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兄弟情深,更是纵情自任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琴俱亡》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作品描写了王子猷在弟弟子敬去世后独特的悼念方式。对其主题的解读,《教学参考书》从人伦之情的角度,认为其主题是:表现了子猷对子敬的深厚情谊。
  这种单一化的阐释,淡化甚至忽视了文章其他人文底蕴的开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多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文章解读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如接受美学所论述的那样,任何一个文本,都存在着意义上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文本的真正价值,在于读者对其作出的永无止境的多元解读。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我们在阅读《人琴俱亡》的过程中,又能在感受兄弟之情的基础之上,解读出子猷旷达自任、纵情不羁的别样形象。这也是课文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的一个切入点。
  我们先看课文的首段文字。子猷在很长时间没有获知兄弟子敬的消息后,推断子敬已经离开了人世。此时他的神情是“了不悲”。对此,《教学参考用书》的分析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黄泉之下相见了。”笔者认为,教学参考用书对子猷心理的分析,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弟弟去世,做哥哥的能真的“了不悲”吗?子猷的这一表现实在是有悖于常情常理的。何况,子猷、子敬兄弟俩的感情一向是笃深的。《世说新语笺疏》中记载,“泰元中,二人俱病,有法师飘然而至。子猷泣求法师曰:‘吾才不如弟,位亦通塞,请以余年代弟。’”请求以自己的“死”换取弟弟的“生”,此情何其深切真诚!现在,自己的手足离世而去,子猷又怎会平静得“了不悲”呢!《世说新语笺疏》撰写者余嘉锡认为:“其不哭也,盖强自抑止,以示其旷达,犹原壤之登木,庄生之鼓缶耳。”笔者深以为然。强自抑情,以示旷达,这才是子猷“不哭”“不悲”最可接受的解释。
  我们来看看《晋书》中关于子猷的一段记述,了解子猷的独特个性与处世风格:“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徽之不顾。将出,主人乃闭门,徽之便以此赏之,尽叹而去。”面对主人的礼待,子猷竟全似不见,全不搭理,其旷达率性,不拘世礼已达到了这样的地步。这才是真实的子猷的形象。
  再看课文第二段。子猷进入灵堂后,索琴而弹,“弦既不调”,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把琴摔在地上,“恸绝良久”。这段描写,亦可见上文所写不悲、不哭确是过度抑情所致。此刻子猷面对“人琴俱亡”的惨痛现实,感情的洪涛再也无法自控,它冲决了理智的长堤,巨声訇然,砯崖转石,惊天动地。《世说新语笺疏》记载,子猷患“背疾”,本应力戒大喜大悲,而他却全然不顾,沉溺于弟弟先走一步的哀痛之中,导致背疾溃裂,“月余亦卒”。兄弟之情如此深切,令人感动,但纵情如此,又何尝不令人惋叹。
  像王子猷这样在死亡面前旷达自任、纵情不羁的独特个性,在魏晋那个以率性洒脱、玄远放旷为审美追求的特别年代,并不鲜见。《晋书·列传第十九》中记载,阮籍获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正在下棋的他先是强忍悲痛,“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与子猷的表现又是何等的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子猷在亲人离世后表现出的以情夺理、纵情不羁,与中医传统“抑情养性”的理论是相悖的,不能算是一种健康的情感宣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人琴俱亡》,只读到兄弟间的深厚情感,而不对文中子猷表现出的过度抑情、纵情自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养成是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的。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中学附中]
其他文献
名著是文学家们学识和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名著也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从提高学生素养和考试成绩的角度出发,名著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名著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变“灌输知识”为“
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说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明证。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上,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 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示了
王松泉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研究涉足领域最为广泛,成果最为丰硕的一员宿将。在几十年来的教学科研生涯中,独著、主编和参编论著50余部,撰文达千余万字。其中论著《阅读教育学》、《阅读教材论》获中国教育学会论著一等奖、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论著一等奖。2007年,年逾六旬的他又编著了《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语文课程新理论导读》、《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丛书六本,为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笔者深为
中国语文教育的出路何在?是返回传统,还是照搬西方,或者是中西结合?如果是中西结合,又该怎样结合?洪宗礼先生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20多年来所做的探索,为母语教材的编制。也为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笔者以为,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要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扎根民族土壤    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在学校开设
同在德国留学的师兄要毕业了,我问师兄:“毕业后是不是要回国,工作都有着落了吗?”师兄回答:“是要回国,但还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先毕业了再说吧。”我不由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呢?”师兄沉默了一会才说:“大学时候所选的专业和自己一开始设想的不一样,所以将就着,就这么一步步从本科走到硕士,又到了博士……”以和父母闹僵为代价换来的专业,竟然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所选专业和自己一开始的设想不一样
2012年,在中国滑雪协会、大学生体育协会滑雪分会的支持下,北大雪协与清华、北京联合大学、交大、北航、外经贸等共8所高校组建成北京高校滑雪协会联盟。成为目前全中国唯一一个省级学生滑雪社团。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2016年雪季,联盟向渔阳、怀北、多乐美地等滑雪场输送大学生滑雪人次多达800余次、输送高级教练10人、雪场志愿者86人次,连续三年累计向各大雪场输送21000余人次,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
一、建构式新课堂的内涵  建构式新课堂是学生在展示预习成果,展示提出的自学疑问,闪现出来的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关注生命”的感受、体验与发展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学生的质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信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与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旧课堂有本质的区别。  二、建构式语文生态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1.
此时,我只是想起一些质感的词藻  溶尽了我削皮锉骨的呻吟  并允许我躲藏  与披荆斩棘无关  与似水流年也无关  仅仅是为了躲藏  螺旋纹的房子在夜里翻卷起浪花  与陷进来的星星一起  不存在挣扎,我的自由  我的领悟,已证明过  月光下的大地  那么白  仿佛一切都停止了  喧嚣声都停止了  道路被放空  路燈撑着的光亮  是另类的漂泊  而寂静在慢慢填充到  那些楼影和树影,还有我  像身旁止
很长时间以来,诗人沙马奔走在极端贫困的边缘。有一阵子被查出病症,经常去医院,承受肉体痛苦和昂贵的医疗费。“月光下,我手拿一包药物/弯着腰,穿过闲散的面孔回家/与疾病周旋这么多年/仿佛一次次的战争与和平”(《药物与疾病》),描述的正是这种状况。后来夫妻俩皆失去工作,还要抚养儿子,并尽可能让他上好一点的学校。问题是,诗人养活自己尚且困难,养家糊口谈何容易!在这种困境中,且不说写诗,即便是谈诗,都成了一
【孙绍振点评】文勇这堂课的好处在于,第一,不拘一格,该对话的时候彻底平等,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但是,他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课堂对话上。该告知的时候,他就大胆讲,哪怕讲上一堂课,也不怕有人说“灌”。问题不在于灌,而在于有没有东西可灌。教师教师,能教才能叫师。这本来是常识,可是把北欧模式的对话绝对化,把事情搞乱了,弄得教师都不敢讲话,不敢纠正,不敢批评学生,这种教条主义是很愚昧的。第二,对《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