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要目标,本文以少年能自强为例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目标分析和实现策略研究。
【关键词】:七年级;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考
思想品德课以育人为目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新课标实施以后,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三维目标的首要目标,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少年能自强”为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探究性解读教材
教师要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理清知识点、能力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最终做到“知书达理”。在“少年能自强”这一框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是:少年自强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做到自强。下面,具体从每一目中探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一目:理想,自强的航标。学生需要知道成就事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理想会让人们战胜困难,变得自强。学生要认识到目标、理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和影响。第二目: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学生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弱点,学生要学着战胜自己的弱点,拒绝放任自我,取得进步,变得自强,课本中“七个控制”的相关理解,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战胜放任自我。第三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学生需要清楚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发扬自己的长处,会更容易变得自强。教师通过深层次解读课本内容,做到明体通用,从而认识到课本内容要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人文性解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思想品德课担任着为谁造就人,造就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现状进行教学,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课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课下了解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引导、鼓励和帮助。在“少年能自强”的教学中,第一目,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第二目,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认识自身的弱点,敢于面对缺点,勇于战胜自我;第三目,帮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通过这样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可以给学生生活以点化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确定,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目标的承担,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因此,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模式的首要思考标准。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有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探究式、辩论式、合作式等。在“少年能自强”的教学中,本人将主要采用情境式模式进行教学,即教师通过创设和借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感受冲突,做出选择,体验情感,解决问题,进而形成知识与品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能够很好的运用材料,创设和运用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易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框教学本人将以“无臂少年彭超”的故事展开教学,借用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这样情境中的行为选择。它把本框三目的内容都进行了同一故事的情境借用,实现了一课一例。
四川少年彭超六岁时因为意外被高压电击中失去双臂(配图),学生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是自己要如何面对这样的遭遇和日后的生活?思考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自强是彭超成长路上最需要的素质,他学着用脚自理生活┄┄自强才能使他战胜困难和挫折。自强是一个人进取的动力,是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实现上节课知识的再现。)彭超在校园里,他的努力和其他热爱学习的学生似乎一样,每天按着自己的目标学习,但事实上,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艰辛。他的目标是考取一所理工科类的一本院校,2014年彭超参加了高考,成绩出来后,他落榜了。如果你是彭超,你会怎么选择?学生回答。教师分析学生答案并对彭超的选择做出总结,彭超选择了二战,他说,他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彭超身体的缺陷使得他学习是困难的,但因为自己的目标,他还是坚强的选择了再战。目标和理想让他变得自强,点明第一目:理想,自强的航标。接着,教师用饼状图分析主题是:目标对人生有什么影响的调查。进一步分析理想对自强的作用。
2015年第二次高考后,彭超考入了一本院校四川大学。进入大学他会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安排?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彭超进入大学后除了读书,还积极交朋友,参加活动。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带给他生活中不一样的感受,无臂是他身体的弱点,他会产生不安全感,但是,他选择了战胜自我,勇敢的走出去,去交朋友,参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点明第二目: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接下来,通过相关链接中的“七個控制”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战胜自我。让学生思考分析自身需要控制的有哪几方面。
彭超大学期间还要准备考研,他说他知道自己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但是他还有更多的目标需要去完成,他说考研更适合他的发展。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彭超,你觉得什么适合自己的发展?教师分析,彭超知道没有双臂,生活和学习很困难,但是其他的劳动对他而言可能更难,因此,他选择了考研。点明第三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接着,学生回顾自己的经历,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相关链接对应查看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个故事,三个情境的借用,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态度价值观。
四、反思、践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不能完全在课堂上达成,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践行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这一环节,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和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因此,课后作业和学生的日常表现成为评价目标落实的重要依据。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建成长记录袋,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改变的事件,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建议。“少年能自强”本课教学后,教师可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是:目标制定和达成记录袋;七个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袋。学生据此记录自己遇见的事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是成长记录袋实施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学生才参与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教师、家长和同伴也要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成长记录袋的实施中,这样有助于提高成长记录袋的效用。
总之,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要求,理清课本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制定有意义的成长记录袋。从而提高目标落实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韩震.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123.
