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產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企业提高创新效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式。与此同时,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展开的研究也随着它的兴起不断深入。本文通过系统归纳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文献,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就提高联盟绩效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影响因素;措施
一、引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为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的形式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或其他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各方优势互补的新型组织。目前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盟的内涵与分类、联盟的运行机制及治理模式、联盟绩效的评价及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而就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目前学者关注的主要是各类因素分别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本文在系统阅读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合作动力、联盟能力、知识共享程度、伙伴关系以及政策环境等几个方面。
二、联盟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合作动机
关于合作动机对联盟绩效的影响,章熙春和蒋兴华(2013)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动机的四个维度:创新队伍建设、提高研发水平、获取优势资源和构建竞争优势,这四个维度对联盟的绩效均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然而联盟的行为主体不同,合作动机也会有所不同。联盟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政府的合作动机主要是提高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合作动机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技术、人力以及设备资源,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动机是获取教学资源,提高教科研水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化,此外,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可以更好的把握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科研价值。不同行为主体的合作动机对联盟绩效的作用方式大致相似,积极的合作动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绩效均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二)联盟能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联盟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盟能力的概念界定及构成要素。如Scahreiner(2009)将联盟能力视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认为联盟能力包括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凝聚能力三个维度。Simonin(1997)基于生命周期的观点,将联盟划分为决策、伙伴选择、谈判、运作、评估结束等阶段,并认为企业有效开展和管理以上不同阶段联盟活动的能力就是联盟能力。闫立罡和吴贵生(2006)将联盟能力划分为接受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等四个能力。而对于联盟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彭伟和符正(2013)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联盟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由此本文认为,联盟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而联盟能力又可以分为伙伴选择、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联盟管理能力四个维度。引用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联盟从成立到结束会经历发展、成长、成熟、结束四个阶段。(1)在联盟成立前期,联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个联盟绩效的好坏,好的合作伙伴可以促使联盟长期稳定的发展;(2)联盟成立初步稳定即联盟处于成长期时,联盟成员的学习能力对联盟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此时成员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联盟的稳定性提高联盟的绩效,与此同时,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也会对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程度以及成员冲突的解决产生直接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着联盟的绩效,成员的沟通协调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联盟绩效的提高;(3)联盟发展到一定阶段各方面趋于成熟时,由于联盟的组成机构不同,联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成员意见分歧、利益纠纷等问题,此时对联盟的管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就尤为重要;(4)在联盟经历以上三个阶段后,联盟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并约定解散,联盟终止。
(三)知识共享程度
关于知识共享,Arthur E Gross(2001)认为组织的知识共享能够提升价值,员工可以将数据信息与经验结合而产生新知识,通过共享达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而曹兴和龙凤珍(2013)则认为选择联盟伙伴时不能过于强调知识共享因素,虽然知识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知识、技术的交流提供了保障,但如果共享程度过高,则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原本具有的竞争优势或核心技术,从而带来的收益可能远不如其付出的成本,甚至可能对技术联盟绩效产生负向作用。由此可见,知识共享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促进联盟绩效的提高,但如果在成员企业知识势差较明显时,知识共享程度过高有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并会为联盟稳定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伙伴关系
联盟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是因为利益的驱动,利益分配合理与否对联盟成员间伙伴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利益分配对联盟绩效的影响可以直接表现为伙伴关系对联盟绩效的影响。伙伴关系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信任和承诺。联盟的伙伴关系主要表现为信任,而一般情况下这种联盟成员之间的信任要靠承诺来体现。因此在促进联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承诺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有时会包含着成员各方的博弈过程,不利于联盟的顺利进行。承诺可以给联盟成员各方带来持续性预期,而持续性预期、信息共享有助于增进信任,进而提高联盟绩效。如Antoncic和Prodan(2008)就指出承诺高的伙伴将为解决短期问题,达成长期目标而付诸努力,高水平的承诺期望将促进联盟伙伴的合作关系。
(五)政策环境
由于联盟组建机构的复杂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适当的政策引导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联盟的经济效益,此外,政府的资金支持会是保持联盟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时间还不长,仍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联盟对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并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一系列政策为联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 三、提高联盟绩效的一些思路
(一)健全联盟的动力机制
由于联盟成员的合作动机不同,成员目标的实现情况也会不同,因此在联盟运行过程中联盟成员很容易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一些对联盟不利的决定。因此很有必要在联盟成立之初就做好相关引导工作,让联盟各成员都充分意识到各成员之间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联盟稳定运行,联盟各成员的利益最终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联盟能力
联盟从成立到终止的过程中,联盟会面临很多挑战,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联盟运行机制,提高联盟能力以确保联盟的稳定运行。针对联盟伙伴的选择,可以成立专门的评选小组考察欲入选的成员单位,并结合各单位的综合能力选择相对有实力的联盟合作伙伴。此外,联盟还可以加强成员的相关培训工作,提高联盟成员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三)建立联盟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联盟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企业从高校或科研机构获取技术、人才和设备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企业或政府获取资金资源。因此很有必要建立联盟资源共享机制。联盟可以提高创新资源的信息透明度,尽量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等不确定性因素为联盟稳定性带来的风险。
(四)不断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健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但可以为联盟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有利于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提高联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提高联盟解决冲突的能力,降低联盟不稳定风险。联盟可开展一些活动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并不定期的对联盟成员做相关调查,掌握成员对联盟合作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善。
(五)增强政府对联盟的推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联盟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鼓励联盟成员沟通各自拥有的市場渠道,共同开拓技术成果的潜在市场,扩大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政府小组以及网络平台,健全政府的引导功能,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经济市场上的引导作用。
四、总结
虽然联盟在我国已取得相当的重视,但伴随着联盟的大规模扩张,联盟的失败率也随之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失败率高达60%至70%,高的联盟失败率不但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浪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精力,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在总结了联盟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联盟绩效的意见,以期为以后的一些联盟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龚红,李燕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最新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0(07).
