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自习,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从走廊道传来气急败坏的训斥声:“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你跟我保证过多少回?就是死性不改!说吧,要怎么罚你……”
想来定是忧心忡忡的严母在训斥顽劣小儿。探头往外一看,表情石化,原来是一师一生,学生低眉敛眼地嗫嗫开口:“老师,我这次保证改,我一定不会再做了。”
这个画面一直充斥着我的内心。目前,训斥学生,是大多数老师信手拈来的唠叨和责罚的武器,学生挨训的原因多了去了——视而不见,常把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或者闭口不谈,或者打着事假的口号进网吧,或者扯着生病的幌子拖拉作业……学生就是这么一个专门给老师找麻烦的主儿。老师的训斥,秉承的是恨铁不成钢的中心思想,端出来的是“我这还不都是为了你好”的苦心一片,虽然声调高八度,眼泪与唾沫横飞,陈芝麻烂谷子鸡毛蒜皮统统招呼上,结果呢,学生非但不能有所改之,反而明知故犯,甚至让师生关系变得更为紧张恶化。说白了,训斥学生,老师除了呈口舌之快出口恶气,其余做的都是无用功。学生被训斥得多了,也就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把训斥当做每日一课,忍忍就过去了,爱咋咋地。
久而久之,教师对这样的学生没辙了,也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认为他(或她)无药可救,便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我由衷地想告诉这个老师,训斥学生是下下策,训斥学生不如驯化学生。
那么,怎样训化学生呢?
1用护花原理进行正面引导
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她上班的路上,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有一扇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和谐,显得格外的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断没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又增加了几个带破玻璃的窗子……
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但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凯琳著名的破窗理论。
换句话说,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干净的环境中时,环境的优美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提示:这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乱丢纸屑皮壳;但是,如果有人丢了废纸,且没有人及时清扫掉的话,对于其他人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暗示:原来这里是可以丢废纸的,丢的越多对后来者来说就越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堆。
凯琳是研究犯罪心理的,虽然她说的是外在的恶劣环境也是导致一个人犯错和犯罪的诱因,但是,我觉得这个原理也适用于人内在的心灵。其实人的心灵就如这样的一座整洁美丽的大楼,如果当初有了一扇窗子的玻璃破了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久而久之,这座大楼就有可能变得千疮百孔……
提到这里,那你又会说,那我就随处警告,随时说教。如:某公园到处张贴“摘花可耻…‘禁止摘花”等;某教师反复讲“不准乱扔垃圾”“严禁迟到”“不许骂人”“杜绝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等等。然而,人们对这样的标语视若无睹,照摘不误;学生对这样的说教听而不闻。
其实,我认为著名心理学家威尔逊的护花原理很实用。如:公园温馨提示“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上帝是花之美的缔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护者”等;教室里,他把一个垃圾捡起来了,你要及时夸奖他。他把垃圾乱扔一百次,你要装作没看见,顺便“无心”提及他那两次把垃圾捡起来的光荣事迹,只要你有耐心,总有一天,垃圾会统统被他捡起来,因为他在等着你的奖赏。
2用激将法、赏识法教育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用激将法、赏识法教育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智者的做法。教室卫生是一大难题,传统班级采用多人值日多次打扫的原则,学生忙的叫苦连天,教室却脏的不堪人目。我大刀阔斧,每天一人值日,只要你有办法让教室保持干净,一次都不用扫。政令一出,学生们个个抓耳挠腮。开始,值日生忙的不可开交,更有甚者连饭都没时间吃。我顺势送给学生一节语文课,让他们解决一下自己的燃眉之急。有了一节自由课,学生们的思维可活跃了,最终他们把焦点集中在扫地、排队打饭和洗碗时如何节约时间的问题上。商议结果:共同合作,保证自己不扔垃圾,扫地、打饭、洗碗分工合作,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结识了人缘,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为人处事的习惯。同学们和睦相处,蒸蒸日上。
2011年秋,我接手九(1)班,班上来了一个从博林转校的向思源,家境很好,他曾经上课无视老师的存在,进出自由,从不做作业,更不用扫地,抽烟酗酒无恶不作,大小学生见到彪悍的他都惧怕三分。有一天轮到他值日,卫生委员安排后,他不但不扫,反而理直气壮地找我论理。我听了他的诉状,温和地问到:“向思源同学,你想得到公平吗?”他直言回答:“想!”我趁机追问了一句:“你是人吗?”他又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因势利导,让他自己决定今后的做法:“九(1)班教室里坐的全是人,如果你想继续留在班上当人,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他听了我的话,深深地鞠了一躬。回教室后,他开始扫地,平时很多怕他的学生,见到他扫地,急忙帮助。我知道后,认为这些同学的动机虽然不对,还是恰当地表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也顺势夸奖向思源的人缘好。初三一年里,向思源担任体育委员,工作尽职尽责,每天按时上交作业。他的变化让以前与他相处的师生刮目相看。毕业时,他深情地说:“薛老师,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普通学生看的老师,我敬重你!”
