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效率和优化其发展路径,文章基于安徽和江苏10个规模相当、功能齐全、运行机制相对完善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选取两个依据不同组织方式成立的合作社,分别作为不同类型的代表,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合作社形成机制、服务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比较它们的运行方式,分析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特色,明确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后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
1 问题与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在商品经济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逐步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正逐步由资源依附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组织创新型转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农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机规模化作业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
国内学者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应瑞瑶、徐志刚(2016)等指出由于成员的异质性,合作社盈余分配更偏向股份分红。孙亚范(2011)在梳理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依据江苏205个样本,证明了“合作社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状况、政府政策和行为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具有显著影响”等三个假设。何勋、史景钊(2013)详细介绍了“一站式合作社”农机推广的模式,认为该模式依托合作社开展一站式服务是农机推广服务的发展方向。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以微观个案为分析对象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较少,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更是不多见。为此,本文基于对苏皖地区十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分析对比其运行机制,并结合实际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建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类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指经济上具有共同需要的人,提供农机服务,以增进和保护其在生产和生活上各种利益的一种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比较常用的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农机手联合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由农机具的农机户自发组织,并推选出一名合作社社长,带领农户从事农机作业服务。二是农机能人带头型。农机能人(或农机大户)牵头,将种粮大户、农机手联合在一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与机遇。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基于安徽和江苏10个规模相当、功能齐全、运行机制相对完善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样本中,选取两个依据不同组织方式成立的合作社,分别作为不同类型的代表,从合作社形成机制、服务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比较它们的运行方式。
本文的所选取的样本来自于对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1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合作社组织形式、服务模式、利益分配、组织得到政策支持情况、合作社发展的限制因素等方面。从生成机制来看,有3家是由普通农户自发组织成立的,成员之间实力相差不大,属于农机手联合型。另外7家中,有5家是由有一定农机经验和资金的农机大户引导成立的,其余两家是由原家庭农场主带头成立的,本质上都屬于能人带头型。
笔者选取的两家合作社分别为2013年登记注册的南陵袁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2015年登记注册的六合立友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两个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好地效益,前者为农机手联合型,后者为农机能人带头型。下面从生成机制、服务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来分析对比它们的运行机制。
3 两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方式与绩效对比分析
3.1 形成机制
从上表可以看出,立友和袁禾的成立时间相近,初始资金相当,机具规模差距不大。明显不同的是二者组织方式不同,袁禾是社员自发主动地将自己的耕地和农机加入到合作社,通过提供农机化作业服务获得经营收入,是单纯作业服务主体的合作社。立友是由张立友等三人出资成立,张立友作为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合作社的各项事务。合作社属于“能人带头型”,是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如个体老板),积累了大量资金,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办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大规模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种植模式。不同的组织方式决定着不同的专用资产规模。
3.2 服务机制
3.2.1 服务群体
袁禾的服务对象是周边农户,针对其中的贫困户群体,袁禾将他们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种植并按收益分红;而立友的服务对象是周边散户、稍有规模的种植类合作社、种粮大户及政府项目。
3.2.2 服务内容
袁禾实行稻麦轮作,服务覆盖了代育秧、代机播、代耕、代收(秸秆还田)等环节,合作社通过流转承包经营土地,为农民提供水稻的供种、育秧、载插、病虫防治等技术指导。立友除了为周边农民提供机耕、机播、机收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外,合作社为其他种植类的专业合作社和部分种粮大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还为六合区植保站提供实验田及相关数据。同时,合作社从政府承包荒山荒地,进行自己的生产作业和品牌化销售。
立友的服务内容较袁禾丰富,且所能提供的技术培训比袁禾多。在获取相同的市场信息条件下,能获得更多技术培训的立友可以从事更机械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这方面较袁禾有优势。
3.2.3 服务形式
袁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作业形式 ,即为农户随时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由于入社的农机手拥有的农机类型不一样,需要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全套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他们通过自由交换农机,共同完成作业任务,这是自我服务的过程。二是代耕代种模式,即在农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为特定的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农户会事先提出部分或全部农机作业项目需求,以口头或书面订单的形式托付给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农户不一定是合作社社员。 立友除了单纯作业模式和代耕代种模式,还有前后向多元化。即合作社统一购买种籽、化肥、农药等农资,并且统一使用“立友农机”的招牌,必要时统一进行农机维修和保养。另外,立友还发展了下游产业链,包括谷粒加工增值和销售,目前已推行“六竹”牌粮食商标。
