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巢”老人情移猫狗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ychang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开了,一股浓重的猫狗气味扑鼻而来,狗吠猫鸣响作一片,随着饲养员的断喝,屋子里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站在屋子中央,记者不由显得有些局促。厨房门口、卫生间门口、沙发上、椅子上、木柜旁,全是猫狗,就连最不引人注意的靠近屋子东南角的一个柜子上,也放了一个笼子,里面关着一只大花猫。
  想要走动,怕搅扰了猫狗,引来骚乱;想要坐下,又不知道该往哪个地方落座。
  两支熏香很快在一张桌子上燃起来,饲养员拉过一把木头椅子,记者才小心翼翼地坐下。
  “主人不在,小心点,那只狗的性格像藏獒,被惊吓了可了不得,管不住。”饲养员打扫着地板上小狗刚撒的小便,指了指记者脚旁边的一只金黄色长毛狗。
  这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碧水云天小区内,一位曾经在朝鲜战争中做过3年随军“空军记者”、做过毛泽东的陪读老师、当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风云人物——芦荻的家。
  她也是我国现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中的一员。而有资料表明,北京的空巢家庭已达36%以上,预计2010年达到80%以上。
  
  1000只猫狗的“妈妈”
  
  “嘭……嘭嘭……”
  随着一阵沉闷的敲门声,屋子里再次骚乱起来,猫猫狗狗们迅速聚集到了门口。
  饲养员放下手中的拖把,探头通过门上的圆玻璃球往外看了看,匆忙旋转门把手。
  门开了个缝,一支白亮金属柄的拐杖杵在木质地板上,从门缝里挤进来一位老人。一袭黑色瘦身长衫羽绒服,满头带卷银发,面容白净少褶。
  小猫小狗状似激动地前呼后拥着老人,跳个不停。
  老人反手将门关上,一只手扶着拐杖,腾出另一只手,吃力地弯下腰,抚摸一只黄色短毛的小狗。
  “乖,宝贝!晶晶,想妈妈了吧?”
  她又转着身子挨个摸了摸一个个凑过来的小脑门儿。
  “对不起啊,让你久等了。”过了会儿,她抬头向记者表示歉意,但是,面无表情。
  “饿了吧,孩子?过来,跟妈妈来!”她再次俯首摸了一把“晶晶”,然后,蹒跚而急促地走向一个房间,只有“晶晶”跟了进去。
  过了好大一会儿,她才从房间里出来,已经脱掉了黑色外套,这次老人像办完一件大事,显得轻松起来,脸上有了笑容。
  她把记者让到柜子另一边的沙发上,“晶晶”也跟着她过去。
  “这是我的女儿,特别乖,我最疼她。”坐定后,她立即介绍“晶晶”,窗外的一束光正打在她的脸上,也使这位被包裹在灰暗背景里的老人,望着“晶晶”的双眼显得更加深情。
  老人的女儿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已经入了美国籍;她的儿子也在美国,博士毕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40岁,仍是单身。她的老伴已故去,曾是某社科院历史教研组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
  先前,她住在中国人民大学静宜园的一栋单元楼里。她说,老伴去世后,儿女怕她住着不舒服,劝她离开了在人大和老伴共同的住所,搬到了现在的住处。如今,那里也成了专门喂养猫狗和猴子的地方。
  她已经快80岁了,身高由原来的1.68米,降到了现在的不到1.6米。
  她告诉记者,右腿的残疾是她在1996年为救一只猴子时留下的。
  一群人在捕杀一只猴子,她看不下去了,冲上去制止了他们。这时,被激怒的猴子,不顾一切地要找那群人拼命,她怕猴子受伤,极力阻拦,没曾想猴子一着急要从她的头顶上跳过去,一下将她带了个大跟头,她的右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后来,她的大腿骨里被植入了钢片,从此留下了终生残疾。
  现在,那只伤害她的猴子还被收养在人民大学静宜园的房子里。
  子女远隔重洋,老伴离她而去,从1972年就开始陆续收养的上千只流浪小动物,是她的全部精神寄托,却也成了她老年生活的沉重负担。
  她每月4000多元的离休金,要承担包括饲养员的工资、小动物的口粮钱等近13万元的费用支出。物价上涨前这笔开支是11万元左右。
  除了把自己的退休金大部分搭进去,她不断向远在美国的子女求得救济,也通过向社会募捐得到少量资助。
  
