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军事竞争逐渐转向经济、科技等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综合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的重要文化教育机构,在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笔者在文中就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承服务中的优势、传承路径和广西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传承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有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图书馆;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一、 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承服务中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是传统文化资源的集聚地和富集区,拥有最丰富、最完整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传承服务中的具有其他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最完整的古籍典藏文献
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看,我国现代公共图书馆是从我国古代的藏书阁逐渐演变而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各个时代的图书管理和服务理念不同程度地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雏形。近年來,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各地已经建立起从省级到市级和县级的公共图书馆体系。2017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共计3166个。公共图书馆通过官方收藏及民间捐赠,已成为文献古籍保存最丰富、最重要的场所。这些文献和古籍成为传统文化传承服务的基石。201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96953万册。内容包括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传统美德和古典政治,古典诗歌小说和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曲艺,历史人物传记、传统节日、文物、传统中医知识,以及古建筑、传统华服、传统饮食知识等。
(二)有比较丰富的数字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电子阅读已经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新途径。为适应电子阅读的快速发展,多数公共图书馆都相继建立各具特色的数字资源供人们在线查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目前全馆纸质藏书总量达到421万册(含音像资料),电子文献馆藏量681余万册,数字资源本地存储量156.888(TB);还配套了VR资源和设备、导航机器人、电子书瀑布流、电子大屏、感应翻书、自助打印、自助办证机、查询机、地方特色资源机、检索机等现代化信息设施设备。
(三)具有雄厚的专业人才队伍
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优秀文化工作者的参与以及先进科技的支持。而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优秀人才,特别在向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积累了大量管理经验。如201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2人,研究馆员5人,副研究馆员37人,还有一批长期合作的各领域专家。
(四)拥有辐射各层次、数量巨大的读者群体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支持以文化传承为目的机构,具有公益性。由于它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受众辐射到社会各个层次,其读者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每年流通的总人次超过7.4亿;仅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目前的持证读者数量就达32.12万人,每年到馆的读者超过95万人次。
二、 公共图书馆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
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看,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条是通过传统文化典籍的传递来实现;另一条是通过人们的教育吸收,进而逐代相传实现的。公共图书馆在这两条路径的文化传承服务中都具有独特作用。
(一)加强古籍收藏与开发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对现有的古籍和文献按照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做好保护性修复工作,使之逐代传承下去。同时,对散落在民间的古籍、包括对由于历史原因而流失在外的珍贵文献进行搜集。另一方面,加强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通过现代技术将古籍当中的文字、图片等转换为数字资源后进行开发利用,使之不断得到传承。
(二)利用传统文化阅读空间等途径进行阅读推广
在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专门打造起传统文化阅读空间。目前这方面的先行者有大连市图书馆的“白云书院”、辽阳市图书馆的“襄平书院”等。这些阅读空间无论是从内部装饰、设备配置还是所藏书目的种类上都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同时,还可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传输数字资源并积极引导大众进行新媒体阅读。如建立起图书馆的网络交流平台,给读者们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空间,让更多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读者能够找到文化归属感。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除以上途径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推广。如可利用传统的阅览室、展览厅,还可利用网络渠道对各类定期发表的期刊、杂志进行推广,也可以通过举办书展、征文、讲座等系列读书活动,组织开展阅读推广进校园、到部队、进企业服务活动,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三、 广西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服务活动的实践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不仅开展古籍文献的修缮、征集等保护工作,还重点围绕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利用公共数字工程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地方古籍文献保护征集工作
