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中国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国内已基本实现普及,但是我国的行政治理手段却并没有与网络发展的速度完全匹配,甚至一些问题给政府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政府部门在新媒体领域遇到的一些挑战并为政府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政府部门;新媒体;网络
2018年6月4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了一篇文章,其描述了杭州公安局通过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发布说唱式宣传来进行普法工作。说唱式宣传获得了网友的大力点赞。在互联网业已普及的现代,传统的条幅式、手册式、报刊式普法早已显得非常落后,而利用新媒体宣传一方面可以提高宣传时效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扩大影响并减少宣传成本。
传统普法总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对宣传物设计、装帧、印刷、摆摊支棚、发放宣传等,不仅是警察普法时使得原本已经非常紧张的警力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涉及到其他单位部门为本部门相关领域进行宣传时也是浪费资源没有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而互联网的普及化,智能手机应用的多元化、平民化为提升政府宣传效率打开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新媒体受众群体的广泛性,信息发布的快速性,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易得性使得政府部门宣传成本的极大降低成为了可能。如抖音、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政府部门在其平台宣传几乎不用多花费多少成本,而广大网民用户就可以在新媒体中获取到相关信息。一方面政务宣传部门极大节约了宣传成本,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取政府部门推送的权威信息。
早在微博刚开始兴起时期,政府并没有关注到微博这一具有良好时效性的工具,政府对一些事件的通知、回应还是建立在传统的单位内部纸质通知,最多就是信息发布于政府部门官网,并且有时政府部门网站的建设也严重滞后。由此导致的政府宣传力度缺失,在宣传时只请媒体“摆拍”向上级部门汇报成为了家常便饭。传统此举一方面传统方式极大浪费了行政资源,另一方面造成了行政系统与普通居民沟通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地方官员与人民群众脱节,官僚体制浓厚化等问题也愈发突出。面对沟通脱节,部分部门领导一味强调自己部门资金经费不足、人员编制不足,而没有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没有做到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部门更应该提升自己的资源配置高效化意识,意识到新媒体工具的高效性,尊重纳税人,为纳税人省钱,为国家省钱。
日常生活中部分群体性事件爆发后,一些网络论坛如贴吧、天涯、微博、QQ群、微信群中成为了舆论讨论的中心地带。但是有时一些政府宣传部门行政效率拖沓,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的宣传工具,宣传失效严重缺失。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回复的迟缓反而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缺失,居民的反抗心理爆发。信息传播本身容易出现失真性,在有相当社会影响度的事件爆发后,权威媒体、政府权威宣传部门的失声为谣言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微博这一工具兴起后,从人大代表纷纷“织围脖”到各地官媒、各地报社的官微纷纷上线,政府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利用新兴媒体提供时效性信息也为政府重振社会公信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杨海坤教授表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见和得到公正处理”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刘雁鹏表示,公民在表达其维权诉求时非常注重时效性。而传统方式不利于迅速高效率地实现公民的表达,微博本身基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时效性成为了解决民意表达问题的一个相对有效地疏解通道。
不仅是微博可以及时有效地实现政府部门与公民之间有效的沟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等流行短视频平台等也可以成为政府进行高效宣传,一方面降低群众性事件时效性缺失的风险性,及时有效地回应与有公信力的发言可以显著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政府的日常政务宣传与和本部门有关的生活常识宣传也可以拉近政务部门与群众间的距离。杭州公安局相关宣传视频在“抖音”平臺的宣传获得了大量网友的“点赞”。新媒体宣传这一领域“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成就尤其显著,一方面其通过微信公众号高效率地向人民群众推送新闻,甚至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做到了每小时更新内容,甚至当天晚上剪辑好美国总统外孙女的中文节目,另一方面几乎每天都在向大众推送的“夜读”、“生活小常识”等内容也避免了媒体自身给群众留下过于刻板的传统官媒形象。更具活力的形象使得新时代新青年群体对其更易接受。从“新华社”、“司法部”到地方各级政府官媒,相对权威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官媒推送的内容一般更具有权威性,可以减少群众难以获取权威信息而关注一些低公信力自媒体导致公民获得错误信息情况发生。