3用细心全面了解学生
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每个新班开学,我就组织学生相继美化教室,如:张贴班训、班规、办黑板报、展览学生作品、公示光荣榜等;建立班级“心语心愿”,让学生把自己每天听课的想法、同学问的矛盾、对老师或班干部的看法等写在“心语心愿”里,因此,我对学生了如指掌,并及时疏导、处理、对科任老师反馈;卫生保持、待人接物等,我随处示范,随时引导,班集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制度、观念、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等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长期下来,师生关系融洽,面对无数次的得失成败,老师们不骄不躁,无怨无悔,学生就有无穷的前进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成语接龙、诗朗诵、口头作文、讲故事、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唱歌等,在不同的活动中张扬不同学生的个性。并让每个学生知道,人人有所长,人人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增其所能。
总之,班主任要舍得花时间搞活动,在活动中用心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以促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苍白无力的说教上。坚守:得人心者,得天下。
大家都看过马戏团的驯兽表演吧?海豚打球,老虎钻火圈,黑熊骑车,小巴狗玩滑水。即便有没看过的,你总驯养过自家的小狗小猫吧,那就应该明白,中学生们跟这些鬼灵精怪的动物们一个秉性,浑身上下透着鬼机灵,表面老实心里憋着坏,能驯化他的,他就服你听你指挥,被他拿捏住的,他就调逗捣乱恶作剧,把你鼻子气歪!
学生其实都是三好两坏,你拉他一把,他就能成为好学生,棍棒底下或许可以出孝子,但训斥过头只能出差生。与其一边稳准狠地训斥自个儿学生,或者进行苍白无力的说教,一边眼巴巴地羡慕别的老师那么走运遇到如此得意的学生,不如及早醒悟,训斥学生不如驯化学生。好学生不是天生的,只有被好老师驯化夸奖出来的。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教书育人的工作真的很快乐!
想来定是忧心忡忡的严母在训斥顽劣小儿。探头往外一看,表情石化,原来是一师一生,学生低眉敛眼地嗫嗫开口:“老师,我这次保证改,我一定不会再做了。”
这个画面一直充斥着我的内心。目前,训斥学生,是大多数老师信手拈来的唠叨和责罚的武器,学生挨训的原因多了去了——视而不见,常把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或者闭口不谈,或者打着事假的口号进网吧,或者扯着生病的幌子拖拉作业……学生就是这么一个专门给老师找麻烦的主儿。老师的训斥,秉承的是恨铁不成钢的中心思想,端出来的是“我这还不都是为了你好”的苦心一片,虽然声调高八度,眼泪与唾沫横飞,陈芝麻烂谷子鸡毛蒜皮统统招呼上,结果呢,学生非但不能有所改之,反而明知故犯,甚至让师生关系变得更为紧张恶化。说白了,训斥学生,老师除了呈口舌之快出口恶气,其余做的都是无用功。学生被训斥得多了,也就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把训斥当做每日一课,忍忍就过去了,爱咋咋地。
久而久之,教师对这样的学生没辙了,也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认为他(或她)无药可救,便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我由衷地想告诉这个老师,训斥学生是下下策,训斥学生不如驯化学生。
那么,怎样训化学生呢?