[2] 原顺梅,王坚,周秀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2(06).
[3] 高广文.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及启示[J].科技发展研究,2008(12).
[4] 章熙春,蒋兴华.合作动机对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绩效影响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06).
[5] 赵维良,孙俊龄.产学研合作的动机及制约因素分析[J].现代管理,2013(08).
[6] 彭伟,符正平.联盟能力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以联盟网络构型为中介变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5(04).
[7] Arthur E Gross.Konwledge Sharing the Grux of Quality[J].Quality Congress,2001(07).
[8] 柯江林,孙健敏,石金涛等.企业R&D团队之社会资本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知识分享与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J].管理世界,2007(03).
[9] 曹兴,龙凤珍.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因素与联盟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27(06).
[10] Antoncic B,Prodan I.Alliances,Corporate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Testing a Model on Manufacturing Firms[J].Technovation,2008,28(5).
[11] Gudmundson D,Tower C B,Hartman E A.Innovation in Small Businesses:Cultur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Do Matter[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2003,8(1).
[12] 徐晶,吕宗航.供应链战略联盟内部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J].经贸管理,2013(03).
[13] 马秀梅,秦远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的博弈[J].科技和产业,2012(04).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影响因素;措施
一、引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为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的形式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或其他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各方优势互补的新型组织。目前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盟的内涵与分类、联盟的运行机制及治理模式、联盟绩效的评价及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而就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目前学者关注的主要是各类因素分别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本文在系统阅读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合作动力、联盟能力、知识共享程度、伙伴关系以及政策环境等几个方面。
二、联盟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合作动机
关于合作动机对联盟绩效的影响,章熙春和蒋兴华(2013)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动机的四个维度:创新队伍建设、提高研发水平、获取优势资源和构建竞争优势,这四个维度对联盟的绩效均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然而联盟的行为主体不同,合作动机也会有所不同。联盟的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政府的合作动机主要是提高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合作动机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技术、人力以及设备资源,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动机是获取教学资源,提高教科研水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化,此外,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可以更好的把握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科研价值。不同行为主体的合作动机对联盟绩效的作用方式大致相似,积极的合作动机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绩效均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二)联盟能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联盟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盟能力的概念界定及构成要素。如Scahreiner(2009)将联盟能力视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认为联盟能力包括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凝聚能力三个维度。Simonin(1997)基于生命周期的观点,将联盟划分为决策、伙伴选择、谈判、运作、评估结束等阶段,并认为企业有效开展和管理以上不同阶段联盟活动的能力就是联盟能力。闫立罡和吴贵生(2006)将联盟能力划分为接受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等四个能力。而对于联盟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彭伟和符正(2013)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联盟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由此本文认为,联盟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而联盟能力又可以分为伙伴选择、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联盟管理能力四个维度。引用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联盟从成立到结束会经历发展、成长、成熟、结束四个阶段。(1)在联盟成立前期,联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个联盟绩效的好坏,好的合作伙伴可以促使联盟长期稳定的发展;(2)联盟成立初步稳定即联盟处于成长期时,联盟成员的学习能力对联盟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此时成员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联盟的稳定性提高联盟的绩效,与此同时,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也会对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程度以及成员冲突的解决产生直接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着联盟的绩效,成员的沟通协调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联盟绩效的提高;(3)联盟发展到一定阶段各方面趋于成熟时,由于联盟的组成机构不同,联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成员意见分歧、利益纠纷等问题,此时对联盟的管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就尤为重要;(4)在联盟经历以上三个阶段后,联盟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并约定解散,联盟终止。
(三)知识共享程度
关于知识共享,Arthur E Gross(2001)认为组织的知识共享能够提升价值,员工可以将数据信息与经验结合而产生新知识,通过共享达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而曹兴和龙凤珍(2013)则认为选择联盟伙伴时不能过于强调知识共享因素,虽然知识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知识、技术的交流提供了保障,但如果共享程度过高,则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原本具有的竞争优势或核心技术,从而带来的收益可能远不如其付出的成本,甚至可能对技术联盟绩效产生负向作用。由此可见,知识共享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促进联盟绩效的提高,但如果在成员企业知识势差较明显时,知识共享程度过高有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并会为联盟稳定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伙伴关系
