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清洁技术电力公司向煤碳行业进军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x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找到可靠的替代能源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发展清洁煤技术不失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途径。其中IGCC已被认定为目前最适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有专家呼吁,目前,IGCC的研发和商业化亟需加快,并推进IGCC示范电站建设。
  
  在清洁煤技术利用的大方向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将清洁煤技术列为优先研究课题。在我国在技术的使用和指导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专家表示,大规模的电力企业将率先引进、抢占先机。
  
  国产化率将带动公司获益
  
  2009年,我国全年煤炭消费量达到近30亿吨。电力行业专家陆延昌预言,到2020年,煤电在我国发电量中的比重仍会占到60%以上。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杜铭华指出,煤的碳排放量确实比石油和天然气要高一些,大概是天然气的近两倍,石油的近1.4倍,煤炭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根源。分析人士指出,在找到可靠的替代能源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发展清洁煤技术不失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途径。其中IGCC已被认定为目前最适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有专家呼吁,目前,IGCC的研发和商业化亟需加快,并推进IGCC示范电站建设。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简称IGCC)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
  有关分析师表示,目前IGCC电站的关键技术和设备都依靠进口,如果要降低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自主技术,实现设备国产化。
  据了解,我国首座自主研发设计的IGCC示范电站已于2009年7月由华能集团在天津开工建设,其他发电集团也在加紧研发IGCC技术,其在国内已经有4个示范项目。专家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化工行业体现其循环经济的优势,另外,清洁煤技术国产化率的提升将带动一批设备公司从中获益。
  有专家指出,目前IGCC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应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初期投资太高。由于IGCC电站的造价较高,是常规燃煤电站成本的2倍左右,而清洁煤技术在发电上的应用却没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如果按照目前的电价水平,项目短期内很难盈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清洁煤发电远景令人看好,但由于国内技术没有国外成熟,成本又比较高,而且国内电价控制比较严格,因而企业对清洁煤发电的积极性一直不高。
  
  电力公司表现踊跃
  
  据了解,在二氧化碳排放中有80%的排放来自燃煤,而其中50%的来自发电。安邦咨询煤炭分析师王庆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未来估计火电厂将面临低碳经济的考验,而国内主要的发电集团向上游发展的态势明显。
  目前有意发展IGCC项目的公司主要是五大发电集团,包括华电、大唐、中电投、国电、华能等。分析人士称,IGCC项目国产化率的提升将带动一批相关上市公司,例如华光股份、科达机电、天科股份、东方电气等。
  煤制天然气是用褐煤等低品质煤种制取甲烷气体,可利用现有和未来建设的天然气管网进行输送。煤制天然气的耗水量在煤化工行业中是相对较少,而转化效率又相对较高,因此,与耗水量较大的煤制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煤制天然气过程中利用的水中不存在有无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该项目也因它的自身优势而受到追捧。
  专家表示,从目前国内风生水起的煤制天然气项目看,神华集团、中海油总公司、广汇股份等都各占席位,其中电力公司表现踊跃,有的直接以上市公司投资煤制天然气。
  其中,大唐国际分别投资了257亿元和234亿元的两个4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华银电力总投资了174亿元的两个18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项目;而中海油则与同煤集团投资300亿元进军煤制天然气,还计划在鄂尔多斯再建一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广汇股份则将建120亿立方米产能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为其LNG项目提供气源。
  分析人士指出,电力公司、石油公司积极涉足煤制天然气产业,均获得了较大规模的煤炭区块,体现出这些公司向上游煤炭行业发展的态势。
  
