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内容的学习和研究,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探寻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并提出将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的方法,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机制;设计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2-0027-03
当前,社会热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人们熟知。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存在,并在很大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热点包括很多方面:国际上的格局变化、国家之间的政局动荡及领导人大选等;国内的社会保障、医疗改革、腐败现象、教育改革、食品安全和就业等。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导致各种热点问题不断出现,引起大学生普遍关注和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三观看待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同时,当前“95后”大学生,相对思想不够成熟。他们简单、敏感且具有明显的批判性,是最容易受到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空间。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科学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会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科学认识,使之形成相对科学谨慎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们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和影响下,大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重视自我的素质发展,具备更加积极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迎接挑战、自强不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下。
(一)国内热点问题
1.民生热点事件。众所周知,民生问题与民众的切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大学生逐渐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并开始关注民生问题。例如:就业问题、毕业后购置房产问题、社会医疗(农村医疗)、社会保险以及社会贫富差距。大学生关注民生问题是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未来生活的企划和希望,同时,还有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困扰。
2.社会情感寄托问题。当代大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普遍较好。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却对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要求较高。一旦发生一些前沿性的热点事件,对他们的影响是较大的。加之大学生情感诉求方式不科学,因此,他们对社会上的情感问题比较关注。例如,今年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出现的某明星离婚案件,曾一度覆盖各大媒体网站的热搜榜,其热度一度赶超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其中,大多数参与热捧的人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这些情感寄托,和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导致不思进取的“真空”“空虚”状态,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
3.理想与现实问题。当今社会上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这些思潮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觀,使他们对社会道德实践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影响了大学生已经树立的理想。在所谓的“现实”面前,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实践行为出现了疑虑。比如,“在公共汽车上遇见小偷,你会不会见义勇为?”大多数同学愿意参与这样的问题讨论。学生虽然也敬仰榜样的行为,但在现实面前还是感到无奈。
(二)国际热点问题
高校大学生不仅对国内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同时,他们也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体现出极大的热情。世界恐怖主义、叙利亚局势、朝鲜问题和中东局势,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发展、民族利益的问题,大学生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如:最近比较热门的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门”问题、南海仲裁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问题。
二、社会热点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社会热点问题,要将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到日常工作中,主动将其纳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建立相应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活动,将社会热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发挥重大作用和价值。
(一)提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程度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是高校党的建设历史上的里程碑,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提高其实效性,就一定要重视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支持和加大项目式研究力度
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研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集成。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要有高度、深度和影响,并能传播正能量。实践成果不能拘泥于形式,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会议精神为指导,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利用社会热点对大学生的有益影响,来培育健康心态,进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三)社会热点问题的延续性和背景性,决定了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
社会热点问题的集中反映和解决,不仅能够体现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且也能够反应出社会民众的心理需求和对社会的期待、愿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导向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认清和肩负起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最终实现“中国梦”。 [2]
三、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社会热点为契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管理方式生硬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性明显。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部分高校的这种重形式、轻思想和学术教育的现象已经得到根本转变。但通过行政执行方法开展工作,仅靠行政手段干预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无法有效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带来的契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的领域和视觉不断扩大,是对社会环境的一个真实的反馈。目前,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将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旗帜主导
高校办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人才。
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大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人才的必要条件。基于这个人才战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高校中设置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是,目前,高校对这些课程普遍重视不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认同度。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使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完全忽视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以,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高校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习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此为旗帜,以此为纲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并贯彻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新局面。
(二)科学化的意识建构
科学化的意识建构,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体现为:思考和解决大学生对待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易受影响,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多样性,运用启发式教育,树立科学化的意识建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中国当下社会转型期的特征,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治国新理念、新战略。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科学强化高校思想工作的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透彻、深刻和全面地输送给大学生,避免片面,努力创新。
(三)开展社会热点的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可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纯说教的弊端,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能及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缺乏有效的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要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到社会实际中,进行调查研究、实地参观考察,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3]让大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中一定时间内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得大学生能够认清所处的时代环境,把握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方式方法,提升解读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改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會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82-83.
