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儿:让传统与时尚相遇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wblj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幸运自己选择来中国留学,在这里,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的知识,更感受到了丰富的亚洲文化元素。我把亚洲这些独特的美学理念融入到我的设计中。”来自蒙古国的凯儿(KHISHIGBAATAR KHISHIGTSETSEG)是北京服装学院国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四的留学生。
  服装设计不仅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对时尚潮流的元素敏感,需要具备独特的审美感,而凯儿从小就显现出在服装设计上的卓越天赋。
  小学时,凯儿便是学校的“时尚小达人”,她每天穿着妈妈亲手设计制作的衣服去上学,在同学中显得与众不同。“我会每天为自己搭配服装。其他班的老师们每天都会来班里看我今天又穿了什么新奇的衣服来上学。”从那时起,凯儿对服饰搭配就有自己的主见。
  因为对服装设计的热爱、对亚洲文化的好奇,6年前,凯儿选择来到中国,经过两年的语言学习后,她来到北京服装学院学习服装设计,即将毕业的她回顾在中国6年的学习生活时,表示“收获满满”。
  在北京服装学院国际学院,凯儿跟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一起学习服装设计。“相比于时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蒙古,中国的服装产业发展相当快,可以代表亚洲最好的水平,这也是我当初选择来到中国的原因。”
  在凯儿看来,时尚是全球语言,像音乐、绘画一样不分国界,外国人穿中国传统旗袍也能穿出别样的风味。“亚洲和中国元素也已经出现在国际大牌的设计中。中国的山水、莲花、汉字等图案都是国际设计师青睐的时尚元素。”来中国学习,让凯儿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虽然来自异国,但在凯儿看来,中国和蒙古同属东亚文明圈,历史上频繁的交流往来,让两国在服饰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的旗袍在领子和开襟设计上,和我们蒙古的传统服饰蒙古袍子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很多时候,我穿蒙古的民族服装都会被误认为是中国的旗袍。”
  “我喜欢旗袍,它合身的剪裁充分展示出东方女性的内敛的性格和柔美的身体曲线。”“90后”的凯儿坦言,跟很多年轻设计师一样,她更喜欢能体现年轻人自由不羁风格的服饰,希望自己设计的服饰能展现年轻人酷酷的一面,但她也希望自己的设计能体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
  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凯儿表示,与中国旗袍的改良和传承一样,近年来,蒙古也出现了呼唤民族服饰文化复兴的潮流。“现在的蒙古和中国一样,民族服饰已经很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但蒙古年轻设计师希望能在自己的设计中体现出民族传统服饰的元素。”这些理念也体现在凯儿的毕业设计上。
  谈起不久前举行的毕业大秀,凯儿还显得异常兴奋。“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能入选毕业大秀,我设计的4套服饰全部入选了。”凯儿邀请了远在蒙古的父母和亲戚来北京观看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大秀。“成为优秀服装设计师是妈妈年轻时候的梦想,但她从一直没有机会看到专业的时装秀,没想到第一次看时装秀是自己女儿的作品,妈妈特别开心。”
  凯儿的毕业设计作品以“女性力量”为主题,运用自己喜欢的荧光绿、白色、黑色为主色调。“我在毕业设计中融入了蒙古王后服饰中宽肩、蓬蓬袖的设计元素,让这套服饰在体现女性柔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现代女性身上展现出来的力量。” 通过传统与时尚、过去与现代嵌入融合的創新表达方式,凯儿将草原人民热情奔放、淳朴率真的民族性格充分展现在自己的服装设计中。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凯儿提供)
其他文献
“又见名城”讲述神奇美丽文山州故事  5月31日,由北京品牌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又见名城”—中国城市品牌合作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序幕。该论坛作为2019年北京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环节,是一场融合了文化、历史、商业、戏曲、旅游、民族、民俗、美食的全方位城市品牌宣传盛宴。论坛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受邀讲述各具特色的城市故事。多彩的文明,共同的道
期刊
鸟瞰世园会园区。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中国馆“山水和鸣”:结合圆形下沉水院建筑空间特点,与外部景观相呼应,与自然共享天地。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国际馆登陆厅首次创新地采用“实景+多媒体投影+制动装置”的综合展示手法,为展陈空间赋予立体、多维的体验感受。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162天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融入自然,品鉴来自全球各地的1200多种植物与园艺精品,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义
期刊
张立自幼随父习画,后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张立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张立的大彩写意绘画,既具现代感,又具民族性。他把现代派绘画、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中国民间艺术及现代广告设计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和具象、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大彩写意”画派。  谈起他是如何摸索出自己的绘画风格,张立表示,自己深受国画、年画、白描等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手段的影响,同时出
期刊
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竹编技艺体验中心,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右)等人在工作。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杨昌芹成立了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每年销售额可达400多万元。80%的公司员工是当地留守妇女,一个月工资最高约7000元,最少也有2000多元。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不同的地方,资源禀赋、自然环境都不尽相同。产业扶贫,便是在这些差异之上打开地方发展
期刊
从以木材生产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单一经营到多功能林业的转型,旺业甸的森林是最好的见证者,更是最无私的馈赠者。  从造林、抚育和采伐更新,到提供游憩康养的森林环境,再到保护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凭借几代林场人的艰苦奋斗和国内外各界致力于森林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旺业甸实验林场提供了一个多功能林业的典型示范案例,为亚太同类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宝贵经验。即将退休的易国新,目前是旺业甸林场东局子营林区主任
期刊
“青春的亞洲,我为你喝彩。青春的姿态,去探索未来……”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舞台上,一句句歌词唱出了亚洲文明的多彩篇章,也唱出了亚洲青年的无限活力。  在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亚洲的青年一代彰显着自己的个性和精彩,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最佳“代言人”。
期刊
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南亚的季风吹拂过南京启航的明朝货船,名贵的骏马也曾从欧亚草原运往印度,铁器则由大马士革运抵阿富汗……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
期刊
回顾琵琶这种乐器的流传演变历史便不难发现,当今的琵琶,也是“融贯东西”的结果。早在东晋(317年-420年)时期,曲项琵琶由波斯经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中国。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古代琵琶的视觉形象,在敦煌莫高窟的诸多壁画中,有着极为生动的描绘,尤其以著名的反弹琵琶彩绘驰名中外。在日本奈良正仓院(古物库)中,还藏有多面唐代彩绘琵琶的实物。  作为
期刊
广袤的亚洲大陆,人类最早定居地之一,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甘甜的河水浇灌出了不同的文明形态,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在这片大陆孕育而生。这里诞生了最早的原始农业、最早的系统性沟渠和堤堰、最古老的陶片、最早的高温陶器、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最早的“零”的概念、最古老的英雄史诗……一代又一代亚洲先人在这片大陆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历经岁月洗礼,把
期刊
原西北野战军战斗英雄、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201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张富清“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来凤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