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实习可以最快速度的提高师范生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教育实习,学生可以在实际课堂中听课,讲课,也可以真实地有所感悟。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也参加了教育实习,在此期间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不能死板地按照自己的备课进行教学,我们在听一节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老师在电脑前给大家演示操作的步骤,这个环节本应该是广播所有同学的电脑的,但是老师忘记开广播,控制所有的电脑,老师却没有发现这一小小的失误,还是把一系列操作讲完了,我当时和学生坐在一起,发现他们都左顾右盼看着别人的电脑是不是被控制了,这些动作很明显的,只要老师稍有关注完全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忘记开广播似乎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这正反应出老师没有关注学生上课的状态,那学生是否学会此知识点老师不能及时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所以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还有一些问题。听了几次课,发现同学们根本不带纸和笔记录步骤,仅仅依靠老师操作一遍,同学们模仿做出相应的作品,这样的教学太机械。首先大家不做笔记这体现了同学们对这个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就不够,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的科目所以大家的学习压力大大减少,那么就要通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上好这门课,然而老师都是让同学完全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操作,这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所以我认为应该多安排半开放式任务,让同学们利用所学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否则同学就算当堂课把相应的步骤死记硬背下来,也是短时记忆,不及时复习肯定会忘记,但如果学生可以灵活应用所学了,说明学生在老师所讲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研究,以达到自己想要呈现的效果,这样知识内化更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
一般早上前两节课学生们容易犯困,所以老师要特别注意上课的方式,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提问,提问的环节可以让同学们精神集中起来。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回答不出时,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那么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
接下来要说的是关于老师的评价语言和方式,高一高二的学生在上课时总体说来比较积极,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班里总有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举手发言的并不是所有同学,而是固定的那几个同学,有的时候老师也希望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那些举手少的同学,在一节化学课上,我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前排有一个学生总是很积极的举起手来,但老师的目光总是从他身上匆匆扫过然后看向了其他同学,就这样这个学生第三次举起手的时候,可能由于问题比较难,其他的同学没有人举手,老师还是看了他一眼,顿了一会,老师说道:“这个问题不难呀?怎么没有人会呢?”只见那个学生默默地放下了手,虽然看不见这个学生的表情,但是我想他一定很失落。这个问题过后,这个积极举手的孩子再也没有举过手。或许他觉得举手老师也不会让他回答,已经失去了积极发言的动力。
这个老师的想法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语言和动作我却不认同,老师完全可以说:“大家要多像xx同学学习,积极举手发言!”一方面鼓励大家积极举手发言,同时也是对积极举手同学的肯定,而不是忽视甚至无视,这样只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同学回答对问题的时候,老师带头故障给予肯定,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这种评价方式比口头上的反馈效果要好的多,但不是所有回答对问题都鼓掌,这样才显示出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十分满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还有一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听过两节西藏班学生的课,他们的名字都比较特别,也很难记,这个时候对于老师的考验就比较大了,老师一定要熟记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们感到老师是在意他们的,是尊重他们的,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的关系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以上是我通过听课所发现的一些现象,在课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有在课下发现的一些事情。
由于两周的时间非常短暂,除了上课能够间接接触到同学,其余的时间我们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少,没有课的时候,我们便被安排在老师办公室隔壁的教室中。这个教室平时基本不安排课程,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有我们专业的同学在教室里休息和工作,直到有一天,当我们听完上午第二节课回到教室中,发现教室里面多了一名高中生,她坐在一个小角落里,听说她和老师顶嘴,不服管教,所以老师罚她到这个教室反思。这一坐就是一上午,终于到了中午,我们几个人早已饥肠辘辘,连忙去食堂吃饭了,等回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依旧坐在角落里,趴在桌子上,没有什么精神,时不时地翻两页桌子上擺放的书。
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学生没有去吃午饭!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到底为什么和老师顶嘴,那一刻很心疼这个女孩。然后我就想着怎么帮助一下她,考虑把从食堂带回来的苹果给她,但是当时还是犹豫了一下,我在想她会不会对老师充满叛逆,然后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我吼,让我走开;亦或是对我根本不理睬......我想了很多种情境,毕竟第一次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和学生相处,总想着如何既保持老师的尊严又能够体现出老师对她的关心。如此一个小的动作没想到我竟然犹豫了这么久,最终我鼓起勇气,拿着苹果走向了她,我问她:“你吃饭了没?”她摇了摇头,没有看我,轻声说了句没有。我把苹果放在她面前:“这个你拿着吧!”她再三推辞,我执意要给她,她最后收下了苹果,对我说了声谢谢老师。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学生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没礼貌,那么不友好,相反我正感受到她对于老师的敬畏,没有得到老师的许可就不去吃饭,试想若是她真的如此目中无人,那她一定不会乖乖的呆在那个教室一上午,连饭都不敢去吃。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从其他老师的口中了解一个学生是什么样子的,每一个学生都本善良听话,若是出现了问题,首先要考虑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如何惩罚学生,利用你的威严来吓住学生。
如今有很多的学生得抑郁症,我认为这和他体会不到关爱是有很大关系的。作为老师首先要关心你的学生,就像我所陈述的上述那个老师,我认为她就没有做到关心学生,首先老师不让学生上课,剥夺了她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到了中午老师也没有提醒学生去吃饭,或者给学生买上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还是关心她的,就这两点,我觉得这个老师的做法就是很不合适的,将来我们成为教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育学生的方式,这种变相的体罚一定要减少,尤其对于初高中正处于叛逆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更不能“以暴制暴”,之前学生杀老师的例子真是让人毛骨悚然,教育方式不当毁了学生,也毁了自己,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容小视。
作者简介:
刘博(1996-),女,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族:汉族;职称:无;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师范教育。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也参加了教育实习,在此期间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不能死板地按照自己的备课进行教学,我们在听一节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老师在电脑前给大家演示操作的步骤,这个环节本应该是广播所有同学的电脑的,但是老师忘记开广播,控制所有的电脑,老师却没有发现这一小小的失误,还是把一系列操作讲完了,我当时和学生坐在一起,发现他们都左顾右盼看着别人的电脑是不是被控制了,这些动作很明显的,只要老师稍有关注完全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忘记开广播似乎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这正反应出老师没有关注学生上课的状态,那学生是否学会此知识点老师不能及时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所以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还有一些问题。听了几次课,发现同学们根本不带纸和笔记录步骤,仅仅依靠老师操作一遍,同学们模仿做出相应的作品,这样的教学太机械。首先大家不做笔记这体现了同学们对这个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就不够,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的科目所以大家的学习压力大大减少,那么就要通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上好这门课,然而老师都是让同学完全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操作,这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所以我认为应该多安排半开放式任务,让同学们利用所学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否则同学就算当堂课把相应的步骤死记硬背下来,也是短时记忆,不及时复习肯定会忘记,但如果学生可以灵活应用所学了,说明学生在老师所讲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研究,以达到自己想要呈现的效果,这样知识内化更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
一般早上前两节课学生们容易犯困,所以老师要特别注意上课的方式,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提问,提问的环节可以让同学们精神集中起来。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回答不出时,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那么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
接下来要说的是关于老师的评价语言和方式,高一高二的学生在上课时总体说来比较积极,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班里总有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举手发言的并不是所有同学,而是固定的那几个同学,有的时候老师也希望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那些举手少的同学,在一节化学课上,我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前排有一个学生总是很积极的举起手来,但老师的目光总是从他身上匆匆扫过然后看向了其他同学,就这样这个学生第三次举起手的时候,可能由于问题比较难,其他的同学没有人举手,老师还是看了他一眼,顿了一会,老师说道:“这个问题不难呀?怎么没有人会呢?”只见那个学生默默地放下了手,虽然看不见这个学生的表情,但是我想他一定很失落。这个问题过后,这个积极举手的孩子再也没有举过手。或许他觉得举手老师也不会让他回答,已经失去了积极发言的动力。
这个老师的想法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语言和动作我却不认同,老师完全可以说:“大家要多像xx同学学习,积极举手发言!”一方面鼓励大家积极举手发言,同时也是对积极举手同学的肯定,而不是忽视甚至无视,这样只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同学回答对问题的时候,老师带头故障给予肯定,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这种评价方式比口头上的反馈效果要好的多,但不是所有回答对问题都鼓掌,这样才显示出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十分满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还有一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听过两节西藏班学生的课,他们的名字都比较特别,也很难记,这个时候对于老师的考验就比较大了,老师一定要熟记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们感到老师是在意他们的,是尊重他们的,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的关系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以上是我通过听课所发现的一些现象,在课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有在课下发现的一些事情。
由于两周的时间非常短暂,除了上课能够间接接触到同学,其余的时间我们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少,没有课的时候,我们便被安排在老师办公室隔壁的教室中。这个教室平时基本不安排课程,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有我们专业的同学在教室里休息和工作,直到有一天,当我们听完上午第二节课回到教室中,发现教室里面多了一名高中生,她坐在一个小角落里,听说她和老师顶嘴,不服管教,所以老师罚她到这个教室反思。这一坐就是一上午,终于到了中午,我们几个人早已饥肠辘辘,连忙去食堂吃饭了,等回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依旧坐在角落里,趴在桌子上,没有什么精神,时不时地翻两页桌子上擺放的书。
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学生没有去吃午饭!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到底为什么和老师顶嘴,那一刻很心疼这个女孩。然后我就想着怎么帮助一下她,考虑把从食堂带回来的苹果给她,但是当时还是犹豫了一下,我在想她会不会对老师充满叛逆,然后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我吼,让我走开;亦或是对我根本不理睬......我想了很多种情境,毕竟第一次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和学生相处,总想着如何既保持老师的尊严又能够体现出老师对她的关心。如此一个小的动作没想到我竟然犹豫了这么久,最终我鼓起勇气,拿着苹果走向了她,我问她:“你吃饭了没?”她摇了摇头,没有看我,轻声说了句没有。我把苹果放在她面前:“这个你拿着吧!”她再三推辞,我执意要给她,她最后收下了苹果,对我说了声谢谢老师。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学生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没礼貌,那么不友好,相反我正感受到她对于老师的敬畏,没有得到老师的许可就不去吃饭,试想若是她真的如此目中无人,那她一定不会乖乖的呆在那个教室一上午,连饭都不敢去吃。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从其他老师的口中了解一个学生是什么样子的,每一个学生都本善良听话,若是出现了问题,首先要考虑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如何惩罚学生,利用你的威严来吓住学生。
如今有很多的学生得抑郁症,我认为这和他体会不到关爱是有很大关系的。作为老师首先要关心你的学生,就像我所陈述的上述那个老师,我认为她就没有做到关心学生,首先老师不让学生上课,剥夺了她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到了中午老师也没有提醒学生去吃饭,或者给学生买上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还是关心她的,就这两点,我觉得这个老师的做法就是很不合适的,将来我们成为教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育学生的方式,这种变相的体罚一定要减少,尤其对于初高中正处于叛逆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更不能“以暴制暴”,之前学生杀老师的例子真是让人毛骨悚然,教育方式不当毁了学生,也毁了自己,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容小视。
作者简介:
刘博(1996-),女,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族:汉族;职称:无;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师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