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根据内容,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不仅能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而且能形象直观地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好地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 信息技术 学习情感 生活 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品德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导行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将知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我认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为品德课教学情感目标落实、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很好的助力。下面我从品德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几点做法。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心理学大辞典》对“情感”的定义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因而在激发道德情感时,运用直观教法,目的多在于通过真实景物再现,创设情境,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直觉的、形象的情绪体验,起到很好的激发情感作用。例如,我在上五年级《走近科学家》一课时,为让学生体会、感受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爱之情,我课前就让学生收集资料,课中让学生利用电教平台交流对所收集的科学家的认识,并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提炼科学家爱国、奉献故事中的感人语言、行为,吸取精神财富。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品德的主动性。如在教学二年级《家乡的春天》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春天在哪里》的卡通视频,并且配上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愉悦的视听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沉醉在寻找春天的快乐中,喜欢上七彩的春天,学生好像觉得“情境即在眼前”,学习兴趣高涨;然后自然过渡到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学生积极主动交流如何预防春天疾病,初步学会了照顾自己,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喜悦。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教材融入生活
品德课程的性质之一表现为从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间活动》一课时,教育学生要注意活动安全,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把二(10)班李小明同学不注意活动安全的事件场景再现,通过视频回放,让大家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二(10)班李小明同学在课堂上没有把老师说的活动要求放在心上,课间独自跑到学校新舞台玩,并且在上面尝试做各种动作。他在舞台边上做俯卧撑,将肚子和腿贴在舞台地面上,将手和头伸到舞台外并向地面压,一边压一边向其他同学炫耀他的‘勇敢’和‘本事’,结果发现肚子特别痛。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脾裂了,要开刀切除部分脾。李小明同学因为一时的兴奋,却损害了身体,影响了学习,影响了生活,现在既不能上学,也不能玩耍,每天只好躺在床上养病,做什么事也不方便,你们喜欢这样吗?”学生纷纷回答不愿意。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找一找,下课休息、玩耍的时候,还有哪些危险的事不可以做,学生列举出了很多种,如不可以在楼梯、走廊追逐等。这样,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人和事,真切地感受到“开心活动,安全记心中”,自觉受到教育。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認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运用信息技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二年级上册第8课《我是班里的一员》时,课堂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班集体就像我们的家一样,我们都要爱它。”然而这样的说教是柔弱无力的,对学生的情感触动几乎为零,更不用说导行了。于是,我用课件出示儿歌《家》,并有感情地朗读:“蓝天是星星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班集体是小学生的家/星星、小鸟、鱼儿、小学生都爱我们自己的家。”然后我又出示儿歌《星星》:“我爱肥星叫作星星/星星,星星/密密地挨近/一,二,三/你数/他们是那么多,那么多,这才有了耀眼的银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不断的感情朗读训练中,学生感受到集体的荣辱与班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紧接着,我又把画面转切到校内,出示“好习惯之星”“学习标兵”等颁奖现场,然后问学生:“我们班有几个人获奖?我们班受到学校表彰了吗?我们作为班里的一员,应该怎样做才对呢?”这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班是大家的班,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它增光添彩,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行为指导。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形成基本的道德观点的基础上,教师要让他们进一步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就要集中指导和调节他们的道德行为。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书中所列的练习内容及学生生活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辨析、讨论、矫正,从而运用道德观点,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为我们服务的人》,课堂伊始,我用课件播放儿歌《劳动最光荣》:“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庸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贪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腰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通过轻快的音乐渲染良好的学习气氛,然后设疑:“假如我们早餐要吃一个面包和一杯牛奶,这一顿早餐包含了哪些人的劳动呢?”让4人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我的这一顿早餐背后包含了许多人的劳动,有妈妈、面包店的营业员、面包师傅、面粉工人、奶牛加工厂的工人、农民伯伯。”学生初步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很多人的默默奉献。然后再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打开学生的思维之后,我又设计了“说一说”环节:“我能为上面这些人(为我们服务的人)做些什么?”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清洁工人、警察、投递员、医生、老师分别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什么条件,自己又可以为这些人做些什么。这样,让学生通过挖掘身边人、身边事,一次次地聆听,一次次地自我教育,并参照同学的行为来内化自身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效果十分明显。