【关键词】:七年级;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考
思想品德课以育人为目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新课标实施以后,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三维目标的首要目标,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少年能自强”为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探究性解读教材
教师要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理清知识点、能力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最终做到“知书达理”。在“少年能自强”这一框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是:少年自强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做到自强。下面,具体从每一目中探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一目:理想,自强的航标。学生需要知道成就事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理想会让人们战胜困难,变得自强。学生要认识到目标、理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和影响。第二目: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学生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弱点,学生要学着战胜自己的弱点,拒绝放任自我,取得进步,变得自强,课本中“七个控制”的相关理解,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战胜放任自我。第三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学生需要清楚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发扬自己的长处,会更容易变得自强。教师通过深层次解读课本内容,做到明体通用,从而认识到课本内容要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人文性解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思想品德课担任着为谁造就人,造就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现状进行教学,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课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课下了解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引导、鼓励和帮助。在“少年能自强”的教学中,第一目,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第二目,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认识自身的弱点,敢于面对缺点,勇于战胜自我;第三目,帮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通过这样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可以给学生生活以点化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确定,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目标的承担,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因此,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模式的首要思考标准。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有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探究式、辩论式、合作式等。在“少年能自强”的教学中,本人将主要采用情境式模式进行教学,即教师通过创设和借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感受冲突,做出选择,体验情感,解决问题,进而形成知识与品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需要教师能够很好的运用材料,创设和运用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易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框教学本人将以“无臂少年彭超”的故事展开教学,借用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这样情境中的行为选择。它把本框三目的内容都进行了同一故事的情境借用,实现了一课一例。
四川少年彭超六岁时因为意外被高压电击中失去双臂(配图),学生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是自己要如何面对这样的遭遇和日后的生活?思考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自强是彭超成长路上最需要的素质,他学着用脚自理生活┄┄自强才能使他战胜困难和挫折。自强是一个人进取的动力,是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实现上节课知识的再现。)彭超在校园里,他的努力和其他热爱学习的学生似乎一样,每天按着自己的目标学习,但事实上,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艰辛。他的目标是考取一所理工科类的一本院校,2014年彭超参加了高考,成绩出来后,他落榜了。如果你是彭超,你会怎么选择?学生回答。教师分析学生答案并对彭超的选择做出总结,彭超选择了二战,他说,他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彭超身体的缺陷使得他学习是困难的,但因为自己的目标,他还是坚强的选择了再战。目标和理想让他变得自强,点明第一目:理想,自强的航标。接着,教师用饼状图分析主题是:目标对人生有什么影响的调查。进一步分析理想对自强的作用。
2015年第二次高考后,彭超考入了一本院校四川大学。进入大学他会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安排?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彭超进入大学后除了读书,还积极交朋友,参加活动。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带给他生活中不一样的感受,无臂是他身体的弱点,他会产生不安全感,但是,他选择了战胜自我,勇敢的走出去,去交朋友,参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点明第二目: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接下来,通过相关链接中的“七個控制”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战胜自我。让学生思考分析自身需要控制的有哪几方面。
彭超大学期间还要准备考研,他说他知道自己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但是他还有更多的目标需要去完成,他说考研更适合他的发展。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彭超,你觉得什么适合自己的发展?教师分析,彭超知道没有双臂,生活和学习很困难,但是其他的劳动对他而言可能更难,因此,他选择了考研。点明第三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接着,学生回顾自己的经历,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相关链接对应查看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个故事,三个情境的借用,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态度价值观。
四、反思、践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不能完全在课堂上达成,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践行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这一环节,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和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因此,课后作业和学生的日常表现成为评价目标落实的重要依据。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建成长记录袋,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改变的事件,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建议。“少年能自强”本课教学后,教师可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是:目标制定和达成记录袋;七个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袋。学生据此记录自己遇见的事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是成长记录袋实施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学生才参与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教师、家长和同伴也要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成长记录袋的实施中,这样有助于提高成长记录袋的效用。
总之,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要求,理清课本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制定有意义的成长记录袋。从而提高目标落实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韩震.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