个人见解,进行成员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并最终确定本次学习的主题,由于教师在Wiki社区的公告牌中表明,使学生明了学习的目标。
2.分组与活动计划
由于Wiki软件可以将多个主题相同或相似的知识进行汇总,所以社区成员根据在社区中的讨论情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协作学习。在小组中,经过讨论,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个人目标。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为后继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自己关注的课题等,可以分组分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图片、文字素材(以图片为主)、案例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以补充素材,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筛选、利用所学平面设计软件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reehand等处理图片及文字,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在电脑上播放,教师提出指导性建议,修改完成。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校外用电脑喷绘技术打印出来,做成宣传板、宣传册进行展示、学习交流等等。
3.资源搜集与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任务要求,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进行相关资源的搜索,在小组内部,成员通过Wiki平台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思想,同时获得组内其他成员的观点,并与之进行讨论,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及其解决方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念、兴趣爱好及自己的电脑操作水平,自由选择电脑工具、制作的方式方法。有的学生会用电脑画笔直接绘制,有的学生会上网或到学校资料库选择合适的、个性的图片,进行加工处理,有的学生会利用电脑制作特效……形式多样。通过连接电脑,作业效果会在电脑屏幕上直接显现,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作业的交流、点评、展示。良好的画面效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大增。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要合理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会把这种思维方法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对解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这一系列的教学互动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4.小组作品展示与在线评价
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交流,小组成员对本组的任务进行总结,进行本小组作品的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然后利用Wiki上传工具,将美术作品上传至社区的作品展示模块中,与其他小组进行资源的共享与讨论。
Wiki支持对学生或小组美术作品的多元化评价,学生通过作品展示模块中浏览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比较,在讨论区中发表个人观点,交流意见,进行在线评价。在线评价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在Wiki社区的讨论区中,教师的评论起着引导与指导的作用,保证学生的讨论不偏离主题;学生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弥补个人知识不足,对个人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互评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与思路。
在评价这一环节中,Wiki的功能是发挥最为充分的。Wiki社区将每次页面修改的记录保留。学习者可以通过查看Wiki保留的历史记录,进行版本保留,学生可以通过与以前版本的对比,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通过在线评价,各个小组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吸收其小组作品的优点,对本组的作品进行修改,然后再次上传作品,讨论。以此反复。通过这一动态过程,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以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因此,在Wiki技术支持下,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和新颖,是从注重创作结果向注重创作过程的美术教育观发展,使学生不断感受到美术作品评价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促进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结论
Wiki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它是以协作知识建构理论为依托,为学习者组准备、分组、学习、交流合作以及学习效果评估,利用Wiki技术,在美术教学网络协作学习中可以实现:创设情境确定主题、分组与活动计划、资源搜集与小组讨论以及小组作品展示与在线评价,有效地支持新课程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综合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经验,成就感和持久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谭支军. 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5):66-68.
[2]王润华,余小艳,杜明华. Wiki及其教育教学应用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05,(5):4-6.
(编辑:刘轩)
关键词:Wiki技术;网络协作学习;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8-0048-03
在美术教学中, 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 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综合学习。新课程重视针对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在网络化的美术文化资源下学习与探究,自主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无疑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得以完善。近年来,新的网络交互技术Wiki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协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以及在网络协作学习中的独特的作用。
一、网络协作学习的涵义
网络环境中的协作学习,就是利用网络环境的沟通工具,如电子白板、可视化会议室、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协同解决问题,让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学生在该环境中共享学习资源。通过协商会话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它是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多数学习者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又称合作学习。网络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指的是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是让一群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它可以是问题解决,也可是专题研究,还可以是个案设计。由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承担最后的结果。
谢幼如教授(2007)提出了协作知识建构的五个阶段:
1.共享:学习者通过陈述个人观点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这些观点包括对讨论主题的描述、提出问题、个人看法等。
2.论证:学习者通过比较信息,分析观点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识别有争论的地方,提出并回答问题从而对观点进行论证。同时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阐述自己原有的观点,在讨论中纠正、完善个人观点。
3.协商:学习者在论证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修正完善了个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者进行协商,形成更为完善的小组观点,也就是协作知识。
4.创作:学习者在协作知识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形式把知识表现出来,创作出作品。
5.反思:教师和学生要对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如在论证的过程中注意讨论的主题是否偏离,一旦出现偏离就要及时引导。
Wiki以其共享性、开放性和社会性,构成了一个社区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通过Wiki平台,表态个人观念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进行协作学习,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传播与再创造,进而形成个人的知识建构。