3.3 利益分配机制
调研发现,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农机作业量在农机手中进行分配。二是按照股份份额分配。但是,有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前两种方式相结合。
袁禾根据作业任务和作业量在农机手中进行分配,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如机具磨损、维修和燃油等费用)均由合作社承担,合作社以集体组织的名义搜寻一定数量的订单,以多接单的方式降低每一单作业的成本,农机手无需浪费时间和精力自己拓展业务。社员按照实际交易量得到应有的收益。这样的分配机制减少了社员个人所要承担的风险,但只能单纯地刺激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而不能激发社员搜寻更多的作业任务、拓展服务面积方面的动力。
立友的利益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三名股东通过各自的入股份额对收益进行分红;二是与被雇佣的闲散农机手按天数结算发放工资。
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社员的作业量分配工资与分红。这种分配方式是比较公平的,但是由于缺乏股份制的约束,可能会造成社员的长期外出劳作,影响合作社的运营。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有其合理性,即实现了合作社入股人对合作社资本贡献的回报,但是由于社员的异质性,许多小股东成员、普通社员和合同社员因资本投入较少,表决权、决策权等应有的权利都受到了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社社员的忠诚度,也无法激励社员追求更多的作业量。
3.4 绩效对比
两个合作社的差异还表现在经营成本和收益上。立友的总成本较袁禾高,这是由于立友近两年刚成立,还属于起步阶段,每年的利润很大一部分用于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如购买农机器械和雇佣农机手等。有的合作社为了扩大再生产,年底基本不分红。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立友的成本收益率较袁禾低,袁禾的经营业务主要来源于合作社集体搜寻和拓展,没有固定的订单量,存在较大的交易成本(寻找服务对象、签订合同的费用)。立友每年有固定订单量,且统一购机、统一作业、统一维修、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因此,就长远发展来看,立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条件和制度安排影响运行机制的形成
不同类型的合作社拥有不同的成立条件和制度安排,由此决定了不同的运行机制。有农机能人引导的合作社,在建设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建立营销渠道、打造品牌、承担经营风险等方面更具有优势。这与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有关。能人拥有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例如人脉关系和政府扶持项目,并拥有更多的资金,这对于资产专用性强,资金投资量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无疑是有利的。另外,部分农机大户还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大多拥有大专以上的教育水平和系统的技术培训。
4.1.2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绩效
虽然苏皖两省交界,但是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苏南地区部分规模稍大合作社几乎都是企业能人或农机大户引导的,传统意义上的合作社在逐步向强调利润和具有资本化、股份化甚至是公司化方向转变。虽然初期成本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收益率会稳步上升。安徽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产业链的发展还不充分,只有少数农机大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兴办合作社,大部分还是以“散户抱团”的形式成立,成员流动性较强,规模化经营困难,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4.2 讨论
4.2.1 清除市场障碍
农机是一项具有较大资本需求的投资,依靠合作社内部成员筹资无法得到满足,现代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担保、抵押、信用体系,减轻农户承担的资金风险,政府也应积极帮助具备贷款条件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逐步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帮助扫清市场障碍。
4.2.2 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农机大户或企业能人领头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成员异质性可能会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因此,政府在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条件时,不应只规定普通农户的加入条件,更应对原始资金、技术水平、土地面积、机具数量等指标提出要求,从物质性支持逐步转向制度约束。同时,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也应完善监督制度,即普通成员或农户与核心成员互相监督行使权力,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出现,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瑞瑶,唐春燕,邓衡山,徐志刚.成员异质性、合作博弈与利益分配——一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安排的经济解释 [J].财贸研究,2016,27(3):72-79.
[2] 孙亚范,李春艳.农民生产服务合作社发展的绩效、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省扬州市的调查分析 [J].农机化研究,2011,33(3):234-236,241.
[3] 何勋,史景钊,余永昌,屈哲.“一站式合作社”农机推广模式研究 [J].农机化研究,2013,35(5):49-52.
[4] 譚智心,孔祥智.不完全契约、内部监督与合作社中小社员激励——合作社内部“搭便车”行为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12(7):17-28.
[5] 汪君,刘宇荧,傅新红.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和绩效分析 [J].农机化研究,2017,39(8):1-5.
[6] 邓衡山,王文烂.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现实检视——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J].中国农村经济,2014(7):15-26,38.
[7] 崔宝玉,李晓明.资本控制下的合作社功能与运行的实证分析 [J].农业经济问题,2008(1):40-47,111.
[8] 孙亚范,李春艳.农民生产服务合作社发展的绩效、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省扬州市的调查分析 [J].农机化研究,2011,33(3):234-236,241.
[9] 祝华军,刘小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1):96-102.
[10] 崔宝玉,谢煜.农民专业合作社:“双重控制”机制及其治理效应 [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6):60-67,111-112.
[11] 邓军蓉,祁春节,汪发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问题调查研究 [J].经济纵横,2014(3):54-58.
[12] 何安华,邵锋,孔祥智.资源禀赋差异与合作利益分配——辽宁省HS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 [J].江淮论坛,2012(1):11-18,195.