1用护花原理进行正面引导
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她上班的路上,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有一扇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和谐,显得格外的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断没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又增加了几个带破玻璃的窗子……
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但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凯琳著名的破窗理论。
换句话说,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干净的环境中时,环境的优美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提示:这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乱丢纸屑皮壳;但是,如果有人丢了废纸,且没有人及时清扫掉的话,对于其他人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暗示:原来这里是可以丢废纸的,丢的越多对后来者来说就越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堆。
凯琳是研究犯罪心理的,虽然她说的是外在的恶劣环境也是导致一个人犯错和犯罪的诱因,但是,我觉得这个原理也适用于人内在的心灵。其实人的心灵就如这样的一座整洁美丽的大楼,如果当初有了一扇窗子的玻璃破了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久而久之,这座大楼就有可能变得千疮百孔……
提到这里,那你又会说,那我就随处警告,随时说教。如:某公园到处张贴“摘花可耻…‘禁止摘花”等;某教师反复讲“不准乱扔垃圾”“严禁迟到”“不许骂人”“杜绝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等等。然而,人们对这样的标语视若无睹,照摘不误;学生对这样的说教听而不闻。
其实,我认为著名心理学家威尔逊的护花原理很实用。如:公园温馨提示“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上帝是花之美的缔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护者”等;教室里,他把一个垃圾捡起来了,你要及时夸奖他。他把垃圾乱扔一百次,你要装作没看见,顺便“无心”提及他那两次把垃圾捡起来的光荣事迹,只要你有耐心,总有一天,垃圾会统统被他捡起来,因为他在等着你的奖赏。
2用激将法、赏识法教育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用激将法、赏识法教育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智者的做法。教室卫生是一大难题,传统班级采用多人值日多次打扫的原则,学生忙的叫苦连天,教室却脏的不堪人目。我大刀阔斧,每天一人值日,只要你有办法让教室保持干净,一次都不用扫。政令一出,学生们个个抓耳挠腮。开始,值日生忙的不可开交,更有甚者连饭都没时间吃。我顺势送给学生一节语文课,让他们解决一下自己的燃眉之急。有了一节自由课,学生们的思维可活跃了,最终他们把焦点集中在扫地、排队打饭和洗碗时如何节约时间的问题上。商议结果:共同合作,保证自己不扔垃圾,扫地、打饭、洗碗分工合作,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结识了人缘,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为人处事的习惯。同学们和睦相处,蒸蒸日上。
2011年秋,我接手九(1)班,班上来了一个从博林转校的向思源,家境很好,他曾经上课无视老师的存在,进出自由,从不做作业,更不用扫地,抽烟酗酒无恶不作,大小学生见到彪悍的他都惧怕三分。有一天轮到他值日,卫生委员安排后,他不但不扫,反而理直气壮地找我论理。我听了他的诉状,温和地问到:“向思源同学,你想得到公平吗?”他直言回答:“想!”我趁机追问了一句:“你是人吗?”他又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因势利导,让他自己决定今后的做法:“九(1)班教室里坐的全是人,如果你想继续留在班上当人,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他听了我的话,深深地鞠了一躬。回教室后,他开始扫地,平时很多怕他的学生,见到他扫地,急忙帮助。我知道后,认为这些同学的动机虽然不对,还是恰当地表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也顺势夸奖向思源的人缘好。初三一年里,向思源担任体育委员,工作尽职尽责,每天按时上交作业。他的变化让以前与他相处的师生刮目相看。毕业时,他深情地说:“薛老师,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普通学生看的老师,我敬重你!”
3用细心全面了解学生
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每个新班开学,我就组织学生相继美化教室,如:张贴班训、班规、办黑板报、展览学生作品、公示光荣榜等;建立班级“心语心愿”,让学生把自己每天听课的想法、同学问的矛盾、对老师或班干部的看法等写在“心语心愿”里,因此,我对学生了如指掌,并及时疏导、处理、对科任老师反馈;卫生保持、待人接物等,我随处示范,随时引导,班集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制度、观念、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等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长期下来,师生关系融洽,面对无数次的得失成败,老师们不骄不躁,无怨无悔,学生就有无穷的前进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成语接龙、诗朗诵、口头作文、讲故事、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唱歌等,在不同的活动中张扬不同学生的个性。并让每个学生知道,人人有所长,人人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增其所能。
总之,班主任要舍得花时间搞活动,在活动中用心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以促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苍白无力的说教上。坚守:得人心者,得天下。
大家都看过马戏团的驯兽表演吧?海豚打球,老虎钻火圈,黑熊骑车,小巴狗玩滑水。即便有没看过的,你总驯养过自家的小狗小猫吧,那就应该明白,中学生们跟这些鬼灵精怪的动物们一个秉性,浑身上下透着鬼机灵,表面老实心里憋着坏,能驯化他的,他就服你听你指挥,被他拿捏住的,他就调逗捣乱恶作剧,把你鼻子气歪!
学生其实都是三好两坏,你拉他一把,他就能成为好学生,棍棒底下或许可以出孝子,但训斥过头只能出差生。与其一边稳准狠地训斥自个儿学生,或者进行苍白无力的说教,一边眼巴巴地羡慕别的老师那么走运遇到如此得意的学生,不如及早醒悟,训斥学生不如驯化学生。好学生不是天生的,只有被好老师驯化夸奖出来的。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教书育人的工作真的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