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闭幕的上海车展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较于众多国际巨头缺席的北美(底特律)车展和法兰克福车展,同样处于金融风暴眼,国际汽车巨头们给足了上海车展面子。开幕当天,已透过媒体明确表示将缺席日本东京车展的欧洲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等公司的高层纷纷亮相——戴克总裁兼CEO蔡澈说,“你必须到上海来,而且要认真的来。”
让国际汽车巨头如此看重这次车展,笔者认为起码需要基于两个事实:1,规模上中国市场已跃居全球最大车市;2,质量上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具盈利空间的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一组统计数据,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和3.88%;相比之下,一季度欧洲乘用车市场注册量同比只有17.2%;美国汽车市场截至3月已经连续6个月跌幅过30%;3月份,日本汽车销量继续下滑32%。
本田专务董事兼中国本部长兵后笃芳说“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战场正在从美国转到了中国”;马自达公司负责人则直言“不能期待日本和欧美的市场。目前唯一能信赖的只有中国市场”。
汽车业全球格局重洗
华盛顿时间4月30日,奥巴马宣布克莱斯勒破产。多米诺骨牌倒下第一张,紧随其后的或许就是通用。
当克莱斯勒以股权置换资金与技术的方式与菲亚特“联姻”的时候,“百年老店”通用依然忙于全球抛售旗下不良资产悍马、欧宝和萨博,以换回一些亟需救命的现金。福特看上去状况稍好一点,是因为在危机来临之前,它明智地卖掉了阿斯顿·马丁、捷豹以及路虎等英国品牌。但是现在,它也标价60亿美元急于出手旗下仅剩的豪华车品牌沃尔沃。
1990年~2000年,三大巨头全球大肆收购;十年后,跌落深渊又低价“割肉”。美国汽车三巨头以“加速度”的形式演绎了一个时代产业格局的轰然解体——2009年春夏之交,全球汽车业因此重陷洗牌、混战的震荡期。
在铁定重组克莱斯勒之际、业界传出最新消息,菲亚特正计划筹组囊括菲亚特、克莱斯勒以及通用欧洲业务的行业巨擘。未来它将借力克莱斯勒进军北美和拉美,同时研究收购通用欧洲业务,以保证集团年销售量达到600万~700万辆,成为真正的全球性汽车业巨头。
考虑到日本丰田和德国大众,为争抢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宝座激战正酣(据媒体报道,2008年丰田集团全球销量为897.2万辆,计划2012年产销量双超1100万辆;2008年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为623万辆,预计2011年销量为800万辆,到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未来,菲亚特能否在震荡中脱颖而出,入列三甲,成为仅次于丰田的全球汽车巨头,尚待全球汽车业的深度整合。不过就全球汽车业的未来而言,格局重组大势已定,并已进行中。我们要关心的是,当汽车业全球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车企的出路何在?前景如何?
上海车展的转折意义
本届上海车展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业取得的巨大进步:新能源技术、发动机、与国际趋势更接轨的车型设计、全新的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及平台开发技术……为迎接汽车产业升级,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拿出了全新的自主产品——从这一点上讲,以本届车展为契机,中国汽车业正进入转折意义的战略发展阶段。
国际汽车巨头一致强调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其语气几乎到了吹捧的程度。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越是看重中国市场,就势必为扩大市场份额而“掩杀”正在成长中的中国自主品牌。由此,本土车企如何应对国际汽车巨头们的攻势战略?自主品牌或陷于“联合绞杀”困境,是本次车展的转折意义之二。
在笔者看来,中国车市在规模、销量和利润方面成长为“世界第一”之后,自主品牌的发展虽尽占地利优势,但国际巨头毕竟掌握最优质的技术、资源和品牌,市场份额亦属强势,且它们也越来越了解中国市场。因此,为抓住中国市场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应对危机,他们绝不会仁慈地退避三舍,予本土车企完成国际化后,过河再战的机会。
本土车企的出路
车展期间,国内多家网站转载了一家俄罗斯媒体一篇报道“中国山寨车准备征服世界?”。
不过,外媒的主流声音和正面报道给了奇瑞、长安、东风、上汽、华晨、长城汽车等参展企业的上百款全新车型、概念车,“设计水平上虽与国际汽车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趋于国际化。”
车展期间,吉利和奇瑞的产品线从A00级直接铺到B级,多个品牌数十款产品、中低高档全系推出。行业分析人士据此指出,在经历从抄袭、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飞跃之后,自主品牌终于基本掌握了平台研发,并进入品牌整合提升新阶段。未来,如果自主品牌着力点依然放在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等关键技术上,不以牺牲品质为代价,提升品质与性能以达到日韩系车之水平,中国车企将有足够的性价比较优势竞争于国际厂商。
值得欣喜的是,国内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正遍地开花。
可以预期,国际汽车巨头针对中国车企即将启动的“联合绞杀”,势必以外力的形式加速国内130余家整车制造企业之间的整合步伐。车展期间,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六大集团”首次以集团参展的形式集体亮相,其声势和规模给了我们有关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出路的另类思考。
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既然全球格局震荡,中国车企无法置身事外。何谓出路?笔者认为直面挑战,在打压中成长或就是最好的出路。