[13] 吴萍,曹光乔.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其发展研究——基于对江苏、浙江和黑龙江三省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J].农业经济,2011(9):59-61.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
1 问题与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在商品经济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逐步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正逐步由资源依附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组织创新型转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农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机规模化作业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
国内学者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应瑞瑶、徐志刚(2016)等指出由于成员的异质性,合作社盈余分配更偏向股份分红。孙亚范(2011)在梳理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依据江苏205个样本,证明了“合作社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状况、政府政策和行为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具有显著影响”等三个假设。何勋、史景钊(2013)详细介绍了“一站式合作社”农机推广的模式,认为该模式依托合作社开展一站式服务是农机推广服务的发展方向。
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以微观个案为分析对象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较少,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更是不多见。为此,本文基于对苏皖地区十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分析对比其运行机制,并结合实际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建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类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指经济上具有共同需要的人,提供农机服务,以增进和保护其在生产和生活上各种利益的一种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比较常用的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农机手联合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由农机具的农机户自发组织,并推选出一名合作社社长,带领农户从事农机作业服务。二是农机能人带头型。农机能人(或农机大户)牵头,将种粮大户、农机手联合在一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与机遇。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基于安徽和江苏10个规模相当、功能齐全、运行机制相对完善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样本中,选取两个依据不同组织方式成立的合作社,分别作为不同类型的代表,从合作社形成机制、服务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方面比较它们的运行方式。
本文的所选取的样本来自于对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1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合作社组织形式、服务模式、利益分配、组织得到政策支持情况、合作社发展的限制因素等方面。从生成机制来看,有3家是由普通农户自发组织成立的,成员之间实力相差不大,属于农机手联合型。另外7家中,有5家是由有一定农机经验和资金的农机大户引导成立的,其余两家是由原家庭农场主带头成立的,本质上都屬于能人带头型。
笔者选取的两家合作社分别为2013年登记注册的南陵袁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2015年登记注册的六合立友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两个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好地效益,前者为农机手联合型,后者为农机能人带头型。下面从生成机制、服务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来分析对比它们的运行机制。
3 两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方式与绩效对比分析
3.1 形成机制
从上表可以看出,立友和袁禾的成立时间相近,初始资金相当,机具规模差距不大。明显不同的是二者组织方式不同,袁禾是社员自发主动地将自己的耕地和农机加入到合作社,通过提供农机化作业服务获得经营收入,是单纯作业服务主体的合作社。立友是由张立友等三人出资成立,张立友作为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合作社的各项事务。合作社属于“能人带头型”,是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如个体老板),积累了大量资金,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办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大规模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种植模式。不同的组织方式决定着不同的专用资产规模。
3.2 服务机制
3.2.1 服务群体
袁禾的服务对象是周边农户,针对其中的贫困户群体,袁禾将他们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种植并按收益分红;而立友的服务对象是周边散户、稍有规模的种植类合作社、种粮大户及政府项目。
3.2.2 服务内容
袁禾实行稻麦轮作,服务覆盖了代育秧、代机播、代耕、代收(秸秆还田)等环节,合作社通过流转承包经营土地,为农民提供水稻的供种、育秧、载插、病虫防治等技术指导。立友除了为周边农民提供机耕、机播、机收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外,合作社为其他种植类的专业合作社和部分种粮大户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还为六合区植保站提供实验田及相关数据。同时,合作社从政府承包荒山荒地,进行自己的生产作业和品牌化销售。
立友的服务内容较袁禾丰富,且所能提供的技术培训比袁禾多。在获取相同的市场信息条件下,能获得更多技术培训的立友可以从事更机械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这方面较袁禾有优势。
3.2.3 服务形式
袁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作业形式 ,即为农户随时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由于入社的农机手拥有的农机类型不一样,需要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全套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他们通过自由交换农机,共同完成作业任务,这是自我服务的过程。二是代耕代种模式,即在农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为特定的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农户会事先提出部分或全部农机作业项目需求,以口头或书面订单的形式托付给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农户不一定是合作社社员。 立友除了单纯作业模式和代耕代种模式,还有前后向多元化。即合作社统一购买种籽、化肥、农药等农资,并且统一使用“立友农机”的招牌,必要时统一进行农机维修和保养。另外,立友还发展了下游产业链,包括谷粒加工增值和销售,目前已推行“六竹”牌粮食商标。
3.3 利益分配机制