总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情感,明理,导行,提高教学效果,使品德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沃土。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 信息技术 学习情感 生活 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品德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导行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将知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我认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为品德课教学情感目标落实、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很好的助力。下面我从品德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几点做法。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心理学大辞典》对“情感”的定义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因而在激发道德情感时,运用直观教法,目的多在于通过真实景物再现,创设情境,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直觉的、形象的情绪体验,起到很好的激发情感作用。例如,我在上五年级《走近科学家》一课时,为让学生体会、感受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爱之情,我课前就让学生收集资料,课中让学生利用电教平台交流对所收集的科学家的认识,并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提炼科学家爱国、奉献故事中的感人语言、行为,吸取精神财富。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品德的主动性。如在教学二年级《家乡的春天》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春天在哪里》的卡通视频,并且配上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愉悦的视听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沉醉在寻找春天的快乐中,喜欢上七彩的春天,学生好像觉得“情境即在眼前”,学习兴趣高涨;然后自然过渡到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学生积极主动交流如何预防春天疾病,初步学会了照顾自己,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喜悦。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教材融入生活
品德课程的性质之一表现为从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间活动》一课时,教育学生要注意活动安全,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把二(10)班李小明同学不注意活动安全的事件场景再现,通过视频回放,让大家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二(10)班李小明同学在课堂上没有把老师说的活动要求放在心上,课间独自跑到学校新舞台玩,并且在上面尝试做各种动作。他在舞台边上做俯卧撑,将肚子和腿贴在舞台地面上,将手和头伸到舞台外并向地面压,一边压一边向其他同学炫耀他的‘勇敢’和‘本事’,结果发现肚子特别痛。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脾裂了,要开刀切除部分脾。李小明同学因为一时的兴奋,却损害了身体,影响了学习,影响了生活,现在既不能上学,也不能玩耍,每天只好躺在床上养病,做什么事也不方便,你们喜欢这样吗?”学生纷纷回答不愿意。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找一找,下课休息、玩耍的时候,还有哪些危险的事不可以做,学生列举出了很多种,如不可以在楼梯、走廊追逐等。这样,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人和事,真切地感受到“开心活动,安全记心中”,自觉受到教育。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認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运用信息技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二年级上册第8课《我是班里的一员》时,课堂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班集体就像我们的家一样,我们都要爱它。”然而这样的说教是柔弱无力的,对学生的情感触动几乎为零,更不用说导行了。于是,我用课件出示儿歌《家》,并有感情地朗读:“蓝天是星星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班集体是小学生的家/星星、小鸟、鱼儿、小学生都爱我们自己的家。”然后我又出示儿歌《星星》:“我爱肥星叫作星星/星星,星星/密密地挨近/一,二,三/你数/他们是那么多,那么多,这才有了耀眼的银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不断的感情朗读训练中,学生感受到集体的荣辱与班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紧接着,我又把画面转切到校内,出示“好习惯之星”“学习标兵”等颁奖现场,然后问学生:“我们班有几个人获奖?我们班受到学校表彰了吗?我们作为班里的一员,应该怎样做才对呢?”这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班是大家的班,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它增光添彩,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行为指导。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形成基本的道德观点的基础上,教师要让他们进一步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就要集中指导和调节他们的道德行为。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书中所列的练习内容及学生生活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辨析、讨论、矫正,从而运用道德观点,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为我们服务的人》,课堂伊始,我用课件播放儿歌《劳动最光荣》:“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庸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贪玩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腰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通过轻快的音乐渲染良好的学习气氛,然后设疑:“假如我们早餐要吃一个面包和一杯牛奶,这一顿早餐包含了哪些人的劳动呢?”让4人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我的这一顿早餐背后包含了许多人的劳动,有妈妈、面包店的营业员、面包师傅、面粉工人、奶牛加工厂的工人、农民伯伯。”学生初步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很多人的默默奉献。然后再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打开学生的思维之后,我又设计了“说一说”环节:“我能为上面这些人(为我们服务的人)做些什么?”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清洁工人、警察、投递员、医生、老师分别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创造了什么条件,自己又可以为这些人做些什么。这样,让学生通过挖掘身边人、身边事,一次次地聆听,一次次地自我教育,并参照同学的行为来内化自身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效果十分明显。
总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情感,明理,导行,提高教学效果,使品德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