联盟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是因为利益的驱动,利益分配合理与否对联盟成员间伙伴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利益分配对联盟绩效的影响可以直接表现为伙伴关系对联盟绩效的影响。伙伴关系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信任和承诺。联盟的伙伴关系主要表现为信任,而一般情况下这种联盟成员之间的信任要靠承诺来体现。因此在促进联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承诺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有时会包含着成员各方的博弈过程,不利于联盟的顺利进行。承诺可以给联盟成员各方带来持续性预期,而持续性预期、信息共享有助于增进信任,进而提高联盟绩效。如Antoncic和Prodan(2008)就指出承诺高的伙伴将为解决短期问题,达成长期目标而付诸努力,高水平的承诺期望将促进联盟伙伴的合作关系。
(五)政策环境
由于联盟组建机构的复杂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适当的政策引导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联盟的经济效益,此外,政府的资金支持会是保持联盟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时间还不长,仍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联盟对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并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一系列政策为联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 三、提高联盟绩效的一些思路
(一)健全联盟的动力机制
由于联盟成员的合作动机不同,成员目标的实现情况也会不同,因此在联盟运行过程中联盟成员很容易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一些对联盟不利的决定。因此很有必要在联盟成立之初就做好相关引导工作,让联盟各成员都充分意识到各成员之间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联盟稳定运行,联盟各成员的利益最终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联盟能力
联盟从成立到终止的过程中,联盟会面临很多挑战,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联盟运行机制,提高联盟能力以确保联盟的稳定运行。针对联盟伙伴的选择,可以成立专门的评选小组考察欲入选的成员单位,并结合各单位的综合能力选择相对有实力的联盟合作伙伴。此外,联盟还可以加强成员的相关培训工作,提高联盟成员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三)建立联盟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联盟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企业从高校或科研机构获取技术、人才和设备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企业或政府获取资金资源。因此很有必要建立联盟资源共享机制。联盟可以提高创新资源的信息透明度,尽量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等不确定性因素为联盟稳定性带来的风险。
(四)不断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健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但可以为联盟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有利于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提高联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提高联盟解决冲突的能力,降低联盟不稳定风险。联盟可开展一些活动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并不定期的对联盟成员做相关调查,掌握成员对联盟合作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善。
(五)增强政府对联盟的推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联盟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鼓励联盟成员沟通各自拥有的市場渠道,共同开拓技术成果的潜在市场,扩大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政府小组以及网络平台,健全政府的引导功能,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经济市场上的引导作用。
四、总结
虽然联盟在我国已取得相当的重视,但伴随着联盟的大规模扩张,联盟的失败率也随之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失败率高达60%至70%,高的联盟失败率不但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浪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精力,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在总结了联盟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联盟绩效的意见,以期为以后的一些联盟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龚红,李燕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最新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0(07).
[2] 原顺梅,王坚,周秀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2(06).
[3] 高广文.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及启示[J].科技发展研究,2008(12).
[4] 章熙春,蒋兴华.合作动机对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绩效影响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06).
[5] 赵维良,孙俊龄.产学研合作的动机及制约因素分析[J].现代管理,2013(08).
[6] 彭伟,符正平.联盟能力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以联盟网络构型为中介变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5(04).
[7] Arthur E Gross.Konwledge Sharing the Grux of Quality[J].Quality Congress,2001(07).
[8] 柯江林,孙健敏,石金涛等.企业R&D团队之社会资本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知识分享与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J].管理世界,2007(03).
[9] 曹兴,龙凤珍.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因素与联盟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27(06).
[10] Antoncic B,Prodan I.Alliances,Corporate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Testing a Model on Manufacturing Firms[J].Technovation,2008,28(5).
[11] Gudmundson D,Tower C B,Hartman E A.Innovation in Small Businesses:Cultur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Do Matter[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2003,8(1).
[12] 徐晶,吕宗航.供应链战略联盟内部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J].经贸管理,2013(03).
[13] 马秀梅,秦远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的博弈[J].科技和产业,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