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tsang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新闻
  2020年12月9日至11日,由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教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的目标。这是一场名为“空间微流控芯片细菌检测技术与实验”的虚拟仿真实验课,邓玉林教授面前,有200多名现场嘉宾,有远在1000公里之外的韩国又松大学的学生,有2000公里之遥的云南大学的学生,还有北京大兴旧宫敬老院的老人。为了保障这堂虚拟仿真课顺利进行,中国联通为主会场清华大学提供了5G网络、1.5G互联网专线、200M点对点专线,为云南大学、北京大兴旧宫养老院开通了500M互联网专线和200M点对点专线,协调韩国又松大学开通了500M互联网专线,帮助中韩两国四地人们进入一个平时无法接触到的虚拟太空舱实验环境,大家同上一堂课,实现了实时协作无距离、交流互动无延迟,让四地的参会人共同体验这沉浸式的一课。

  多维解读
  1.科技助力教育公平
  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再次让世人见识到科技的力量。科技进步,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公平,实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2.学会与人分享
  中韩两国四地同上一堂实验课,是优质教学资源跨时空的分享,是共享理念的又一次生动的体现。近年来,共享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共享在更多领域由设想变成了现实。共享,既可节约社会成本,又可增进友谊,可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3.创新在线教育模式
  世界慕课大会的成功举办,是世界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智能互联网时代对全球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建设、应用和共享,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时评优选


  慕课打开教育更多可能
  吴月
  如今,在全球教育创新实践中,慕课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不仅助力中国高校成功应对疫情,而且为未来高等教育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催生着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学校“管”的传统教育形态,基本实现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截至2020年10月,我国主要慕课课程平台有30余家,上线慕课数量已有3.4万门,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人数达到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发展为1.5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已成为中国慕课的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慕课与在线教育的优势,有利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随着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如今,以国家级一流课程为代表的慕课资源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优质学习资源。随着优质慕课登陆各大主流平台,从学生、在职职工到老年人,慕课覆盖人群日益扩展,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慕课催生变革,教育塑造未来。“扩大慕课平台开放度和优质资源覆盖面”“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规范慕课的开放、共享、应用与管理”……此次大会上,《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描绘的愿景让人期待。以慕课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强慕课吸引力,使学习者进行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同时,应推动中国慕课担当起服务终身学习的责任,面向社会开放更多更优的学习资源,提高服务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水平,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选自2020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思维链接


