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近两年国内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热点,“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是否科学,推进是否有效,评价尤为重要。经济法“课程思政”显性要素众多,建设具有必要性,通过总结目前“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点,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经济法;评价体系;必要性
“课程思政”倡导“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经济法课程是不仅是法律类专业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经济法课程含有众多的课程思政要素,该课程不仅是传播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知识,更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由浅入深了解我国传统法律历史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掌握我国现行经济运行法律法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法治意识,提高国民法律修养的重要途经。
一、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价值
秦晓华(2019)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必然的,是高校校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需求。都妍美、刘峰、贾春刚(2018)认为,加强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思政”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周亦(2018)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资源和时间空间等是有限的,而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有许多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因缺乏“课程思政”理念而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造成思政资源的浪费。有必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机制。程舒通(2019)认为,现阶段职业院校的思政课程和职业教育的关联度低,“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探索,有助于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和各方面能力的素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育人实效。
《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除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整体趋势和必要性外,还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一授课涵盖范围广阔,《经济法》是众多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身涵盖的的专业及授课学生较多,覆盖面广。二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衔接点较多,法律基础知识中成文法的制定依据体现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渊源流长,彰显了我国文化底蕴,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及制度自信,同时有利于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经济法课程包含了经济学原理,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其中企业公司法,体现了我国现代企业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法律思想指导。会计法律制度及金融法律制度,更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点。合同法、竞争法、产品质量保证及消费者权益更是为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意识,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保驾护航。劳动合同法不仅与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关联度较多,也为我国社会企业和个人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提供了依据。
因此,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掌握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法治社会主义思想,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起到推动作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中国法律的发展历史还有利于深挖我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培养文化自信。商经法里面的“法治”“诚信”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还能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目前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思政存在问题梳理
课程思政实施没有国家标准,没有学校标准,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全国各个高校逐步落实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其在改革运行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各个高校积极推进,但是主要流于形式。目前,高校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推行主要是组织课程思政培训学习,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进行课程思政说课、授课比赛,修改课程思政教案等。至于教师如何贯彻实施,学生接受度如何无人关注。导致了导致课程思政“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缺乏科学系统规划。
学校及授课教师落实课程思政改革,授课内容上加入思政要素,主要是形式上加入把每节课留出时间学习几分钟红色知识及主席讲话。主要是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清楚,把“课程思政”理解为“红色教育”和学习“习近平讲话内容”等内容。、
缺少课程思政的实践实训环节。《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能仅仅是理论改革,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思政的实践环节,比如模拟法庭,成立公司制定公司章程,开展法律纠纷案例分析,参加法庭旁听。实践中的“课程思政”更能让学生感通身受,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
“课程思政”实施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学生习惯了原有的授课内容与方式,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反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其他课程思政元素缺乏,课程思政没有成体系,导致学生反感。二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握度不够,没有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学生本身思想认知有限,缺少家国情怀意识。经济法课程思政存在的种种问题,归其原因就是思政课程建设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评价机制。
三、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王丹丹(2020)指出,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和考核评价的鞭策,“课程思政”可能会沦为口号式的教改运动。张文妍,杨晓莉等(2019)认为,建立“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思政课程”中引入评价方法,能够高效地追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评价思政目标是否达成,从而持续改進各个教学环节,促进思政目标达成度的不断提高,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曹海莹,吴海吉(2019) 认为所有的课程终端均需要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促进改革的保障,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赵一飞,(2019)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程教学需要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范钦钦(2019)任何过程的实施都需要以有效的评判标准来进行监督和检测。杨国斌(2019)认为“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程,落实在评价。虽然部分学者也提到了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但是没有具体的研究成果。淞婷等(2019)认为《经济法》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引作用。《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提升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评价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最后一环节。《经济法》课程基于其众多的课程思政要素及极高的课程覆盖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十分必要。
