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研究了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
  1. 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技术的主要代表,可以将枯燥的逻辑思维路径演变为容易记忆的、具有高度规律性和组织性的图,从而通过对双脑的同时刺激,充分激发大脑的整体功能,使学生在逻辑思维与直观想象间平衡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灵感的产生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从教学层面来看,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和绘制,掌握思维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出相关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从而深刻领会学习内容的逻辑架构,以建立全景式的知识系统。从学习层面来看,思维导图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将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教学法紧密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在多思维层面上的交流与讨论。
  2. 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1 教学目标设计
  中职英语作为工具性和应用型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讲英语知识转化化为英语应用能力的学科目标。基于思维导图的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必须要达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目标。
  2.2 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选择和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基于思维导图的中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可视化”和“互动性”。基于上述特征以及中职英语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以下三种适宜的教学策略。
  2.2.1 情境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不同手段,创设多种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通过情境内容设计疑问和悬念,或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探究导图,然后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解开疑团。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2 小组协作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小组成员将自己的想法与思路,通过思维导图形式予以展示,然后小组成员对这些答案或思路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
  2.2.3 个性化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结合学生的不同特征及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互动策略,打造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扩大课堂互动过程中的学生受众群体。
  2.3 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思维导图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以不同角度认识英语问题,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2.3.1 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和重要的先决条件。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以及认知结构进行必要分析,以求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准确认识和掌控。教师要根据学生特征的分析结果,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2.3.2 学习需求分析
  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并不可仅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还应该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因素。结合中职英语学习需求和现有知识结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中职英语的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3.3 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中职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对不同课型或不同教学内容,在教学流程上应有不同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教学流程结构。
  3. 结语
  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结论显示,思维导图可以明晰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有利于中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慧臣, 王玥.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国知网2003-2013年论文的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4): 10-17.
  [2] 李芒, 蔡旻君, 蒋科蔚, 王妍莉.可視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3): 16-22.
  [3] 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5): 78-84.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该文就中国铁路发展超速防护的迫切性,有利和不利因素,提高机车信号的可能性,超速防护系统的信息传输通道、控制方式、显示方式、人机关系、实用性、可靠性,与运行记录的关系,维护
会议
本文从我国列车载重的发展出发,将我国车钩强度与美国不同时期相应列车重量所使用的车钩强度做了分析对比。挖掘13号车钩强度潜力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它与美国E型车钩类似,
文中在已知有理分式模型和指标要求的前题下,配置闭环系统主极点,用图解的方法给出串联超前、迟后、超前迟后校正器,最后,列举实例,证明本文提出的图解法的可行性。 In this p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