  严重的入不敷出,使得她的生活变得近似乞讨。
  30多年来,她就吃一些粥和素菜,从不吃肉,原来请过的保姆,因为忍受不了这里生活的清苦,纷纷离去,现在,她得拖着一条残腿对付自己的一日三餐。
  令她苦恼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她收养的那些小动物。2008年1月30日,她家的饲养员打来电话说,狗粮仅够维持一天了。
  她立即通过电话四处求援,求助的结果并不理想。老人再次想到自己的孩子,可是,这次,她虽然给女儿通了电话,却始终没再敢向女儿要钱。
  女儿有自己的家庭,孩子正在上学,老人怕这样会影响到女儿的家庭生活。2007年,儿子回来看过她一次,看到她仍然用着那辆经常用来救助猫狗的旧面包车,就花了十几万为她买了一辆“雪佛兰”轿车,儿子一走,她就把轿车卖了,将所得的钱又全部投入到小动物身上,至今,儿子还不知道这件事,她为此觉得很对不住儿子。
  伴随老人的,还有社会上一些人对她的孤立和反对。
  在人民大学时,邻居就反对她,觉得她收留小动物,影响环境卫生,扰民。搬到碧水云天后,有邻居因为不堪忍受她的做法,把她家的玻璃砸破了;有人半夜去敲她的门,她躲在屋子里不敢应声;不知是谁向她家的房门锁孔里灌进了胶水,到现在,从门外都无法插进钥匙。
  2007年7月11日,芦荻带了几只动物回家,百余名业主将其堵在了小区门口。从那天起,物业公司在她所住的5单元楼电梯口设了一道“岗哨”,只要看到她拎回大的包裹,就对她进行检查,这个“岗哨”整整坚守了100天。
  偌大的小区,物业公司单单在她家的阳台东侧用木板竖起一道两米多高的“隔离墙”,她的屋子也因此常年难见阳光。
  “我也知道在小区里收养这么多小动物不合适,可是,很多小动物刚被救回来时受了伤,有的已经奄奄一息,不能马上送到基地,我只好暂时带到家里疗养几天。”
  
  “人间情多真爱少”
  
  芦荻对小动物的钟情,部分因素是源于她对母爱的缺失和她对子女的母爱。
  1958年,她被划为右派,还被开除了党籍,母亲也在这年被政治运动迫害致死,尸骨被弃何处,她也不知。
  1972年,芦荻夫妇因故不能陪在孩子的身边,女儿那时12岁,儿子只有4岁,两个孩子孤苦无依,只有一只猫陪伴。
  就在芦荻回到家里不久,那只陪伴孩子的猫突然失踪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她也觉得很对不住孩子,就带着孩子,满北京城寻找失踪的猫。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丢失的猫,却遇到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浪猫。孩子的可怜触动了这位母亲对这些流浪猫的同情,从此,她开始收养流浪猫。
  1975年她被请到中南海陪毛泽东读书,前后4个月时间。这段历史她要整理出来。2007年,应温家宝总理的要求,她已经整理了《毛泽东谈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史料。
  她有个心愿,就是自己能够再活5年。她希望能在5年之内寻找到母亲已经被遗失50年的尸骨,也希望看到子女能在5年内把他们父亲的坟墓迁出八宝山。
  老人对自己未来的5年充满了希望,却对眼前的生活显得绝望:“没人能接替我的工作,1992年,我就正式成立了小动物保护协会,到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人能够继承我的事业,我老了,真的感到力不从心。你就听着我的消息吧,说不定哪天,我就为这些小动物上吊自尽了。”
  谈话中,她流露最多的是在自己的流年岁月中,对父母、子女和自己未竟事业的愧疚之感。
  有研究者指出,患有家庭“空巢”综合症的老人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芦荻明显带有前一种症状。
  她没有出国投奔子女的打算,“生活不习惯,也给他们添麻烦”,她也没有指望子女能在垂暮之年陪伴在身边。那只被她唤做“晶晶”的狗或许已经成了她的子女的影子,尽管个头大得足以在不小心时把她撞倒,她还是百般宠爱。
  她给自己的希望是5年,但是,她最没有信心的好像也是这5年。“朋友们都反对我把这么多精力花在这些小动物身上,可是,已经30多年了,我不管它们,这1000多条生命就都没有希望了……”她的嗓音哽咽了,长达数分钟的沉默,她的目光凝视着窗外,眼中闪现着泪花,泪水最终也没有流下来。
  “如果能熬过5年,我也是黄卷青灯了,打算最后出家,了此一生。”
  “人间情多,真爱少!”芦荻老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或许值得我们从中品味或反思些什么。
  