组织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四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对全区各古籍收藏单位普查数据进行初审。征集修缮了《广西民族风情典录丛书》《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广西地方文献民国图书复制本》《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中国历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等珍贵文献。同时,利用馆藏文献介绍“壮族三月三”等民俗节日的起源、历史、传承、发展,包括图片及实体文献进行展示。
(二)组织“壮族三月三”读者活动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的习惯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为推动“壮族三月三”传统文化的传承,广西图书馆邀请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讲;举办“广西三月三民俗风情图片展”,向市民们展示三月三民俗风情、人物照片;举办民俗表演,邀请民间艺人现场进行展示,如广西“绣球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读者表演编织绣球,广西民间剪纸工艺大师为读者表演剪纸,现场和读者互动、手把手教读者编织绣球和剪纸,增进读者对壮族传统民间技艺的了解;举办“三月三”歌友沙龙,邀请歌唱专家以及在校大学生,沙龙以歌会友,大家畅谈交流唱山歌的体会及经验。
(三)组织“国庆·中秋”书法赏析活动
以“迎团圆中秋 传中华国粹”为主题,广西图书馆多次组织相关诗句、诗歌书法作品赏析活动。①组织名家书法赏析。通过广西书法家协会、南宁市书法家协会推荐,征集区内知名书法家摘抄经典诗歌、诗句的书法作品,现场展示供读者赏析。②开展书法分享活动。节日前夕,组织喜好写书法的会员,围绕不同主题书写书法作品开展赏析活动。同时,现场还设置书写台,让会员之间、会员和读者之间开展交流互动分享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热爱。
(四)组织开展春节文化服务活动
在春节期间,广西图书馆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基层服务活动,围绕活动主题,开展“送文化、送温暖”进企业、社区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节日前的文化大餐。开展春节阅读“6天乐”系列活动,开展“元宵节”灯谜竞猜活动,让市民度过既充实又有意义的“元宵节”,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展现各民族和谐团结和文化自信。
(五)通过数字文化工程传承传统文化
广西图书馆通过广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如设置网络书香“壮族三月三知识答题”活动项目,引导读者在线答题,了解“壮族三月三”的相关知识和常识,增加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选取“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壮族三月三”和“灵水春来遍地来——武鸣三月三歌圩”视频资料,在网络播放区播放。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通过利用其资源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服务,既能更好地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还可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明希红.基于文化空间的医学院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6):868-871.
[2]陈筱琳.公共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9):106-111.
[3]李硕.公共图书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文教资料,2019(28):71-72.
作者简介:
朱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关键词:图书馆;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一、 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传承服务中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是传统文化资源的集聚地和富集区,拥有最丰富、最完整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传承服务中的具有其他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最完整的古籍典藏文献
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看,我国现代公共图书馆是从我国古代的藏书阁逐渐演变而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各个时代的图书管理和服务理念不同程度地融入其中,逐渐形成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雏形。近年來,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各地已经建立起从省级到市级和县级的公共图书馆体系。2017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共计3166个。公共图书馆通过官方收藏及民间捐赠,已成为文献古籍保存最丰富、最重要的场所。这些文献和古籍成为传统文化传承服务的基石。201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96953万册。内容包括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传统美德和古典政治,古典诗歌小说和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曲艺,历史人物传记、传统节日、文物、传统中医知识,以及古建筑、传统华服、传统饮食知识等。
(二)有比较丰富的数字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电子阅读已经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新途径。为适应电子阅读的快速发展,多数公共图书馆都相继建立各具特色的数字资源供人们在线查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目前全馆纸质藏书总量达到421万册(含音像资料),电子文献馆藏量681余万册,数字资源本地存储量156.888(TB);还配套了VR资源和设备、导航机器人、电子书瀑布流、电子大屏、感应翻书、自助打印、自助办证机、查询机、地方特色资源机、检索机等现代化信息设施设备。
(三)具有雄厚的专业人才队伍
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优秀文化工作者的参与以及先进科技的支持。而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优秀人才,特别在向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积累了大量管理经验。如201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2人,研究馆员5人,副研究馆员37人,还有一批长期合作的各领域专家。