  共享经济的意义和未来
  徐妤函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權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于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共享经济强调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使用权”而非“拥有权”,强调开放、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共享经济的火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李开复认为:“共享经济已经崛起。未来很多事情可以做成共享经济,很多人都将参与。”按需经济是未来的趋势。使用权优先于所有权,这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的改造的一条路径。在后工业化时期,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厂房等被闲置,这是共享经济出现的一个主要前提条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接消费者和这些闲置资产,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和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
  (摘自《人文天下》,有改动)
  言为心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云娱乐、云学习、云运动、云休闲、云旅游构筑了网友的“云生活大赏”,无数人在“云生活”的日子里,等待春暖花开。
  对于“云生活”,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其他文献
他是个怪人。  不像其他老人一样总爱遛遛弯儿、下下棋,或是侍弄花草,他总是忙忙碌碌的,东奔西走,热心地参与各种事。  两家吵架了,他急急忙忙赶过去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新搬来的人家装修,他帮着搬东西,爬上爬下累得大汗淋漓,却丝毫不提辛苦二字;小区里的灯坏了,他自掏腰包买来灯泡装上去,搬梯子时风风火火的劲头一点儿不输年轻人……他似乎永远闲不住,总是有许多事做。虽然他年事已高,
最近我喜欢上了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游戏中,小青蛙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如吃饭、学习、旅行等,它像一个懵懂少年,既想离开父母的怀抱,又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保护。游戏中,我是小青蛙的父母,为它提供必要的旅行费用。当小青蛙去旅行时,我不仅无法找寻它,也没有它的联系方式,只能被动等待它的回归。  这款游戏让我想起了自己与父母的生活场景。曾几何时,父母无微不至照顾我的衣食住行,注重我的启蒙教育,培养我
什么是纽带?纽带就是起到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世间既无孤立的人或事,那万事万物皆可成纽带。“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吟诵着太白的诗,立于这磅礴大河之侧,我内心感慨。黄河,中华文明的源头,宛若一条舞动九天的暗黄色纽带,沟通古今,联结空间,凝聚中华。  黄河是沟通古今的纽带。通过奔腾的河水、绵延的河道,黄河似有一种伟力,硬生生地将原始的粗犷与华美嵌入中华文化。于是,几千年来,人们对黄河始终有原始
漆黑的夜幕  黯淡无光  像无边无际的死水  死寂、沉郁、迷茫、绝望  月亮似也畏惧这漆黑  将光芒隐藏  直到熄灭  最后一丝纤弱的銀光消失  群星等待  万物犹豫  耳边  传来金钱的引诱  名利的嚣响  不再担心是否会招来嫉恨  不再等待喜怒无常的太阳  北辰  在无日无月的夜空  用生命所有的力量  呼唤宇宙的光芒  听,它的呐喊似黄钟大吕  看,它的光芒将穿透乌云  一颗星不足以照亮整个
让理性以感性的方式呈现  理性是语文的一翼,感性则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另一翼。语文的奥秘在于:不能仅仅停留于理性,必须辅之以感性,更要让理性以感性的方式呈现。比如只说“一清二白”,使人知而未见,属理性;如曰“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则令人如见。“小葱拌豆腐”即是感性,让“一清二白”以“小葱拌豆腐”的方式呈现,就是让理性以感性的方式呈现。《易·系辞上》说“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说当语言无法充分
五年前去西北草原,在漫无边际的绿色中闲逛,忽听有人惊呼:“这是什么花?”花并不起眼儿,米粒大小,蓝色花瓣,却让视觉疲劳的一行人精神一振。本以为这里不会有花赏光,原来周遭风景万千,只是匆匆行者太过吝惜一个低首的动作。  今天,读到丁立梅的文章《小欢喜》,愣怔了片刻,那些平凡的瞬间如潮水般涌来,如同草原上的花开,让人猝不及防,却又分外惊喜。  旧时有睡懒觉的恶习。一日睡到日上三竿,迷糊中,听到厨房有哗
2019年5月初,被網友戏称为“鲁迅语录搜索引擎”的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索系统被多家媒体报道,引来众多网友关注,该系统甚至因为网友集中访问量过大而崩溃数次。在该系统中,网友可以通过输入鲁迅文章中的词句,对其进行检索,查询其文章出处及所在文章的发表时间、发表刊物,以及相关的段落。一些鲁迅资料库中没有的词句,系统检索后会提示“文章内容没有符合条件的记录”。有不少网友呼吁,李白、杜甫、莫言、马云也需
论述文应有针对性,应就某种社会现象、某些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以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分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这是论述类文章的主要价值,而且在考场上可以拿高分。反之,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文章也就失去了价值,自然难以得高分。下面主要讲一讲如何增强议论文的针对性。一、增强议论文写作针对性的方法  1.有具体的议论对象  首先必须有具体的议论对象,从某一现象、某一社会问题、某一特定人群
题目  一本好书,我们往往会先把它买下来,然后抛诸脑后;一首好诗,我们总是先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难想起去细细品味它。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多东西,但这些东西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以现象为基础的观点型材料作文题。审这类作文题时,可以以句子为单位,在理解单句句意之后,再去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
春日,在繁花之间,一地香樟红叶令人称奇。于是,在满是花朵的朋友圈中,有人专门捡些好看的落叶发在朋友圈中炫耀。我也曾捡过一片香樟红叶,纯粹是被它的美丽吸引。  当时,我仿佛着魔般地捡起马路边那片蒙尘的红叶。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我惊讶地发现它的“品相”堪称完美——全身覆盖着红色,这不是热烈的橘红,也不是沉郁的绛红,而是温暖的、恰到好处的大红色,没有一点点斑痕,找不到任何瑕疵,在阳光下反射出健康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