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追求能源的再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而绿色建筑便顺应了这种要求,受到世界关注。基于此,本论文拟对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问题进行理论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对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做了相关分析,最后本文为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之内,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材,节水,节地) ,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高效和适用的居住和使用空间,力图把建筑建设成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并不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绿化、花园等,而是代表一种象征或者概念,指建筑对于环境是无害的,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且在不破壞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设的一种建筑,又被称为回归大自然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
(1)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提供给人们健康、高效和适用的居住和使用空间;
(2)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节能,强调减少资源浪费;
(4)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学术界,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比较一致:
(1)要求关注建筑本身在生命周期内(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到建造、使用,再到维修、更新直到最后拆除)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2)要求关注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身周围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绿色平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整体设计,集成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绿化配置、地热利用低、太阳能利用、能耗围护结构、智能控制、绿色建材和中水利用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统一和谐。绿色建筑具有六大特点:综合措施有效节能、资源利用高效循环、选址规划绿色合理、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环境健康舒适,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而且能源与资源的消耗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破坏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城市化率将会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21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万到1500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的平均耗能比农村人口高3到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建城乡房屋面积将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现有建筑接近40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都是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仅是33%。在建筑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能耗占全部资源与能源的50%,这也增加了环境得负荷。这些对我国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将是一种巨大挑战。因此,必须着重发展绿色建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有待完善
(1)只有节能和节地的相关规定,缺少对环境保护、节材与节水方面的法规;
(2)忽视了物料的生产、运营、维护、拆除和回收的相关政策。
3.2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
(1)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缺乏考虑;
(2)缺乏合理有效的绿色建材的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过于简单,盲目追求新型材料。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
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环境,运用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地安排建筑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室内条件与建筑物的调节能力,并具有节能、节水、节地、改善生态环境减、延长建筑寿命、少污染等优点。但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等等。
3.4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比较局限,多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和生态学理论对于建筑学的指导,缺乏实际的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和环境效果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激励政策
(1)针对建筑节能相关问题,对相关法律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同时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2)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和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支持新能源、绿色产品、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
评价体系是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建设部最近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这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 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与宣传教育培训
在科研方面加强与国际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城乡地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支持,它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系与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自身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陈星.德国与中国在生态建筑发展中的比较[J].工业建筑,2009(4).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5).
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对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做了相关分析,最后本文为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之内,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材,节水,节地) ,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高效和适用的居住和使用空间,力图把建筑建设成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并不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绿化、花园等,而是代表一种象征或者概念,指建筑对于环境是无害的,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且在不破壞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设的一种建筑,又被称为回归大自然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
(1)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提供给人们健康、高效和适用的居住和使用空间;
(2)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节能,强调减少资源浪费;
(4)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学术界,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比较一致:
(1)要求关注建筑本身在生命周期内(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到建造、使用,再到维修、更新直到最后拆除)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2)要求关注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身周围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绿色平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整体设计,集成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绿化配置、地热利用低、太阳能利用、能耗围护结构、智能控制、绿色建材和中水利用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统一和谐。绿色建筑具有六大特点:综合措施有效节能、资源利用高效循环、选址规划绿色合理、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环境健康舒适,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而且能源与资源的消耗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破坏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城市化率将会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21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万到1500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的平均耗能比农村人口高3到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建城乡房屋面积将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现有建筑接近40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都是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仅是33%。在建筑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能耗占全部资源与能源的50%,这也增加了环境得负荷。这些对我国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将是一种巨大挑战。因此,必须着重发展绿色建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有待完善
(1)只有节能和节地的相关规定,缺少对环境保护、节材与节水方面的法规;
(2)忽视了物料的生产、运营、维护、拆除和回收的相关政策。
3.2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
(1)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缺乏考虑;
(2)缺乏合理有效的绿色建材的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过于简单,盲目追求新型材料。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
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环境,运用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地安排建筑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室内条件与建筑物的调节能力,并具有节能、节水、节地、改善生态环境减、延长建筑寿命、少污染等优点。但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等等。
3.4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比较局限,多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和生态学理论对于建筑学的指导,缺乏实际的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和环境效果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激励政策
(1)针对建筑节能相关问题,对相关法律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同时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2)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和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支持新能源、绿色产品、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
评价体系是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建设部最近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这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 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与宣传教育培训
在科研方面加强与国际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城乡地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支持,它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系与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自身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陈星.德国与中国在生态建筑发展中的比较[J].工业建筑,2009(4).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