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独立学科,教学模式有独特性,优化课堂教学,要思想高度重视,强化情感教学,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少讲多练,重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情感;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8-0041-02
一、思想高度重视,强化情感教育
首先,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思想重视,用心去教,把每一位学生的所需记在心里,并且付诸行动,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每位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思想高度重视,以情感人,才能激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
二、将“任务驱动法”放在多种教学法之首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教法之一,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课中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等基本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目的。
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快,周期短,在10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儿童都知道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这几年,笔者开展了多个兴趣小组,系统地讲授了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编制电子小报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利用Photoshop制作图片,还结合Flash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放到自己的网页上。好多同学看到我们兴趣小组展示的作品非常感慨,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行家们才做出来的事,现在普通学生都可以做了,真是简单。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真正实现了紧跟时代脉搏的愿望。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按照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现象。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掌握快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不局限于课本,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拓宽其知识面;对掌握慢的学生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比如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个人发展目标、个人研究目标,并将该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多个阶段、可实现的具体化目标,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具体化、个性化,不同的目标不断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让能者为师,请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或互相帮助,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果。
五、少讲多练,重视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几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讲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以往我们都遵循教材,先讲计算机基础,然后就开始了WindowsXP基本操作、Windows中的一些应用程序、Office和Internet的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这种教法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我们不是为了简单地让学生学会使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利用学这些东西的过程熟悉计算机里各种软件的使用规律,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软件奠定基础。在这方面笔者做过多种尝试。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技术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兴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无论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是相当不利的。
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能对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分析,从而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请教教师,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把自己所设想的解决方法融在问题中来向教师请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勤奋耕耘后收获的快乐。这样,我们就能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情感;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8-0041-02
一、思想高度重视,强化情感教育
首先,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思想重视,用心去教,把每一位学生的所需记在心里,并且付诸行动,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每位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思想高度重视,以情感人,才能激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
二、将“任务驱动法”放在多种教学法之首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教法之一,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课中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等基本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目的。
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快,周期短,在10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儿童都知道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这几年,笔者开展了多个兴趣小组,系统地讲授了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编制电子小报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利用Photoshop制作图片,还结合Flash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放到自己的网页上。好多同学看到我们兴趣小组展示的作品非常感慨,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行家们才做出来的事,现在普通学生都可以做了,真是简单。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真正实现了紧跟时代脉搏的愿望。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按照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现象。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掌握快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不局限于课本,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拓宽其知识面;对掌握慢的学生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比如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个人发展目标、个人研究目标,并将该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多个阶段、可实现的具体化目标,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具体化、个性化,不同的目标不断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让能者为师,请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或互相帮助,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果。
五、少讲多练,重视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几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讲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以往我们都遵循教材,先讲计算机基础,然后就开始了WindowsXP基本操作、Windows中的一些应用程序、Office和Internet的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这种教法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我们不是为了简单地让学生学会使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利用学这些东西的过程熟悉计算机里各种软件的使用规律,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软件奠定基础。在这方面笔者做过多种尝试。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技术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兴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无论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是相当不利的。
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能对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分析,从而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请教教师,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把自己所设想的解决方法融在问题中来向教师请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勤奋耕耘后收获的快乐。这样,我们就能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