调研发现,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农机作业量在农机手中进行分配。二是按照股份份额分配。但是,有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前两种方式相结合。
袁禾根据作业任务和作业量在农机手中进行分配,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如机具磨损、维修和燃油等费用)均由合作社承担,合作社以集体组织的名义搜寻一定数量的订单,以多接单的方式降低每一单作业的成本,农机手无需浪费时间和精力自己拓展业务。社员按照实际交易量得到应有的收益。这样的分配机制减少了社员个人所要承担的风险,但只能单纯地刺激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而不能激发社员搜寻更多的作业任务、拓展服务面积方面的动力。
立友的利益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三名股东通过各自的入股份额对收益进行分红;二是与被雇佣的闲散农机手按天数结算发放工资。
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社员的作业量分配工资与分红。这种分配方式是比较公平的,但是由于缺乏股份制的约束,可能会造成社员的长期外出劳作,影响合作社的运营。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有其合理性,即实现了合作社入股人对合作社资本贡献的回报,但是由于社员的异质性,许多小股东成员、普通社员和合同社员因资本投入较少,表决权、决策权等应有的权利都受到了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社社员的忠诚度,也无法激励社员追求更多的作业量。
3.4 绩效对比
两个合作社的差异还表现在经营成本和收益上。立友的总成本较袁禾高,这是由于立友近两年刚成立,还属于起步阶段,每年的利润很大一部分用于第二年的扩大再生产,如购买农机器械和雇佣农机手等。有的合作社为了扩大再生产,年底基本不分红。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立友的成本收益率较袁禾低,袁禾的经营业务主要来源于合作社集体搜寻和拓展,没有固定的订单量,存在较大的交易成本(寻找服务对象、签订合同的费用)。立友每年有固定订单量,且统一购机、统一作业、统一维修、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因此,就长远发展来看,立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条件和制度安排影响运行机制的形成
不同类型的合作社拥有不同的成立条件和制度安排,由此决定了不同的运行机制。有农机能人引导的合作社,在建设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建立营销渠道、打造品牌、承担经营风险等方面更具有优势。这与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有关。能人拥有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例如人脉关系和政府扶持项目,并拥有更多的资金,这对于资产专用性强,资金投资量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无疑是有利的。另外,部分农机大户还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大多拥有大专以上的教育水平和系统的技术培训。
4.1.2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绩效
虽然苏皖两省交界,但是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苏南地区部分规模稍大合作社几乎都是企业能人或农机大户引导的,传统意义上的合作社在逐步向强调利润和具有资本化、股份化甚至是公司化方向转变。虽然初期成本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收益率会稳步上升。安徽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产业链的发展还不充分,只有少数农机大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兴办合作社,大部分还是以“散户抱团”的形式成立,成员流动性较强,规模化经营困难,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4.2 讨论
4.2.1 清除市场障碍
农机是一项具有较大资本需求的投资,依靠合作社内部成员筹资无法得到满足,现代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担保、抵押、信用体系,减轻农户承担的资金风险,政府也应积极帮助具备贷款条件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逐步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帮助扫清市场障碍。
4.2.2 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农机大户或企业能人领头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成员异质性可能会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因此,政府在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条件时,不应只规定普通农户的加入条件,更应对原始资金、技术水平、土地面积、机具数量等指标提出要求,从物质性支持逐步转向制度约束。同时,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也应完善监督制度,即普通成员或农户与核心成员互相监督行使权力,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出现,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瑞瑶,唐春燕,邓衡山,徐志刚.成员异质性、合作博弈与利益分配——一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安排的经济解释 [J].财贸研究,2016,27(3):72-79.
[2] 孙亚范,李春艳.农民生产服务合作社发展的绩效、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省扬州市的调查分析 [J].农机化研究,2011,33(3):234-236,241.
[3] 何勋,史景钊,余永昌,屈哲.“一站式合作社”农机推广模式研究 [J].农机化研究,2013,35(5):49-52.
[4] 譚智心,孔祥智.不完全契约、内部监督与合作社中小社员激励——合作社内部“搭便车”行为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12(7):17-28.
[5] 汪君,刘宇荧,傅新红.两种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和绩效分析 [J].农机化研究,2017,39(8):1-5.
[6] 邓衡山,王文烂.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现实检视——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J].中国农村经济,2014(7):15-26,38.
[7] 崔宝玉,李晓明.资本控制下的合作社功能与运行的实证分析 [J].农业经济问题,2008(1):40-47,111.
[8] 孙亚范,李春艳.农民生产服务合作社发展的绩效、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省扬州市的调查分析 [J].农机化研究,2011,33(3):234-236,241.
[9] 祝华军,刘小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1):96-102.
[10] 崔宝玉,谢煜.农民专业合作社:“双重控制”机制及其治理效应 [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6):60-67,111-112.
[11] 邓军蓉,祁春节,汪发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问题调查研究 [J].经济纵横,2014(3):54-58.
[12] 何安华,邵锋,孔祥智.资源禀赋差异与合作利益分配——辽宁省HS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 [J].江淮论坛,2012(1):11-18,195.
[13] 吴萍,曹光乔.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其发展研究——基于对江苏、浙江和黑龙江三省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J].农业经济,2011(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