二、Wiki简介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 (quick)的意思。Wiki是Web2.0的代表性应用,常被译为“维基”,指的是一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与Blog不同,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系统要求社群的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创作,实行分工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社群中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Wiki站点可以有多个成员(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每个成员都可以创建、修改、删除页面。系统内页面的变动都可以被访问者以及社群的每一个成员所共享。总之,自由、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是 Wiki的精髓。下面简单探讨一下Wiki的特点。
1.使用方便
即Wiki能够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能够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能够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另外,其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于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2.自组织
即同页面的内容一样,甚至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是可以修改、演化的。另外,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还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
3.可增长
即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
4.开放性
即社群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
5.版本控制
Wiki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版本控制。保留网页每一次更新的版本,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Wiki会自动找出它们的差别,通过这些对比,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Wiki可以用来构建一个协作学习平台,它以协作知识建构理论为依托,为学习者组准备、分组、学习、交流合作以及学习效果评估提供了方便。
三、Wiki技术在美术教学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应用
网络协作学习中利用Wiki技术,能有效地支持交互与协作,为网络协作学习的进行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利用Wiki平台,协同创设出符合学生认识兴趣的、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选择性多样的学习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因此,教学信息传播途径的变化,教学内容内含的拓展和丰富,也使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教师讲授为主。在美术欣赏课上,师生可进入一个共同的艺术主题,进行研究、探讨与对话。教师不再是美术文化的说教者和讲解员,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学生疑问的解说者,在必要时和学生共同就新的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将不会在教师的完全控制下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独立的或合作的学习交流,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丰富的相关资源支持下,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思考,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知识构建的需求。
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Wiki搭建的平台发布到网上。学生根据社区中创设的情境,以发帖的形式发表个人见解,进行成员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并最终确定本次学习的主题,由于教师在Wiki社区的公告牌中表明,使学生明了学习的目标。
2.分组与活动计划
由于Wiki软件可以将多个主题相同或相似的知识进行汇总,所以社区成员根据在社区中的讨论情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协作学习。在小组中,经过讨论,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个人目标。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为后继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自己关注的课题等,可以分组分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图片、文字素材(以图片为主)、案例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以补充素材,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筛选、利用所学平面设计软件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reehand等处理图片及文字,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在电脑上播放,教师提出指导性建议,修改完成。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校外用电脑喷绘技术打印出来,做成宣传板、宣传册进行展示、学习交流等等。
3.资源搜集与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任务要求,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进行相关资源的搜索,在小组内部,成员通过Wiki平台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思想,同时获得组内其他成员的观点,并与之进行讨论,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及其解决方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念、兴趣爱好及自己的电脑操作水平,自由选择电脑工具、制作的方式方法。有的学生会用电脑画笔直接绘制,有的学生会上网或到学校资料库选择合适的、个性的图片,进行加工处理,有的学生会利用电脑制作特效……形式多样。通过连接电脑,作业效果会在电脑屏幕上直接显现,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作业的交流、点评、展示。良好的画面效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大增。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要合理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会把这种思维方法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对解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从这一系列的教学互动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4.小组作品展示与在线评价
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交流,小组成员对本组的任务进行总结,进行本小组作品的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然后利用Wiki上传工具,将美术作品上传至社区的作品展示模块中,与其他小组进行资源的共享与讨论。
Wiki支持对学生或小组美术作品的多元化评价,学生通过作品展示模块中浏览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比较,在讨论区中发表个人观点,交流意见,进行在线评价。在线评价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在Wiki社区的讨论区中,教师的评论起着引导与指导的作用,保证学生的讨论不偏离主题;学生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弥补个人知识不足,对个人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互评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与思路。
在评价这一环节中,Wiki的功能是发挥最为充分的。Wiki社区将每次页面修改的记录保留。学习者可以通过查看Wiki保留的历史记录,进行版本保留,学生可以通过与以前版本的对比,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通过在线评价,各个小组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吸收其小组作品的优点,对本组的作品进行修改,然后再次上传作品,讨论。以此反复。通过这一动态过程,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以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因此,在Wiki技术支持下,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和新颖,是从注重创作结果向注重创作过程的美术教育观发展,使学生不断感受到美术作品评价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促进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结论
Wiki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它是以协作知识建构理论为依托,为学习者组准备、分组、学习、交流合作以及学习效果评估,利用Wiki技术,在美术教学网络协作学习中可以实现:创设情境确定主题、分组与活动计划、资源搜集与小组讨论以及小组作品展示与在线评价,有效地支持新课程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综合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经验,成就感和持久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谭支军. 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5):66-68.
[2]王润华,余小艳,杜明华. Wiki及其教育教学应用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05,(5):4-6.
(编辑: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