但是政府部门借助新媒体的宣传,与群众互动更要把好政治关。由于新媒体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以及部分地方领导对电子新媒体较为陌生,部分地方部门官方媒体的账号只由一两名信息管理员维护及发声,这为政府公信力的保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环保志愿者向官媒反应垃圾场问题被回复冠以“绿茶婊”的恶名,有部门政府人员在官媒上进行“戏谑”式话语表达,甚至还有政府职能人员利用官方微博为一些问题明星发声。如果此类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则借助新媒体提高政府宣传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目标就会成为泡影,甚至会为本身政府的权威性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
同时“及时回复机制”也需及时建设。不仅是微博还包括其他新媒体公众号等,在用户留言后及时回复机制的缺失使得时效性缺失成为问题。本身新媒体官媒的宣传要求高效性、时效性,最后由于官媒管理人员的疏忽或本身回复程序逐层汇报机制导致的行政效率拖沓延伸在政务新媒体中,这为新媒体官媒的公信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新浪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与考核办法》的出台为保障在新浪微博范围内的官方微博更新的时效性相当的贡献,同时该“办法”建议利用惩戒机制有效减少官媒负面情况的发生,尤其是供政府微博及各级主管政府参考的管理办法对官媒管理者及信息发布者要求的提高,领导责任制的划分可以提高地方领导对本部门新媒体公众号的重视程度。不仅是新浪微博,其他政府部门的新媒体平台也应对自身平台渠道的管理增加类似规定。地方政府业已执行的对新媒体问题责任人的处罚包括通报批评、年度内禁止评优提拔、行政效能告诫、直至免职、降级等。这说明地方政府对自身官媒的声誉较为重视。并且其本身对时效性回复的规定,也可以有效提升政务效率。
在电子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政府部门借助新媒体宣传也成为了应有之义。利用好新媒体的工具,既要保证更新回复的时效性,内容的平易近人,又要保证信息的权威性与可靠性。将权威与高效结合起来,考验着我们新一代政府管理层的政治智慧。
注释
参见《江苏灌云:社区有话“织围脖”乐跟人大代表说》,载中国人大新闻网(http://npc.people.com.cn/GB/15950351.html),访问日期:2018年6月4日。
参见《20个国家部委及下属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载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it/2012/12-04/4378737.shtml),访问日期:2018年6月4日。
参见肖梦如:《关于微博维权预防群体性事件研究》,载《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第2期。
参见梅传强,贺洪波:《通过微博维权预防群体性事件之研究》,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2期30卷。
参见《盘点政府微博低级失误:会逞官威官民都骂》,载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c/2014-06-26/154930427372.shtml),访问日期:2018年6月4日。
(作者单位:新东方迈格森国际教育)
关键词:政府部门;新媒体;网络
2018年6月4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了一篇文章,其描述了杭州公安局通过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发布说唱式宣传来进行普法工作。说唱式宣传获得了网友的大力点赞。在互联网业已普及的现代,传统的条幅式、手册式、报刊式普法早已显得非常落后,而利用新媒体宣传一方面可以提高宣传时效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扩大影响并减少宣传成本。
传统普法总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对宣传物设计、装帧、印刷、摆摊支棚、发放宣传等,不仅是警察普法时使得原本已经非常紧张的警力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涉及到其他单位部门为本部门相关领域进行宣传时也是浪费资源没有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而互联网的普及化,智能手机应用的多元化、平民化为提升政府宣传效率打开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新媒体受众群体的广泛性,信息发布的快速性,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易得性使得政府部门宣传成本的极大降低成为了可能。如抖音、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政府部门在其平台宣传几乎不用多花费多少成本,而广大网民用户就可以在新媒体中获取到相关信息。一方面政务宣传部门极大节约了宣传成本,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取政府部门推送的权威信息。
早在微博刚开始兴起时期,政府并没有关注到微博这一具有良好时效性的工具,政府对一些事件的通知、回应还是建立在传统的单位内部纸质通知,最多就是信息发布于政府部门官网,并且有时政府部门网站的建设也严重滞后。由此导致的政府宣传力度缺失,在宣传时只请媒体“摆拍”向上级部门汇报成为了家常便饭。传统此举一方面传统方式极大浪费了行政资源,另一方面造成了行政系统与普通居民沟通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地方官员与人民群众脱节,官僚体制浓厚化等问题也愈发突出。面对沟通脱节,部分部门领导一味强调自己部门资金经费不足、人员编制不足,而没有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没有做到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部门更应该提升自己的资源配置高效化意识,意识到新媒体工具的高效性,尊重纳税人,为纳税人省钱,为国家省钱。