(四)拥有辐射各层次、数量巨大的读者群体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支持以文化传承为目的机构,具有公益性。由于它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受众辐射到社会各个层次,其读者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每年流通的总人次超过7.4亿;仅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目前的持证读者数量就达32.12万人,每年到馆的读者超过95万人次。
二、 公共图书馆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
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看,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条是通过传统文化典籍的传递来实现;另一条是通过人们的教育吸收,进而逐代相传实现的。公共图书馆在这两条路径的文化传承服务中都具有独特作用。
(一)加强古籍收藏与开发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对现有的古籍和文献按照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做好保护性修复工作,使之逐代传承下去。同时,对散落在民间的古籍、包括对由于历史原因而流失在外的珍贵文献进行搜集。另一方面,加强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通过现代技术将古籍当中的文字、图片等转换为数字资源后进行开发利用,使之不断得到传承。
(二)利用传统文化阅读空间等途径进行阅读推广
在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专门打造起传统文化阅读空间。目前这方面的先行者有大连市图书馆的“白云书院”、辽阳市图书馆的“襄平书院”等。这些阅读空间无论是从内部装饰、设备配置还是所藏书目的种类上都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同时,还可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传输数字资源并积极引导大众进行新媒体阅读。如建立起图书馆的网络交流平台,给读者们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空间,让更多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读者能够找到文化归属感。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除以上途径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推广。如可利用传统的阅览室、展览厅,还可利用网络渠道对各类定期发表的期刊、杂志进行推广,也可以通过举办书展、征文、讲座等系列读书活动,组织开展阅读推广进校园、到部队、进企业服务活动,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三、 广西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服务活动的实践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不仅开展古籍文献的修缮、征集等保护工作,还重点围绕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利用公共数字工程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地方古籍文献保护征集工作
组织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四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对全区各古籍收藏单位普查数据进行初审。征集修缮了《广西民族风情典录丛书》《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广西地方文献民国图书复制本》《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中国历代名家名品典藏系列》等珍贵文献。同时,利用馆藏文献介绍“壮族三月三”等民俗节日的起源、历史、传承、发展,包括图片及实体文献进行展示。
(二)组织“壮族三月三”读者活动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的习惯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为推动“壮族三月三”传统文化的传承,广西图书馆邀请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讲;举办“广西三月三民俗风情图片展”,向市民们展示三月三民俗风情、人物照片;举办民俗表演,邀请民间艺人现场进行展示,如广西“绣球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读者表演编织绣球,广西民间剪纸工艺大师为读者表演剪纸,现场和读者互动、手把手教读者编织绣球和剪纸,增进读者对壮族传统民间技艺的了解;举办“三月三”歌友沙龙,邀请歌唱专家以及在校大学生,沙龙以歌会友,大家畅谈交流唱山歌的体会及经验。
(三)组织“国庆·中秋”书法赏析活动
以“迎团圆中秋 传中华国粹”为主题,广西图书馆多次组织相关诗句、诗歌书法作品赏析活动。①组织名家书法赏析。通过广西书法家协会、南宁市书法家协会推荐,征集区内知名书法家摘抄经典诗歌、诗句的书法作品,现场展示供读者赏析。②开展书法分享活动。节日前夕,组织喜好写书法的会员,围绕不同主题书写书法作品开展赏析活动。同时,现场还设置书写台,让会员之间、会员和读者之间开展交流互动分享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热爱。
(四)组织开展春节文化服务活动
在春节期间,广西图书馆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基层服务活动,围绕活动主题,开展“送文化、送温暖”进企业、社区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节日前的文化大餐。开展春节阅读“6天乐”系列活动,开展“元宵节”灯谜竞猜活动,让市民度过既充实又有意义的“元宵节”,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展现各民族和谐团结和文化自信。
(五)通过数字文化工程传承传统文化
广西图书馆通过广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如设置网络书香“壮族三月三知识答题”活动项目,引导读者在线答题,了解“壮族三月三”的相关知识和常识,增加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选取“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壮族三月三”和“灵水春来遍地来——武鸣三月三歌圩”视频资料,在网络播放区播放。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通过利用其资源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服务,既能更好地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还可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明希红.基于文化空间的医学院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6):868-871.
[2]陈筱琳.公共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9):106-111.
[3]李硕.公共图书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文教资料,2019(28):71-72.
作者简介:
朱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