[3] 黄振宣,唐爱琼.社会热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34):287-289.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机制;设计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2-0027-03
当前,社会热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人们熟知。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存在,并在很大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热点包括很多方面:国际上的格局变化、国家之间的政局动荡及领导人大选等;国内的社会保障、医疗改革、腐败现象、教育改革、食品安全和就业等。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导致各种热点问题不断出现,引起大学生普遍关注和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三观看待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地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同时,当前“95后”大学生,相对思想不够成熟。他们简单、敏感且具有明显的批判性,是最容易受到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空间。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科学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会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科学认识,使之形成相对科学谨慎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们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和影响下,大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重视自我的素质发展,具备更加积极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迎接挑战、自强不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下。
(一)国内热点问题
1.民生热点事件。众所周知,民生问题与民众的切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大学生逐渐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并开始关注民生问题。例如:就业问题、毕业后购置房产问题、社会医疗(农村医疗)、社会保险以及社会贫富差距。大学生关注民生问题是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未来生活的企划和希望,同时,还有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困扰。
2.社会情感寄托问题。当代大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普遍较好。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却对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要求较高。一旦发生一些前沿性的热点事件,对他们的影响是较大的。加之大学生情感诉求方式不科学,因此,他们对社会上的情感问题比较关注。例如,今年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出现的某明星离婚案件,曾一度覆盖各大媒体网站的热搜榜,其热度一度赶超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其中,大多数参与热捧的人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这些情感寄托,和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导致不思进取的“真空”“空虚”状态,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
3.理想与现实问题。当今社会上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这些思潮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觀,使他们对社会道德实践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影响了大学生已经树立的理想。在所谓的“现实”面前,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实践行为出现了疑虑。比如,“在公共汽车上遇见小偷,你会不会见义勇为?”大多数同学愿意参与这样的问题讨论。学生虽然也敬仰榜样的行为,但在现实面前还是感到无奈。
(二)国际热点问题
高校大学生不仅对国内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同时,他们也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体现出极大的热情。世界恐怖主义、叙利亚局势、朝鲜问题和中东局势,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发展、民族利益的问题,大学生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如:最近比较热门的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门”问题、南海仲裁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问题。
二、社会热点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社会热点问题,要将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到日常工作中,主动将其纳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建立相应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活动,将社会热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发挥重大作用和价值。
(一)提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程度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是高校党的建设历史上的里程碑,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提高其实效性,就一定要重视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支持和加大项目式研究力度
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研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集成。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要有高度、深度和影响,并能传播正能量。实践成果不能拘泥于形式,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会议精神为指导,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利用社会热点对大学生的有益影响,来培育健康心态,进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三)社会热点问题的延续性和背景性,决定了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
社会热点问题的集中反映和解决,不仅能够体现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且也能够反应出社会民众的心理需求和对社会的期待、愿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导向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认清和肩负起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最终实现“中国梦”。 [2]
三、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社会热点为契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管理方式生硬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性明显。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部分高校的这种重形式、轻思想和学术教育的现象已经得到根本转变。但通过行政执行方法开展工作,仅靠行政手段干预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无法有效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带来的契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的领域和视觉不断扩大,是对社会环境的一个真实的反馈。目前,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将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旗帜主导
高校办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人才。
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大学生成为对国家有用人才的必要条件。基于这个人才战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高校中设置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是,目前,高校对这些课程普遍重视不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认同度。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使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完全忽视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以,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高校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习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此为旗帜,以此为纲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并贯彻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新局面。
(二)科学化的意识建构
科学化的意识建构,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体现为:思考和解决大学生对待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易受影响,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多样性,运用启发式教育,树立科学化的意识建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中国当下社会转型期的特征,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治国新理念、新战略。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科学强化高校思想工作的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透彻、深刻和全面地输送给大学生,避免片面,努力创新。
(三)开展社会热点的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可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纯说教的弊端,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能及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缺乏有效的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要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到社会实际中,进行调查研究、实地参观考察,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3]让大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中一定时间内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得大学生能够认清所处的时代环境,把握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方式方法,提升解读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改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會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82-83.
[3] 黄振宣,唐爱琼.社会热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34):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