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小小说《香炉》为例论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整体构思、建构优化、创新实践、反思提升”四步实施策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拓宽思维,抒发个人见解,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实施策略
  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该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真正地实现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提出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思想相契合。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的颁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被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究其根源,主要是解决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通过阅读教学开展,而基于深度对话及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很好地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本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小小说《香炉》为例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寻求学生自学与求异的契合点,助推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整体构思个性化阅读教学
  阅读分为自主阅读、深度理解和创意表达三个阶段,从阅读的层级来说,阅读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阅读的状态、阅读的过程、阅读的结果三个层级。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关键是做好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教师个性化教学两者的契合与整体构思,促进学生从自主阅读向深度理解、创意表达的纵深发展。
  小小说《香炉》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山老林里的阿婆,同村人不靠近,因缘际遇,香炉牵线,阿良作为一个外乡人、一个旅行爱好者,却关爱、体恤并帮助阿婆,同村人冷漠与外乡人关爱之间的强烈对比跃然纸上。教师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挖掘主题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打破传统的主题讲解模式,细心捕捉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设计任务探究、小组合作竞争、角色扮演等教学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安排自主阅读、深度理解,并通过参与扮演等方式进行创意表达。通过亲身阅读、活动体验,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兴致高涨,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关爱、呵护身边老人的意愿和动力得到激发,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得以有效地传承。
  二、建构优化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是单指学生形式主义上的阅读与討论,而是学生在对文本主旨的把握、理解和感悟基础上,借助自我生活体验与文本深入对话交流,再自我扩展思维,建构活动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基于教师整体建构、优化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目标和主题聚焦。
  (一)聚焦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积累能力
  本课围绕《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要求,聚焦语文素养,教师从精心分析教材入手,注重学生语文感悟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香炉》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浅显易懂中引导学生领略课文的主旨,鉴赏遣词用字的精妙之处。
  (二)聚焦专业素养,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结合学生的专业要求,从“读、品、赏、演、用”五个步骤引导学生读懂句子的含义,品味作者的用意,赏析句子的巧妙,并引导学生将小小说进行创意表达。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多元解释通过角色扮演等创意表达整体生成,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度建构。
  (三)聚焦学生学情,提高教学针对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没有充分的学情分析的课堂是假大空的课堂。深入分析学情,并根据学生“多才多艺,能说会演,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有很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欲”的特征,设计“走近香炉—诉说香炉—欢喜香炉—感悟香炉—演绎香炉—走出香炉”六个教学环节,创设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课堂,将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渗透其中,实现利用学情优势弥补不足,促进学生既能演又能说,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共同发展。
  (四)聚焦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品德修养
  《香炉》这篇小小说蕴含着一个触人心弦的教学主题。为了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各环节中加以渗透。课堂教学中的“欢喜香炉—感悟香炉—演绎香炉—走出香炉”环节就是让学生从简单的语句中,层层深剥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环环相扣的学习环节中,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碰撞,从而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性格产生不同的情感认识,引发学生对真与假、善与恶、好与坏的衡量与把握,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五)聚焦课文文本,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的基础地位,语文课堂是增强中职生文化自信心的主阵地。因此,语文课堂必须能让学生汲取到文化自信的力量。这篇小小说篇幅短小,语言平淡无常,却能将三个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勾勒得栩栩如生,并且通过简单的人物对话,将小说背后所蕴含的“敬老爱老有福、传承文化有益”的强大力量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百善孝为先”的思想观念,并在行动上关爱老人、孝顺老人,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三、创新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
  遵循以生为本和个性创新的原则,深度建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四种方法:反思性教学、对话式教学、阶梯式教学、理解性教学。笔者将采用成果分享式对话和角色扮演式对话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促进学生个性阅读和体验的深度建构。《香炉》是一篇引发社会思考的小小说,文章通过鲜活的语言刻画阿婆、阿良和阿辉三个人物,告诉人们:同情与关怀应该是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人们应该向着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经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章脉络,总体掌握了本篇课文的基本知识点和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但是,学习这篇文章既要通过阅读内容理解文章思想,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人物扮演的角度开拓更加广阔的思想领域,深入角色理解人物形象,进而从语文文本感悟上升到学生自己的个性情感体验,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下面以《香炉》第二节为例,浅析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根据《香炉》故事情节发展划分了故事发展的四幕,结合老师带给同学们的微课学习了小小说人物鉴赏技巧,掌握了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现在请大家说说阿婆、阿良和阿辉的人物特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主阅读,找出阿婆、阿良和阿辉的人物特点,并回答)
  师: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有许多感悟,现在请大家进入新的思想领域,去获取新的学习体验。下面,我们结合文本中的人物特点,进行创意表达—“演绎香炉”环节。
  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第一、第二小组各派出2名代表扮演阿婆和阿良,表演的剧目是“购房添物抵香炉”,第三、第四小组各派出2名代表扮演阿婆和阿辉,表演的剧目是“揭开真相明香炉”,表演的要求是忠于原文和人物性格,尽量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脱稿表演。
  学生接受扮演任务,小组成员进行讨论,选出扮演代表,同时进行扮演排练。(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四个小组学生代表分别表演)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本环节的角色扮演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哪一组表演得比较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思考)
