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小学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启蒙阶段,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教育体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当前小学教育体系中要求班主任已经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知识教育,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教育体系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研究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自律性较差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处于萌芽时期,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和耐心的引导,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价值,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状态。班主任在保证学生接受良好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采取生活化的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并且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去研究和接受一些德育教育,参与一些生活中的德育活动,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念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一、教育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
想要推动小学德育生活化,首先必须在选取德育教育内容时要多从生活化选择素材,将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比较硬性的教育来说,会产生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当代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多习惯按照教材来教学,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都只是来源于教材中的内容,这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并不重视,认为德育与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从而很难保障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一定要多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素材,比如说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真实新闻等,让学生在观看之后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去思考,哪些事件体现出了良好的德育品质,例如不乱扔垃圾、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等力所能及的生活中小事都可以体现出德育品质,通过这种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二字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很多学生平时没有关注的小事都能体现出德育的内涵,从而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想要推动小学德育生活化,将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基础环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改变单一化的德育教学形式,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开发全新的教育形式,适当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德育品质的存在,体会德育的内涵与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德育教育枯燥无趣的氛围,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价值,在立足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全新的教育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社会德育实践活动,比如说组织孩子们去养老院表演,将自己的关爱送给老人,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拿手的节目,比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等,让学生去生活中亲身感受德育品质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在本次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学生们既为老人送去了关爱,同时通过一日的相处也更加体会到了“亲情”的含义,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德育的生活化。
三、注意细节、积极引导
想要推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价值,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了解,教师必须要能够准确发现一些细节化的问题,并且在这些细节之处有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教师一定要在细节之处之一引导,保证德育生活化的教育质量。比如说在某次班会上,当别的同学在表达自己想法时,可是下面同学却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之处,也是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关键契机。教师在此时一定不能得过且过,而是要暂停班会,让下面的同学来感受一下,自己在说话时别人交头接耳带给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将德育教育渗透于生活中的细节之处,这种良好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師一定不能忽视每一个教育和生活中的细节,要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律能力,需要教师多加关注,赋予自己的耐心、爱心和细心来同步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大家长”,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采取科学的途径推动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现,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少校. 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J]. 才智, 2017(02):143.
[2]吴秀根. 让德育之花绽放--德育生活化微探[J]. 新校园(学习), 2018, 000(003):107-107.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研究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自律性较差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处于萌芽时期,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和耐心的引导,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价值,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状态。班主任在保证学生接受良好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采取生活化的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并且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去研究和接受一些德育教育,参与一些生活中的德育活动,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念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一、教育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
想要推动小学德育生活化,首先必须在选取德育教育内容时要多从生活化选择素材,将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比较硬性的教育来说,会产生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当代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多习惯按照教材来教学,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都只是来源于教材中的内容,这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并不重视,认为德育与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从而很难保障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一定要多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素材,比如说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真实新闻等,让学生在观看之后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去思考,哪些事件体现出了良好的德育品质,例如不乱扔垃圾、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等力所能及的生活中小事都可以体现出德育品质,通过这种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二字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很多学生平时没有关注的小事都能体现出德育的内涵,从而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想要推动小学德育生活化,将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基础环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改变单一化的德育教学形式,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开发全新的教育形式,适当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德育品质的存在,体会德育的内涵与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德育教育枯燥无趣的氛围,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价值,在立足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全新的教育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社会德育实践活动,比如说组织孩子们去养老院表演,将自己的关爱送给老人,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拿手的节目,比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等,让学生去生活中亲身感受德育品质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在本次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学生们既为老人送去了关爱,同时通过一日的相处也更加体会到了“亲情”的含义,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德育的生活化。
三、注意细节、积极引导
想要推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价值,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了解,教师必须要能够准确发现一些细节化的问题,并且在这些细节之处有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教师一定要在细节之处之一引导,保证德育生活化的教育质量。比如说在某次班会上,当别的同学在表达自己想法时,可是下面同学却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之处,也是德育教育生活化的关键契机。教师在此时一定不能得过且过,而是要暂停班会,让下面的同学来感受一下,自己在说话时别人交头接耳带给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将德育教育渗透于生活中的细节之处,这种良好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師一定不能忽视每一个教育和生活中的细节,要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律能力,需要教师多加关注,赋予自己的耐心、爱心和细心来同步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大家长”,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采取科学的途径推动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现,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少校. 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J]. 才智, 2017(02):143.
[2]吴秀根. 让德育之花绽放--德育生活化微探[J]. 新校园(学习), 2018, 000(003):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