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课程整合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的广泛应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可见,高校美术教育学与信息术整合也是信息技术和教学发展的必然。其主要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高校美术教育学课程
  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可能性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校美术教育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它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现,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个性化的理论基础。
  
  2.信息技术的特点为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整合提供了支持平台
  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化,传递的快速化,可以丰富高校美术教育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网络可以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信息,使高校美术教育学教学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互联,收录一些教师的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课堂实录,既便于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也便于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网络所具有的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学习主体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内容,主动探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且充分照顾个别差异,为实现高师美术教育学的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提供保障。
  
  二、构建有利于高校美术教育学课程
  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学习环境
  
  1.开发高校美术教育学网络课程
  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利用网络上信息和本校资源的构建一个网上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从网络中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美术教育学信息的能力。
  开发与制作高校美术教育学网络课程,必须明确该课程的目标定位。本课程既要考虑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理论水平与美术教学能力;又要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既利用的媒体又适当旁及了其他层次和类型的美术教育教学问题。这样,既可避免陷于就事论事和课本搬家的狭隘,又可以营造一种关系场,让学生在网络上和课程的框架关系中加强对中心问题的理解,力图做到时代感与适应性的统一。
  
  2.转变高校美术教育学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高校美术教育学课程整合,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因此学生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第一,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最适合在网络中进行的,网络能解决研究所需的大量资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出个别化异步辅导,能使学生与校外的专家、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就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或教师给学生一些研究课题,学生也可以自定感兴趣课题,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引导进度、方法指导、制作示范、提供资料交流平台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二,相关资料的学习。相关网站的链接、其他学校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网页,或提供学生存放资料、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论坛。
  第三,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地利用美术教育学网络课程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的网络资料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发现问题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美术教育学课程
  与信息技术整合引发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和美术教育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中,不断受到观念的冲击、技术的阻碍,体验着探索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引发的思考是广泛而深入的。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的整合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例如学生的新特性、信息技术运用导致教法的变革等。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2.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上。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在网络中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信息素养应成为美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单独指定的信息技术教育课上,而应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因此,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基本能力也是美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美术教育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无疑将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对于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型美术教育,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在新的专业-课程组教学组织改革形式下,实行新教学组织形式下常规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就常规教学管理改革对象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常规
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学习,为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平行、垂直、平分等關系开辟了又一途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法制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加强法制建设使法治不断巩固,社会更加公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谓“社台新闻”是相对政治、经济、科技、文教新闻而言的.社会新闻不受行业的局限,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和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或自然界、社会上的偶发、突发事
随着2000年的颁布实施,我国种子市场已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面对种子的同质化、品牌的近似化,一方面多数种子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种子用户满意度越来越低.如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7月~2018年7月接收的90例待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将90例产妇根据分娩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
摘要:美国在甲午战争中一而再地偏袒日本。先是战前一再拒调停默认怂恿日本发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外交官一再逸出国际法合理范围曲意保护在华的日本间谍。本文着重从经济方面探讨美国为何在甲午战争中偏袒日本。  关键词:经济;美国;甲午战争  中图分类号:E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经济因素是美国偏袒日本最直接的动因。尽管鸦片战争以来美国获得了开放通
近年来,档案数量的急剧暴涨与库房容量相对有限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档案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档案馆加大了鉴定工作的力度,并且提出了要介入文件管理流程进行前端控制,以保证在
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有时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项目收益债的发行开始成为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募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