  生1:我认为第四组的同学扮演得比较好,表情、动作、语言比较到位,较为贴近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生2:我认为第三组同学扮演得比较好,她们在扮演中声情并茂,动作、表情都很丰富。
  生3:我觉得第二组的同学扮演得挺好的,她们在扮演中体现了阿婆的年老和阿良的好心。
  师:好!今天扮演的同学都很棒,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動情演绎。从同学们的扮演中,老师感受到大家敏锐的思维、良好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语文即生活”,而“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的心要永远系在一起,向着美好的生活一起努力,上演更多美好的剧目。
  师:通过这堂角色扮演课,大家一定从中获得了崭新的阅读感悟,体会到更多的阅读乐趣。老师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尝试新角度、新思维、新方法去解读、感悟文章。
  四、反思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个性化阅读教学包含学生自读与教师教读,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和深入对话,实现学生自学与求异的过程。在《香炉》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一是做到了以增强语文素养为核心,紧贴语文课堂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融“学、研、说、演”于一体,构建了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教学效果相一致的课堂。通过课前微课助学,课中利用案例探究、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法等,沿着故事的发展顺序层层推进,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层层剥开,给学生以内心的震撼,构建了活力与感染力相一致、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教学效果相一致的课堂。二是尝试构建文化自信的纽带,在细品《香炉》中展开对文中蕴含的恻隐关爱之情、感恩回报之品的情感熏陶,拷问了学生的心灵,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构建了与作者交心的桥梁,让学生燃起对尊老爱老的动力,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总之,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小小说《香炉》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提出“整体构思、建构优化、创新实践、反思提升”四步教学实施策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具体理解、理智化深悟、批判反思,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和高阶思维、创新实践,实现个性阅读与个性教学的融通合一。
  【参考文献】
  [1]曾皎妮.促进学生深度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引导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朱晶晶.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作文,2021(4).
  [3]田燕.走进阅读的终极旨归—个性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
  [4]秦丽贤.“对话”: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路径[J].七彩语文,2021(8).
  【作者简介】覃容飞(1986— ),女,汉族,广西容县人,文学学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与改革。
  (责编 王思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桂林市第十九中学生本云课堂教学改革为例,论述有效构建生本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狠抓常规,做好活动,实施生本教学;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强化生本教学;依托评价,在展示、讨论、检测中优化生本教学。  【关键词】诗云子曰 生本云课堂 教学模式  近年来,桂林市第十九中学为了顺应新高考改革的大势,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旨归、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的生命教育。学校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发“时空融合、知行合一、师生多维互动”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提出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坚持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学习,拓宽自身知识结构;精心备课、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的教案;营造良好校内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校校合作,拓宽育人时空、优势互补和共同培育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未能满足国家和地区餐饮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将节气养生文化引入中职烹饪专业,挖掘节气养生文化引入中职烹饪专业的价值,助推中职烹饪专业“三教”改革。  【关键词】节气养生 “三教”改革 烹饪专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任务,要以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途径,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作为为社会培养餐饮类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新型活页式教材是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征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载体,并阐述产教融合、标准引领、区域特色、流程规范、优化设计、团队创新、以生为本等开发策略,为职业院校开展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活页式教材 校本开发策略 中职《室内装潢设计》教材  职业教育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承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国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鸿门宴》教学为例,論述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关注语言的功能和语用规则、创设教学情境、个性化解读文本、利用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承等做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鸿门宴》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育人价值的客观体现,其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专业群建设方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 专业群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体系 构建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按照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的理解是:“工作内容等同于教学内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导向和理论基础,以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为例,论述服务临海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对策,从专业群建设背景、方向、成效及建议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群建设 临海经济 导向 对策  建设专业(群)是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持续发展、创建品牌的路径。其以产业链、岗位群、知识链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问题,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为例,分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依托校企合作财税服务中心项目,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企业调研、岗位能力分析、实践与研究,实施“实操实训实战”三级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三级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定位和预期成效,提出明确建设思路,将成长机制建设、教学能力建设和成长平台建设作为建设内容,以促进教师发展、创新教材开发、开展教法研究为建设路径,使教师成长共同体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子商务 成长共同体 构建  随着行业企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地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成长。根据新发展理念,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利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助推议题式教学在《文化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的议题式教学为例,在对本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的前提下,挖掘玉林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并设置母议题及三个子议题,通过“议题描述”“议题再描述”“议题辩论”,在“推荐玉林传统文化”“探寻玉林八音文化的前世今生”“辨析玉林八音文化的是与非”的议题情境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思想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