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新闻
2020年12月9日至11日,由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教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的目标。这是一场名为“空间微流控芯片细菌检测技术与实验”的虚拟仿真实验课,邓玉林教授面前,有200多名现场嘉宾,有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韩国又松大学的学生,有2000公里之遥的云南大学的学生,还有北京大兴旧宫敬老院的老人。为了保障这堂虚拟仿真课顺利进行,中国联通为主会场清华大学提供了5G网络、1.5G互联网专线、200M点对点专线,为云南大学、北京大兴旧宫养老院开通了500M互联网专线和200M点对点专线,协调韩国又松大学开通了500M互联网专线,帮助中韩两国四地人们进入一个平时无法接触到的虚拟太空舱实验环境,大家同上一堂课,实现了实时协作无距离、交流互动无延迟,让四地的参会人共同体验这沉浸式的一课。
多维解读
1.科技助力教育公平
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再次让世人见识到科技的力量。科技进步,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公平,实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2.学会与人分享
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是优质教学资源跨时空的分享,是共享理念的又一次生动的体现。近年来,共享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共享在更多领域由设想变成了现实。共享,既可节约社会成本,又可增进友谊,可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3.创新在线教育模式
世界慕课大会的成功举办,是世界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智能互联网时代对全球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建设、应用和共享,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慕课打开教育更多可能
吴月
如今,在全球教育创新实践中,慕课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不仅助力中国高校成功应对疫情,而且为未来高等教育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催生着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学校“管”的传统教育形态,基本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主要慕课课程平台有30余家,上线慕课数量已有3.4万门,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人数达到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发展为1.5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已成为中国慕课的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慕课与在线教育的优势,有利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随着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如今,以国家级一流课程为代表的慕课资源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优质学习资源。随着优质慕课登陆各大主流平台,从学生、在职职工到老年人,慕课覆盖人群日益扩展,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慕课催生变革,教育塑造未来。“扩大慕课平台开放度和优质资源覆盖面”“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规范慕课的开放、共享、应用与管理”……此次大会上,《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描绘的愿景让人期待。以慕课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强慕课吸引力,使学习者进行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同时,应推动中国慕课担当起服务终身学习的责任,面向社会开放更多更优的学习资源,提高服务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水平,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选自2020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共享经济的意义和未来
徐妤函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于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共享经济强调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使用权”而非“拥有权”,强调开放、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共享经济的火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李开复认为:“共享经济已经崛起。未来很多事情可以做成共享经济,很多人都将参与。”按需经济是未来的趋势。使用权优先于所有权,这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的改造的一条路径。在后工业化时期,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厂房等被闲置,这是共享经济出现的一个主要前提条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接消费者和这些闲置资产,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和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
(摘自《人文天下》,有改动)
言为心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云娱乐、云学习、云运动、云休闲、云旅游构筑了网友的“云生活大赏”,无数人在“云生活”的日子里,等待春暖花开。
对于“云生活”,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0年12月9日至11日,由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教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的目标。这是一场名为“空间微流控芯片细菌检测技术与实验”的虚拟仿真实验课,邓玉林教授面前,有200多名现场嘉宾,有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韩国又松大学的学生,有2000公里之遥的云南大学的学生,还有北京大兴旧宫敬老院的老人。为了保障这堂虚拟仿真课顺利进行,中国联通为主会场清华大学提供了5G网络、1.5G互联网专线、200M点对点专线,为云南大学、北京大兴旧宫养老院开通了500M互联网专线和200M点对点专线,协调韩国又松大学开通了500M互联网专线,帮助中韩两国四地人们进入一个平时无法接触到的虚拟太空舱实验环境,大家同上一堂课,实现了实时协作无距离、交流互动无延迟,让四地的参会人共同体验这沉浸式的一课。
多维解读
1.科技助力教育公平
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再次让世人见识到科技的力量。科技进步,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公平,实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2.学会与人分享
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是优质教学资源跨时空的分享,是共享理念的又一次生动的体现。近年来,共享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共享在更多领域由设想变成了现实。共享,既可节约社会成本,又可增进友谊,可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3.创新在线教育模式
世界慕课大会的成功举办,是世界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智能互联网时代对全球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建设、应用和共享,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时评优选
慕课打开教育更多可能
吴月
如今,在全球教育创新实践中,慕课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不仅助力中国高校成功应对疫情,而且为未来高等教育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催生着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学校“管”的传统教育形态,基本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主要慕课课程平台有30余家,上线慕课数量已有3.4万门,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人数达到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发展为1.5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已成为中国慕课的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慕课与在线教育的优势,有利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随着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如今,以国家级一流课程为代表的慕课资源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优质学习资源。随着优质慕课登陆各大主流平台,从学生、在职职工到老年人,慕课覆盖人群日益扩展,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慕课催生变革,教育塑造未来。“扩大慕课平台开放度和优质资源覆盖面”“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规范慕课的开放、共享、应用与管理”……此次大会上,《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描绘的愿景让人期待。以慕课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强慕课吸引力,使学习者进行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同时,应推动中国慕课担当起服务终身学习的责任,面向社会开放更多更优的学习资源,提高服务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水平,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选自2020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思维链接
共享经济的意义和未来
徐妤函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于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共享经济强调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使用权”而非“拥有权”,强调开放、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共享经济的火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李开复认为:“共享经济已经崛起。未来很多事情可以做成共享经济,很多人都将参与。”按需经济是未来的趋势。使用权优先于所有权,这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的改造的一条路径。在后工业化时期,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厂房等被闲置,这是共享经济出现的一个主要前提条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接消费者和这些闲置资产,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和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
(摘自《人文天下》,有改动)
言为心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云娱乐、云学习、云运动、云休闲、云旅游构筑了网友的“云生活大赏”,无数人在“云生活”的日子里,等待春暖花开。
对于“云生活”,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