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的素养是学生们在学校里学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坚实基础,是以后的日子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同步提升的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应着重培养语文学习的自我思考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形象与抽象思维、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由内而外全方位达到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素养;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工具和人文;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应着重培养语文学习的自我思考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形象与抽象思维、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语言的艺术、语文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以及人文素养等均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怎样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一名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园丁必须深入思考研究并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培养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经验积累,让我领悟到语文教学不能单单局限于教材。现在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小部分,课文的学习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这一短暂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不能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课堂品读写景的文章时,教师可由文章所描素的内容灵活地进行知识面扩展,如用怡人的旅游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兴趣。那么在教学写景的作文时,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关注并写一段旅游广告语,并列一个提纲,把收集到的大自然的美景制作成相册细细欣赏。这样,学生不仅能亲近大自然看到美景,还能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工具性跟人文性在教学中的结合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工具性学习,不怎么注重文学性的训练,即使学生有文学感染力,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在教《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查阅资料了解王维。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例如我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时,学生们回答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挽留的情谊,对他的离去恋恋不舍。”在学生朗读古诗的时候,我特别强调情感节奏和读音,比如让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客舍”的“舍”,“更尽”的“尽”应读第四声。这是语文工具性的训练,而人文性的训练是这样的,例如:“朝雨”、“邑轻尘”、“青青”、“柳色新”等词语是富有希望的,应读出轻柔明快的节奏。古诗词重在揣摩,用字时进行锤炼推敲,所以在悟诗境时,我提问:“为什么送别诗中一般都写柳呢?”进行分小组讨论,课堂的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在谈论过程中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集思广益,思路大开。有的学生说:“因为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有的说:“柳和留是谐音,从而体现出作者不让朋友离开,依依惜别的情怀。”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学生们既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也学习到了古诗中用字精准的重要性。人文性、工具性教学都同等的重要,两者互相补充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提升人文精神
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陶行知曾提出“做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更要教会学生们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观点。这和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教授四年级学生学习老舍《猫》时,本人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首先讓学生把要学习的课文从前到后阅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体会思考文章的内容;然后要让学生研究分析文中作者的特别用意,例如:讨论课文中用猫的脚印去替换小梅花能不能行的通?原文的用法好在哪里?通过讨论与自我思考的过程,分析出作者使用“几朵小梅花”有体现猫咪淘气的用意。又如我说:“多么可爱的猫,多么让人不忍责备啊!”学生被我的情感渲染,不禁也对这只猫喜爱起来。这一环节的教学以情动人,可以说我注重工具性教学的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两者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描写喜爱的动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再拿《母鸡》为例,这篇课文前半部分写了老舍先生对母鸡的讨厌,后半部分写了不敢讨厌母鸡,这种复杂的情绪应该怎么表达呢?我的教学是这样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再让学生划出讨厌母鸡的句子,提问作者讨厌母鸡什么?为什么讨厌?然后反复朗读、感受以及体会。再划出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欺侮、趁其不备、狠狠、发了狂”等等,让学生对作者的讨厌产生共鸣。然后在让学生去寻找,寻找出课文中那非常重要的过渡语句,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句话的含义。从《母鸡》反映到现实生活,既让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又让学生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了解女性作为母亲的艰辛。这就是语文教学带来的效果。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抛开传统的人文教学教育不对,但盲目强调标新立异,追求个性探究的学习是不可取的,更不能脱离课本,标新立异。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关键还是课堂上,因为课堂就是语文的阵地。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高,因此不能盲目地,一味推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了解并深入学习知识,放手给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探究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有很大的兴趣,在日后学习的时候有很大的自信心,这才是我们做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最大的追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学习,开拓创新,才能开发学生的语文教学兴趣,才能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寺两首《送元二使安西》
[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关键词:语言素养;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工具和人文;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应着重培养语文学习的自我思考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形象与抽象思维、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语言的艺术、语文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以及人文素养等均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怎样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一名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园丁必须深入思考研究并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培养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经验积累,让我领悟到语文教学不能单单局限于教材。现在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小部分,课文的学习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这一短暂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不能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课堂品读写景的文章时,教师可由文章所描素的内容灵活地进行知识面扩展,如用怡人的旅游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兴趣。那么在教学写景的作文时,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关注并写一段旅游广告语,并列一个提纲,把收集到的大自然的美景制作成相册细细欣赏。这样,学生不仅能亲近大自然看到美景,还能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工具性跟人文性在教学中的结合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工具性学习,不怎么注重文学性的训练,即使学生有文学感染力,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在教《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查阅资料了解王维。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例如我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时,学生们回答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挽留的情谊,对他的离去恋恋不舍。”在学生朗读古诗的时候,我特别强调情感节奏和读音,比如让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客舍”的“舍”,“更尽”的“尽”应读第四声。这是语文工具性的训练,而人文性的训练是这样的,例如:“朝雨”、“邑轻尘”、“青青”、“柳色新”等词语是富有希望的,应读出轻柔明快的节奏。古诗词重在揣摩,用字时进行锤炼推敲,所以在悟诗境时,我提问:“为什么送别诗中一般都写柳呢?”进行分小组讨论,课堂的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在谈论过程中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集思广益,思路大开。有的学生说:“因为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有的说:“柳和留是谐音,从而体现出作者不让朋友离开,依依惜别的情怀。”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学生们既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也学习到了古诗中用字精准的重要性。人文性、工具性教学都同等的重要,两者互相补充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提升人文精神
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陶行知曾提出“做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更要教会学生们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观点。这和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教授四年级学生学习老舍《猫》时,本人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首先讓学生把要学习的课文从前到后阅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体会思考文章的内容;然后要让学生研究分析文中作者的特别用意,例如:讨论课文中用猫的脚印去替换小梅花能不能行的通?原文的用法好在哪里?通过讨论与自我思考的过程,分析出作者使用“几朵小梅花”有体现猫咪淘气的用意。又如我说:“多么可爱的猫,多么让人不忍责备啊!”学生被我的情感渲染,不禁也对这只猫喜爱起来。这一环节的教学以情动人,可以说我注重工具性教学的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两者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描写喜爱的动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再拿《母鸡》为例,这篇课文前半部分写了老舍先生对母鸡的讨厌,后半部分写了不敢讨厌母鸡,这种复杂的情绪应该怎么表达呢?我的教学是这样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再让学生划出讨厌母鸡的句子,提问作者讨厌母鸡什么?为什么讨厌?然后反复朗读、感受以及体会。再划出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欺侮、趁其不备、狠狠、发了狂”等等,让学生对作者的讨厌产生共鸣。然后在让学生去寻找,寻找出课文中那非常重要的过渡语句,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句话的含义。从《母鸡》反映到现实生活,既让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又让学生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了解女性作为母亲的艰辛。这就是语文教学带来的效果。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抛开传统的人文教学教育不对,但盲目强调标新立异,追求个性探究的学习是不可取的,更不能脱离课本,标新立异。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关键还是课堂上,因为课堂就是语文的阵地。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高,因此不能盲目地,一味推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了解并深入学习知识,放手给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探究教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有很大的兴趣,在日后学习的时候有很大的自信心,这才是我们做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最大的追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学习,开拓创新,才能开发学生的语文教学兴趣,才能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寺两首《送元二使安西》
[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