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溜溜族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su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全国公路轮滑公开赛赛场之外,一位身手矫捷的老人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这位来自吉林的徐风老人今年已经77岁高龄了,却能轻松地作出各种花式动作,身手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77岁的年龄已经超过元老组的年龄上限,所以徐大爷只能以吉林市轮滑协会代表队领队的身份来参加比赛。徐大爷说,他从18岁就开始滑冰,几乎没有间断,对滑冰十分热爱,也因此获得了健康的身体。近两年轮滑运动的发展,徐大爷也受到吸引,加入了进来。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轮滑已经成为徐大爷每天必须的活动项目。每天他都到广场上滑上一会儿,还当上了教练,给孩子们传授经验。徐大爷自己也非常热衷于开发新动作,一个前后脚跟单轮滑行的动作就自己琢磨了半个月,最后无师自通。
  比赛期间,徐大爷都是穿着轮滑鞋在场地走动,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擦肩而过时若不留神甚至会以为是年轻的溜溜一族。
  (摘自《东方老年网》)
其他文献
性生活的目的是生儿育女,老年人已经过了生育年龄,故不该有性生活。  错。研究指出,除了某些特殊疾病之外,高龄男子可以将某种方式的性生活保持到70岁到80岁,60岁以上的男子有性欲者达90.4%,其中54.7%有强烈的性要求。性爱不是单纯为了繁殖后代,而是人类感情的需要,它可以给人以幸福、快乐与满足。协调的性生活有益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其性要求和性行为如果受到不恰当的抑制,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引起
期刊
我从单位退下已经多年了,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写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份《晚晴》,当时我眼睛一亮,能读到自己想看的杂志真是太高兴了。她像春天里一朵艳丽的花,使人感到浓烈的芳香迎面扑来。从版面看,不仅作品质量高,而且文字穿插以及标题、花边等安排合理。其实好的版面本身就给了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说这是一份专业性较强的杂志。  在给《晚晴》投稿的过程中总感觉到这家杂志杜的编辑作风正派人品好,他们对新老作
期刊
时后岁末,人们正热切企盼着2006年祥和新春的到来。  此时此刻,咱们的《晚晴》杂志改版了,并将于明年元月改成月刊。是的,《晚晴》杂志也步入了一个充满新的希望的新阶段,步入她的第二个春天。  《晚晴》杂志是1986年试刊,1987年4月正式创刊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作为《晚晴》杂志主编的我,回顾《晚晴》从一个春天走向又一个春天的历程,满怀兴奋和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此刻,我自然会想得很多很多,
期刊
一晃眼就到了金婚纪念,脑海里更多涌现的是风雨同舟的日子,50年的相濡以沫,苦涩的回忆却酿造出丝丝甜蜜。    白手起家    1955年4月23日,我和老伴杨昌玉组成了家庭。当时是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三年,国家百废待兴,我们的小家也是白手起家。粮食不够吃,我们从开荒干起,种瓜种豆,栽红薯;工资低,钱不够用,星期天一家人上山砍柴;逢年过节,没有钱给孩子们买新衣,老伴凭着自己一副好手艺,在没
期刊
金风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  金风同志是在国内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的,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忘的思念。  我和金风同志相识,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我在省计委工作,经常到地、州、市了解计划执行情况和建设进度。一次到都匀,利刚住下,吃过晚饭,金风
期刊
人到老年,最关心的是健康,最渴望的是长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骗子,投其所“好”,纷纷把贪婪的目光投向老年人,千方百计把黑手伸向老年人的钱包。这些骗子采取社区免费咨询、诊断,赠送食品、药品,上门推销等等手段,用假、伪、劣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换走了老年人的养命钱。以关心老年健康为名进行的骗人伎俩,往往以以下形式出现:    义诊:说你有病没病也有病    在当今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种随处可见的景观:
期刊
遵义县南白镇龙泉村,地处南白镇东面,距南白镇约3公里,川黔铁路从其间穿过,虽然距县城较近,但这里有树不成林,有水不成湖,山势七高八矮,以砂土居多,很不利于发展农业和种养殖业,农业人均产值较为落后。然而,这里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肖玉香,用她平凡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尊老敬老爱老的赞歌,传遍了远远近近的乡村和城市。  肖玉香是都匀市墨冲镇人,五年前她偶然邂逅在都匀打工的遵义县人杜凤红,一来二去,渐生情愫,怀
期刊
今年71岁的杨式俊1992年12月从关岭自治县综治办退休后,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晚年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经过短暂的思考,得出一个结论,用生命的余热继续为社会服务,这样的晚年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    无私奉献 创办社区组织    都说十年辛苦不寻常。翻开杨式俊退休十年来走过的路程,重读这句话,我们会获得更深层更透彻的理解和感悟。  1993年4月,对杨式俊来说,是他生命年轮中
期刊
“陈主任:你们好!昨晚看电视,就坐在新藤椅上看,不高不低感觉妥当,头不用抬高,你们想得真周到,我真幸福,万分感激……”这是杭州曙光社区的陈主任收到的一条由83岁高龄的老人发来的感谢短信。  发短信的老人叫杨发瑛,是个独居老人,儿女长期在外,几十年前因为生了场大病,耳朵失去了听觉。为了陪老人多聊天度过寂寞的时光,社区干部轮流上门去看望她。  前些日子,细心的陈主任发现杨奶奶的藤椅破了,一坐上去,藤椅
期刊
六张精神饱满的面孔,六颗激情澎湃的红心,六名年逾花甲的老人,组成了贵州青岩老年放映队。三年来,他们所到之处,群众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日前,应名满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之邀,他们来到北京,作客央视,为全国观众讲述了他们精彩动人的生活。    夜幕下的青岩文化广场上,刘敬民老人在架机器,李钟鸣老人忙着挂银幕,于焕德老人忙于接线,饶昌东老人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尝侄子的结婚喜酒,风尘仆仆从惠水赶到广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