  “人有时候不如猫”
  
  与芦荻不同,家住北京皇亭子的新华社退休干部、曾参与过《经济日报》创刊工作的王玺德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40多只流浪猫,却在独享着一种孤单而愉悦的老年精神生活。
  已经82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身体一点毛病没有!”他有些老顽童般的得意。
  他有两个女儿,住在北京,都在出版社工作,岁数也都接近60了。平日,老爷子不让女儿来看自己,有时候,他会抽出半天时间到女儿家走走,但是,从来不待到下午。因为下午,他要到院子里喂猫。
  十几年了,不管刮风下雨,老人从没间断过按时给猫喂食。老人为此拒绝了一切社会活动。2007年,中央组织部送给他的免费电影票,他压在桌子的玻璃板下,一次也没用过。单位每年为他安排的旅游活动,他也没参加过。
  “我要走几天,那些猫就得饿肚子了。”老人很认真地说。
  他一个月能领7000多元的退休金,光为猫买粮就要花去2000多元。此外,从2006年开始,他还陆续为猫做了节育手术,公猫一只50元,母猫一只80元。光2007年,他就为23只流浪猫做了手术。
  “不然他们繁殖太快了,我管不过来。”
  别人养的猫生了病,去宠物医院看完就带回家,医院一般也不留宿。他的流浪猫则要每天花100元住宿费,待在医院疗养。
  逢年过节,他还要多加些鱼肉罐头给猫改善伙食。平时,他还每天给猫碗消一次毒。
  “每天下午3点半,我去喂猫时,它们远远看着我就跑过来,然后围着我转啊,吃得也特别香,我的心里就特别舒畅。”
  老人感叹“人有时候不如猫”。
  “我在新华社和《经济日报》的时候,帮助过那么多人,退休前,他们找我特别频繁,退休了,就没人来了,很多人连个电话都没打过。猫吃了我喂的食物,都很感激的,一看到我就特别亲切。”
  他曾经因为物业不让在小区院子里喂猫争执过几次,最后,物业不得不向他妥协,在小区院子里划定了8个固定区域让他喂猫。
  “中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个很大的概念,其中就包括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和动物和谐了,那么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怕不能实现吗?”
  这些城市里的孤独老人,将大量的金钱花在动物而不是子女等亲人身上,并将一种超越人类的爱心进行传递的同时,也表明我们的传统亲情关系已经在发生改变。而这恰恰反映了当代中国家庭对物质之外的亲情流失的一种无奈和对亲情回归的某种期待。
其他文献
下篇:盛世献宝,造福大中华 尹玉明 李冰  跳跃——跨越——飞跃  2009年,原润禾公司在十年发展的基础上,成长升格为山西润禾集团公司,润禾企业完成了资金原始积累的第一次跳跃,正在进入品牌与产业化的第二次跨越,也必将进行资本产权集约性第三次飞跃。跳跃——跨越——飞跃,这样的三级式进程,才是人生之春、理想之夏、事业之秋最完美的演绎。2009年金秋的升华点,乃是新中国六十华诞之嘉年华,如果还有一个三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的这句话被多少文艺青年反复念诵,电视剧本后来又将这句话变成了一句情话。但实际上这是一句被误读了快一百年的诗,林徽因这句话真正写的,是她与梁思成的小儿子:梁从诫。  然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样柔软的词句显然不适合梁从诫,他性格刚直执拗,在花甲之年投身环境保护。他曾因河床干涸的缘由,与人争执得面红耳赤,甚至直
山西省未管所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按照省局总体部署,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有序推进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  一、组织领导标准化,一个方向使劲  山西省未管所印发了《关于开展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所长弓震海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委郝进南同志任副组长,其他所领导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组,分6个工作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全所试点相关工