日常生活中部分群体性事件爆发后,一些网络论坛如贴吧、天涯、微博、QQ群、微信群中成为了舆论讨论的中心地带。但是有时一些政府宣传部门行政效率拖沓,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的宣传工具,宣传失效严重缺失。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回复的迟缓反而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缺失,居民的反抗心理爆发。信息传播本身容易出现失真性,在有相当社会影响度的事件爆发后,权威媒体、政府权威宣传部门的失声为谣言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微博这一工具兴起后,从人大代表纷纷“织围脖”到各地官媒、各地报社的官微纷纷上线,政府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利用新兴媒体提供时效性信息也为政府重振社会公信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杨海坤教授表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见和得到公正处理”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刘雁鹏表示,公民在表达其维权诉求时非常注重时效性。而传统方式不利于迅速高效率地实现公民的表达,微博本身基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时效性成为了解决民意表达问题的一个相对有效地疏解通道。
不仅是微博可以及时有效地实现政府部门与公民之间有效的沟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等流行短视频平台等也可以成为政府进行高效宣传,一方面降低群众性事件时效性缺失的风险性,及时有效地回应与有公信力的发言可以显著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政府的日常政务宣传与和本部门有关的生活常识宣传也可以拉近政务部门与群众间的距离。杭州公安局相关宣传视频在“抖音”平臺的宣传获得了大量网友的“点赞”。新媒体宣传这一领域“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成就尤其显著,一方面其通过微信公众号高效率地向人民群众推送新闻,甚至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做到了每小时更新内容,甚至当天晚上剪辑好美国总统外孙女的中文节目,另一方面几乎每天都在向大众推送的“夜读”、“生活小常识”等内容也避免了媒体自身给群众留下过于刻板的传统官媒形象。更具活力的形象使得新时代新青年群体对其更易接受。从“新华社”、“司法部”到地方各级政府官媒,相对权威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官媒推送的内容一般更具有权威性,可以减少群众难以获取权威信息而关注一些低公信力自媒体导致公民获得错误信息情况发生。
但是政府部门借助新媒体的宣传,与群众互动更要把好政治关。由于新媒体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以及部分地方领导对电子新媒体较为陌生,部分地方部门官方媒体的账号只由一两名信息管理员维护及发声,这为政府公信力的保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环保志愿者向官媒反应垃圾场问题被回复冠以“绿茶婊”的恶名,有部门政府人员在官媒上进行“戏谑”式话语表达,甚至还有政府职能人员利用官方微博为一些问题明星发声。如果此类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则借助新媒体提高政府宣传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目标就会成为泡影,甚至会为本身政府的权威性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
同时“及时回复机制”也需及时建设。不仅是微博还包括其他新媒体公众号等,在用户留言后及时回复机制的缺失使得时效性缺失成为问题。本身新媒体官媒的宣传要求高效性、时效性,最后由于官媒管理人员的疏忽或本身回复程序逐层汇报机制导致的行政效率拖沓延伸在政务新媒体中,这为新媒体官媒的公信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新浪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管理与考核办法》的出台为保障在新浪微博范围内的官方微博更新的时效性相当的贡献,同时该“办法”建议利用惩戒机制有效减少官媒负面情况的发生,尤其是供政府微博及各级主管政府参考的管理办法对官媒管理者及信息发布者要求的提高,领导责任制的划分可以提高地方领导对本部门新媒体公众号的重视程度。不仅是新浪微博,其他政府部门的新媒体平台也应对自身平台渠道的管理增加类似规定。地方政府业已执行的对新媒体问题责任人的处罚包括通报批评、年度内禁止评优提拔、行政效能告诫、直至免职、降级等。这说明地方政府对自身官媒的声誉较为重视。并且其本身对时效性回复的规定,也可以有效提升政务效率。
在电子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政府部门借助新媒体宣传也成为了应有之义。利用好新媒体的工具,既要保证更新回复的时效性,内容的平易近人,又要保证信息的权威性与可靠性。将权威与高效结合起来,考验着我们新一代政府管理层的政治智慧。
注释
参见《江苏灌云:社区有话“织围脖”乐跟人大代表说》,载中国人大新闻网(http://npc.people.com.cn/GB/15950351.html),访问日期:2018年6月4日。
参见《20个国家部委及下属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载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it/2012/12-04/4378737.shtml),访问日期:2018年6月4日。
参见肖梦如:《关于微博维权预防群体性事件研究》,载《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第2期。
参见梅传强,贺洪波:《通过微博维权预防群体性事件之研究》,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2期30卷。
参见《盘点政府微博低级失误:会逞官威官民都骂》,载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c/2014-06-26/154930427372.shtml),访问日期:2018年6月4日。
(作者单位:新东方迈格森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