相较于众多国际巨头缺席的北美(底特律)车展和法兰克福车展,同样处于金融风暴眼,国际汽车巨头们给足了上海车展面子。开幕当天,已透过媒体明确表示将缺席日本东京车展的欧洲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等公司的高层纷纷亮相——戴克总裁兼CEO蔡澈说,“你必须到上海来,而且要认真的来。”
让国际汽车巨头如此看重这次车展,笔者认为起码需要基于两个事实:1,规模上中国市场已跃居全球最大车市;2,质量上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具盈利空间的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一组统计数据,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为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和3.88%;相比之下,一季度欧洲乘用车市场注册量同比只有17.2%;美国汽车市场截至3月已经连续6个月跌幅过30%;3月份,日本汽车销量继续下滑32%。
本田专务董事兼中国本部长兵后笃芳说“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战场正在从美国转到了中国”;马自达公司负责人则直言“不能期待日本和欧美的市场。目前唯一能信赖的只有中国市场”。
汽车业全球格局重洗
华盛顿时间4月30日,奥巴马宣布克莱斯勒破产。多米诺骨牌倒下第一张,紧随其后的或许就是通用。
当克莱斯勒以股权置换资金与技术的方式与菲亚特“联姻”的时候,“百年老店”通用依然忙于全球抛售旗下不良资产悍马、欧宝和萨博,以换回一些亟需救命的现金。福特看上去状况稍好一点,是因为在危机来临之前,它明智地卖掉了阿斯顿·马丁、捷豹以及路虎等英国品牌。但是现在,它也标价60亿美元急于出手旗下仅剩的豪华车品牌沃尔沃。
1990年~2000年,三大巨头全球大肆收购;十年后,跌落深渊又低价“割肉”。美国汽车三巨头以“加速度”的形式演绎了一个时代产业格局的轰然解体——2009年春夏之交,全球汽车业因此重陷洗牌、混战的震荡期。
在铁定重组克莱斯勒之际、业界传出最新消息,菲亚特正计划筹组囊括菲亚特、克莱斯勒以及通用欧洲业务的行业巨擘。未来它将借力克莱斯勒进军北美和拉美,同时研究收购通用欧洲业务,以保证集团年销售量达到600万~700万辆,成为真正的全球性汽车业巨头。
考虑到日本丰田和德国大众,为争抢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宝座激战正酣(据媒体报道,2008年丰田集团全球销量为897.2万辆,计划2012年产销量双超1100万辆;2008年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为623万辆,预计2011年销量为800万辆,到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未来,菲亚特能否在震荡中脱颖而出,入列三甲,成为仅次于丰田的全球汽车巨头,尚待全球汽车业的深度整合。不过就全球汽车业的未来而言,格局重组大势已定,并已进行中。我们要关心的是,当汽车业全球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车企的出路何在?前景如何?
上海车展的转折意义
本届上海车展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业取得的巨大进步:新能源技术、发动机、与国际趋势更接轨的车型设计、全新的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及平台开发技术……为迎接汽车产业升级,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拿出了全新的自主产品——从这一点上讲,以本届车展为契机,中国汽车业正进入转折意义的战略发展阶段。
国际汽车巨头一致强调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其语气几乎到了吹捧的程度。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越是看重中国市场,就势必为扩大市场份额而“掩杀”正在成长中的中国自主品牌。由此,本土车企如何应对国际汽车巨头们的攻势战略?自主品牌或陷于“联合绞杀”困境,是本次车展的转折意义之二。
在笔者看来,中国车市在规模、销量和利润方面成长为“世界第一”之后,自主品牌的发展虽尽占地利优势,但国际巨头毕竟掌握最优质的技术、资源和品牌,市场份额亦属强势,且它们也越来越了解中国市场。因此,为抓住中国市场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应对危机,他们绝不会仁慈地退避三舍,予本土车企完成国际化后,过河再战的机会。
本土车企的出路
车展期间,国内多家网站转载了一家俄罗斯媒体一篇报道“中国山寨车准备征服世界?”。
不过,外媒的主流声音和正面报道给了奇瑞、长安、东风、上汽、华晨、长城汽车等参展企业的上百款全新车型、概念车,“设计水平上虽与国际汽车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趋于国际化。”
车展期间,吉利和奇瑞的产品线从A00级直接铺到B级,多个品牌数十款产品、中低高档全系推出。行业分析人士据此指出,在经历从抄袭、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飞跃之后,自主品牌终于基本掌握了平台研发,并进入品牌整合提升新阶段。未来,如果自主品牌着力点依然放在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等关键技术上,不以牺牲品质为代价,提升品质与性能以达到日韩系车之水平,中国车企将有足够的性价比较优势竞争于国际厂商。
值得欣喜的是,国内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正遍地开花。
可以预期,国际汽车巨头针对中国车企即将启动的“联合绞杀”,势必以外力的形式加速国内130余家整车制造企业之间的整合步伐。车展期间,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六大集团”首次以集团参展的形式集体亮相,其声势和规模给了我们有关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出路的另类思考。
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既然全球格局震荡,中国车企无法置身事外。何谓出路?笔者认为直面挑战,在打压中成长或就是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