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了企业开展效能监察所要遵循的评价标准,通过借鉴内控体系有关理论,建立了效能监察测试指标体系,对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效能监察的概念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企业各级监察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通过对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能的有关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实施监督检查,从而实现对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进行评价和监督的综合性管理监督工作。其目的是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单位管理规范和不断改进,提高企业整体效能。
二、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效能监察评价标准
(1)健全性
指受监察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即企业现存内部控制体系覆盖受监察项目业务流程运行的过程、目标,满足风险控制预期要求的程度,它评价企业是否具备比较健全的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
(2)合法性
指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规定接受监督。合法性是对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质的判断,包括制度合法性和制度执行有效性。
(3)合规性
指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合规性是对经营管理者行为过程的判断。
(4)合理性
指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在职责权限内合理裁量,必须符合降本增效、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合理性是对经营管理者用权幅度的量的判断,包括自由裁量正常性、资源利用有效性和管理的适应性。
(5)时效性
指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过程的实际结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程度。时效性是对经营管理者用权效果的判断,包括时限性和效果性。
2.效能监察测试指标
依据风险类别不同,上述五大项评价标准主要涉及“体系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和“执行结果失效风险”三类风险。对应此三类风险,可引入“健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三项测试指标。
(1)健全性测试
健全性测试是指效能监察部门对规范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测试。健全性测试结果为“有控制要求”和“没有控制要求”两种情况,它评价企业是否具备比较健全的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健全性测试是针对企业的体系性风险而言的。
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要有章可循,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才可循。目前在理论界评价企业各业务流程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建设完备的理论和文章以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最为经典。
(2)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对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符合各项法律法规,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符合降本增效、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的情况进行测试。即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合理。符合性测试是针对经营管理者的操作性风险(执行偏差)而言的。
符合性测试原则为:
①真实性原则。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按照既定的业务流程开展时,将形成各种相应的原始记录。这些原始记录之间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性与逻辑关系,是一条信息链。业务流程中的某些过程或环节的记录如果出现舞弊或失控,即可能导致后一个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②效果性原则。每笔业务行为要达到某一合理的控制目标都必须经过某些必要的环节或过程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控制目标,如果某些过程或环节没有控制好,出现失控、作假,则将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
③案例启示性原则。已经因发生过违纪违规违法案例而证实存在失控风险的过程或环节。
(3)有效性测试
有效性测试是对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的实际执行结果是否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结果进行评价,是针对执行结果失效风险而言的。效能监察部门应通过对受监察单位制定的工作计划、重要项目计划、平衡记分卡等的分析,确定受监察单位企业目标、相关部门目标、各业务流程年度/季度/月度目标、单笔业务管理目标,将这些目标作为有效性测试的内容。
综上所述,效能监察主管部门可根据效能监察评价标准及测试指标,并结合受监察单位实际情况,设计效能监察测试表,按照现场实施有关工作程序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单项操作规程选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2]李连华主编:《内部控制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监察局编著:《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效能监察的概念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企业各级监察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通过对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能的有关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实施监督检查,从而实现对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进行评价和监督的综合性管理监督工作。其目的是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单位管理规范和不断改进,提高企业整体效能。
二、效能监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效能监察评价标准
(1)健全性
指受监察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即企业现存内部控制体系覆盖受监察项目业务流程运行的过程、目标,满足风险控制预期要求的程度,它评价企业是否具备比较健全的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
(2)合法性
指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规定接受监督。合法性是对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质的判断,包括制度合法性和制度执行有效性。
(3)合规性
指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合规性是对经营管理者行为过程的判断。
(4)合理性
指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在职责权限内合理裁量,必须符合降本增效、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合理性是对经营管理者用权幅度的量的判断,包括自由裁量正常性、资源利用有效性和管理的适应性。
(5)时效性
指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过程的实际结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程度。时效性是对经营管理者用权效果的判断,包括时限性和效果性。
2.效能监察测试指标
依据风险类别不同,上述五大项评价标准主要涉及“体系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和“执行结果失效风险”三类风险。对应此三类风险,可引入“健全性”、“符合性”和“有效性”三项测试指标。
(1)健全性测试
健全性测试是指效能监察部门对规范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测试。健全性测试结果为“有控制要求”和“没有控制要求”两种情况,它评价企业是否具备比较健全的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健全性测试是针对企业的体系性风险而言的。
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要有章可循,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才可循。目前在理论界评价企业各业务流程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建设完备的理论和文章以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最为经典。
(2)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对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符合各项法律法规,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符合降本增效、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的情况进行测试。即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合理。符合性测试是针对经营管理者的操作性风险(执行偏差)而言的。
符合性测试原则为:
①真实性原则。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按照既定的业务流程开展时,将形成各种相应的原始记录。这些原始记录之间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性与逻辑关系,是一条信息链。业务流程中的某些过程或环节的记录如果出现舞弊或失控,即可能导致后一个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②效果性原则。每笔业务行为要达到某一合理的控制目标都必须经过某些必要的环节或过程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控制目标,如果某些过程或环节没有控制好,出现失控、作假,则将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
③案例启示性原则。已经因发生过违纪违规违法案例而证实存在失控风险的过程或环节。
(3)有效性测试
有效性测试是对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的实际执行结果是否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结果进行评价,是针对执行结果失效风险而言的。效能监察部门应通过对受监察单位制定的工作计划、重要项目计划、平衡记分卡等的分析,确定受监察单位企业目标、相关部门目标、各业务流程年度/季度/月度目标、单笔业务管理目标,将这些目标作为有效性测试的内容。
综上所述,效能监察主管部门可根据效能监察评价标准及测试指标,并结合受监察单位实际情况,设计效能监察测试表,按照现场实施有关工作程序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单项操作规程选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2]李连华主编:《内部控制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监察局编著:《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