四、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课程评价是衡量课程效果的有效手段,建立完善有效的的课程评价机制,能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课程评价能反推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课程思政”形成可行性的科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教学计划、任务和教学目的方向就明确了。“课程思政”参与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因此评价构建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状态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师德师风及专业基本功三大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直接指导一线教学、利于“课程思政”长远建设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好,一是可以检测“课程思政”是否有效推进,检测“法治”、“以德育人”理念的育人效果;二是为其他专业课老师“课程思政”设计、实施、考核方面提供可读范本;三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统筹实施、量化考核和质量提升方面提供可行依据;四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起到宏观引导、重点突破和优化载体的作用。
五、探索《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点
课程评价包含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结果评价。课程的设计到实施都不开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参与主体,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第一现场。因此课程评价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和学生。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从师生角度出发,探索构建“三点四维度”的评价体系,三点是指三个关注点的评价: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教师师德师风及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四维度是:学校教学督导对师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活动及专业知识评价,同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课程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检测思政教学效果,检测课程是否有效达成培养学生经济法律知识、法治意识能力和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的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可操作的,多维度的、科学的观测点,评价课程实施结果,反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提高师生对经济法课程的关注度,做实专业课程思政,最终实现经济法“课程思政”落实依法治国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图 “三点四维度”模型
探索構建“三点四维度”的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需要考虑根据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需求,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设计,到课程考核方案的实施,都要体现思政要素。从教师的专业性,教师的师德师风,学生的学习状态三点出发,同时加大过程考核,实践考核;构建学校、教师、学生、自我甚至用人单位为主的多维度评价主体。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标准,落实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效果。
四、结语
《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推进落实,必然要求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反推课程建设,改进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海莹,吴吉贤,赵大海,王 鼎,武崇福,王立伟. 多维度工科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探索 [J].教学研究,2019(11).
[2].秦晓华.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研究综述[J].教育时空, 2019(10).
[3].张文妍,杨晓莉借鉴工程认证“OBE”理念,构建“课程思政”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J].科技与创新 2019(23).
[4].刘雨娟.基于 Rubrics 的机能实验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2019(7).
[5].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
[6].杨国斌,龙明忠.课程思政的价值和建设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
[7].钱俊昌.人工智能背景系职业学校在线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探索与观察 (21).
[8].和建伟.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文献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9].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7(07).
作者简介:樊梅,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财会法律、财税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2020年度云南工商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码YGSKY2020045.
关键词:课程思政;经济法;评价体系;必要性
“课程思政”倡导“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经济法课程是不仅是法律类专业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经济法课程含有众多的课程思政要素,该课程不仅是传播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知识,更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由浅入深了解我国传统法律历史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掌握我国现行经济运行法律法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法治意识,提高国民法律修养的重要途经。
一、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价值
秦晓华(2019)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必然的,是高校校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需求。都妍美、刘峰、贾春刚(2018)认为,加强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思政”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周亦(2018)认为,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资源和时间空间等是有限的,而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有许多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因缺乏“课程思政”理念而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造成思政资源的浪费。有必要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机制。程舒通(2019)认为,现阶段职业院校的思政课程和职业教育的关联度低,“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探索,有助于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和各方面能力的素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育人实效。
《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除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整体趋势和必要性外,还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一授课涵盖范围广阔,《经济法》是众多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身涵盖的的专业及授课学生较多,覆盖面广。二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衔接点较多,法律基础知识中成文法的制定依据体现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渊源流长,彰显了我国文化底蕴,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及制度自信,同时有利于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经济法课程包含了经济学原理,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其中企业公司法,体现了我国现代企业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法律思想指导。会计法律制度及金融法律制度,更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点。合同法、竞争法、产品质量保证及消费者权益更是为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意识,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保驾护航。劳动合同法不仅与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关联度较多,也为我国社会企业和个人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提供了依据。
因此,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掌握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法治社会主义思想,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起到推动作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中国法律的发展历史还有利于深挖我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培养文化自信。商经法里面的“法治”“诚信”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还能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目前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思政存在问题梳理