  ■链接
  
  清洁煤定义: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就是要将煤转化电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方法:利用蒸气和氧气把煤转化为一种合成气体,其主要成份是氢。然后利用合成气体发电。这种气体的发热量高,而且比煤更清洁,是一种更为高效的能源。它排放的二氧化碳浓度也比直接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高,因此比较容易捕获。收集的二氧化碳将被注下深层地下盐池或是不能开采的煤层隙缝中,还可以直接泵到油气田的底层,利用压力提升油气水平。因此,这一工程得到了很多支持,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清洁利用煤的很好方法。
其他文献
《中国联合商报》从此次来华的奥地利商务署负责人处获悉,纵使因经济危机,奥地利2009年的招商引资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新的一年,目前外商在建项目已达706个。  如何把握奥地利的投资机会?记者通过联系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得知奥地利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有金属加工业、机械和设备制造业、食品和饮料工业、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奥地利在科研和开发领域的重点包括电子业(信息技术、电信、软件)、汽车业、机械和设备制
期刊
编者按:  今年,辽宁 “两会”是在保持辽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辽宁全面振兴的历史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开好2010年“两会”,对于进一步凝聚辽宁省人民智慧,推动科学发展,推进辽宁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的辽宁“两会”,同样有令人振奋的热点、亮点,充满期待和希望,各位代表或以提案的方式提交 “两会”审议,或以议案的方式交由两会讨论表决。  新起点,新机遇,新期待。201
期刊
当汽车厂商们必须生产出符合更严格排放法规的新车时,消费者对这些车型的兴趣却寥寥无几。在本届北美国际车展上,尽管这是各大汽车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各类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还是层出不穷。   去年在美国销售的大约98% 的汽车都是传统汽油引擎,而混合动力只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在本月的2010北美国际车展上,内燃式发动机看来已经行将末路。  全世界的汽车厂商在底特律发布了一系列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
期刊
2009年末,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寒冬提前来临。12月初,新国标规定几乎将我国路面上行驶的1.2亿辆电动自行车都划入“黑名单”,一时间引起很大关注。有专家称,这项标准如果实施,将有2000多家电动车企业面临倒闭;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判定了市场上绝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死刑,另一方面又死死地封住了电动自行车企业的技术突破之路。而身居漩涡其中的电动自行车企业究竟怎样看待标准的实施?他们面临的
期刊
2003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7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400美元,跨入“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行列。  2005年,经济发展实现三突破: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外贸出口供货总值突破100亿元。  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5939美元,逼近6000美元大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从开阔的杭州湾溯钱塘江而上,不需多久便能在上游的富春江畔发现这个
期刊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中长期来看,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政府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中西部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其他推动消费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对居民消费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首先,我们看到城市消费正步入更新换代期。在这里,我需要特别强调关注汽车方面的消费潜力:国际经验显示,一旦收入达到某个临界点,汽车需求便会呈爆发性增长。中国目
期刊
1月26日上午,合肥瑶海区招商引资又传喜讯。瑶海区与国轩高科、福文科工贸、飞箭节能科技签下3份合约,一天内同时与3个项目成功签约50亿元。  当天签约的3个项目分别是国轩锂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福文科型煤及余热发电、飞箭工业涂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瑶海工业园区投资30亿元,建设国轩锂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约500亩,建成后年实现工业产
期刊
■编者按  回顾2009年中国经济的保八之路,除了高额投资拉动,在经济三驾马车当中,消费领域在这一年里的表现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多年以来,居民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中的一块短板,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三成多。然而,在2009年这种状况出现了转变,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7%,其中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就达到了4个百分点。未来,中国消费还能够持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吗?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会有哪些转
期刊
“法国有句俗语,说老人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光很强,但是热很少;年轻人光很少,但是散发着蓬勃的热量。我们需要光明,也需要热量。这就是里尔为何要吸引年轻人前来学习和工作的缘由。”作为法国里尔都市圈国际发展署的主席,同时也是该地区两个大学的主席,Luc DOUBLET深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坐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搭乘中国政府力推企业“
期刊
中国的钢铁物流行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行业标准缺失等严重抑制着钢铁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也使国内钢企在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如何破解国内钢铁物流困局,降低钢铁行业成本和提高钢企整体竞争力乃是当务之急。    信息平台严重落后    很多专家对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格局和钢铁行业充满信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指出,2010年钢铁业的核心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在4万亿元经济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