70年前,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闭幕时,毛泽东同志发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班子重温这篇著作。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深刻总结了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全面论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系统蕴含了党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一篇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  多年来,文章摆放案头。每每重温,总感历久弥新;每每掩卷,总
何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教学内容上来讲,“高效课堂”并不是拼盘式整合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上来讲,“高效课堂”也不是叠加各种小目标。传统的教学中,“贪多求全”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目标不明确。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探索:如何精选教学内容?  朱敬本曾说:
中年之后,渐渐懂得:  人生有太多的遇见,擦肩而过是一种遇见,刻骨铭心是一种遇见。有很多时候,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无论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还是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对于心灵,都是一次历练。  中年之后,渐渐懂得:  爱是一个过程,只有爱过、伤过、痛过,才会成为一种经历,我们也才更懂得珍惜。所谓的天真,总是历练不够;所谓的成熟,只不过是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也还会面带微笑。爱的时候,让他
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12月10日引述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在接受采访时的表态,称“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重整军备,以抗衡中国不断升级的强硬军事姿态”。报道称,菲外长这一不寻常的声明可能令中国政府不安,反映出菲律宾对于中国在南海的挑衅越来越震惊,“亚洲地区对强硬的中国的恐惧,也许正开始压倒对日本战时野蛮行径的记忆”。  然而,据日本共同社2012年12月11日报道,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10日
红旗飘飘,阳光普照,伟大的时代多么美好。  但是,稍有责任感的人,都一定不禁感到焦虑:平凡如我们,究竟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答案众说纷紜。但一些先贤无疑是做到了:他们被树立为楷模,往往被领袖认可,广泛宣传,引发全国范围的学习。  没错,诸多的时代典型,一定都没有辜负他们的伟大时代。  想像他们一样紧跟时代潮流?  你也可以。只要把握好时代真正的精神,作出超越常人的努力。不过,千万要注意的是,
祖国华诞暖神州,中元孝祖扬仁风。2019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十五,洪洞大槐树己亥年中元节祭祖大典隆重举行。本次大典以“神州庆华诞孝德延祖脉”为主题,洪洞县政协领导、海内外大槐树移民后裔、数百名研学学子、50余家知名媒体记者共聚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广场,共庆祖国华诞,同祭移民先祖,祈福国泰民安,抒发古槐儿女血脉相连、同孝先祖、感念恩德的爱家·爱宗·爱国情怀。  上午10时许,祭祖大典在通赞庄严
学者托尼·朱特被称为人文学术界的“霍金”。这篇文章从他的著作《乡土式微》中摘取。这本书是作者身在病榻时于《纽约书评》连续刊载的回忆文章所集结成的作品。他说这本书是为大西洋和两岸的年轻人而写。这位已故历史学家饱含激情与愤慨地呼吁集体行动。他认为,当下社会人们太过沉溺于追求物质财富而变得对其他一切都冷漠无情。因此,他写道:“或许我们可以首先提醒自己和孩子,生活并非总是如此。我们30年的‘从经济角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