课程思政实施没有国家标准,没有学校标准,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全国各个高校逐步落实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其在改革运行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各个高校积极推进,但是主要流于形式。目前,高校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推行主要是组织课程思政培训学习,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进行课程思政说课、授课比赛,修改课程思政教案等。至于教师如何贯彻实施,学生接受度如何无人关注。导致了导致课程思政“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缺乏科学系统规划。
学校及授课教师落实课程思政改革,授课内容上加入思政要素,主要是形式上加入把每节课留出时间学习几分钟红色知识及主席讲话。主要是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清楚,把“课程思政”理解为“红色教育”和学习“习近平讲话内容”等内容。、
缺少课程思政的实践实训环节。《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能仅仅是理论改革,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思政的实践环节,比如模拟法庭,成立公司制定公司章程,开展法律纠纷案例分析,参加法庭旁听。实践中的“课程思政”更能让学生感通身受,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
“课程思政”实施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学生习惯了原有的授课内容与方式,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反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其他课程思政元素缺乏,课程思政没有成体系,导致学生反感。二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握度不够,没有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学生本身思想认知有限,缺少家国情怀意识。经济法课程思政存在的种种问题,归其原因就是思政课程建设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评价机制。
三、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王丹丹(2020)指出,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和考核评价的鞭策,“课程思政”可能会沦为口号式的教改运动。张文妍,杨晓莉等(2019)认为,建立“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思政课程”中引入评价方法,能够高效地追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评价思政目标是否达成,从而持续改進各个教学环节,促进思政目标达成度的不断提高,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曹海莹,吴海吉(2019) 认为所有的课程终端均需要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促进改革的保障,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赵一飞,(2019)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程教学需要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范钦钦(2019)任何过程的实施都需要以有效的评判标准来进行监督和检测。杨国斌(2019)认为“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程,落实在评价。虽然部分学者也提到了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但是没有具体的研究成果。淞婷等(2019)认为《经济法》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引作用。《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提升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评价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最后一环节。《经济法》课程基于其众多的课程思政要素及极高的课程覆盖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十分必要。
四、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课程评价是衡量课程效果的有效手段,建立完善有效的的课程评价机制,能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课程评价能反推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课程思政”形成可行性的科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教学计划、任务和教学目的方向就明确了。“课程思政”参与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因此评价构建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状态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师德师风及专业基本功三大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直接指导一线教学、利于“课程思政”长远建设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好,一是可以检测“课程思政”是否有效推进,检测“法治”、“以德育人”理念的育人效果;二是为其他专业课老师“课程思政”设计、实施、考核方面提供可读范本;三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统筹实施、量化考核和质量提升方面提供可行依据;四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起到宏观引导、重点突破和优化载体的作用。
五、探索《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点
课程评价包含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结果评价。课程的设计到实施都不开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参与主体,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第一现场。因此课程评价的构建离不开教师和学生。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从师生角度出发,探索构建“三点四维度”的评价体系,三点是指三个关注点的评价: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教师师德师风及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四维度是:学校教学督导对师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活动及专业知识评价,同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课程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检测思政教学效果,检测课程是否有效达成培养学生经济法律知识、法治意识能力和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的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可操作的,多维度的、科学的观测点,评价课程实施结果,反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提高师生对经济法课程的关注度,做实专业课程思政,最终实现经济法“课程思政”落实依法治国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图 “三点四维度”模型
探索構建“三点四维度”的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需要考虑根据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需求,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设计,到课程考核方案的实施,都要体现思政要素。从教师的专业性,教师的师德师风,学生的学习状态三点出发,同时加大过程考核,实践考核;构建学校、教师、学生、自我甚至用人单位为主的多维度评价主体。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标准,落实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效果。
四、结语
《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推进落实,必然要求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反推课程建设,改进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海莹,吴吉贤,赵大海,王 鼎,武崇福,王立伟. 多维度工科实践类课程评价体系探索 [J].教学研究,2019(11).
[2].秦晓华.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研究综述[J].教育时空, 2019(10).
[3].张文妍,杨晓莉借鉴工程认证“OBE”理念,构建“课程思政”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J].科技与创新 2019(23).
[4].刘雨娟.基于 Rubrics 的机能实验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2019(7).
[5].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
[6].杨国斌,龙明忠.课程思政的价值和建设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
[7].钱俊昌.人工智能背景系职业学校在线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探索与观察 (21).
[8].和建伟.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文献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9].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7(07).
作者简介:樊梅,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财会法律、财税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2020年度云南工商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码YGSKY20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