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篇文章是从哲学视觉上,简单的谈论机器人与人的关系,这里关于人的理解我们用的是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并与机器人进行简要分析二者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之间的优缺点也间接涵盖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文章最后对机器人与人的问题展望,虽然情况堪忧,但是也呼吁正确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关键词:机器人,人,意识,辩证。
一、二者之间的区别
(一)定义区别
机器人的定义-从属人的客体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问世也有很多年了,但是对机器人本身的定义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主要是因为机器人里也有涉及到人的概念,所以才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我国科学家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这种机器是有一定的智能能力的具有人和生物的类似性的。人的定义-主体性地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二者定义上来看,虽然二者表面看不出二者的相似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机器人是对人的一种模仿,这种模仿表现在它的智力能力上,比如认知,规划,动作协同的能力方面。这都是直接的和人贴近,马克思所说的人不是个人,而是与社会联系到一起的人。对于机器人的定义,人们往往是往人本身所具体的特性和功能上去靠拢,这种人的本身可以是单个人具有的功能。而哲学上,马克思对于人的理解是具有社会性的人。
(二)意识区别
关于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和动物的区分主要是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二者区分开的,动物是自己的生命活动,而人是具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机器人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人是具有意识的,但是在目前科学发展的水平上看,机器是不具有意识的,它只能按照先前科学家把对应的相关指令输入到特定的相关区域,一但遇到突发或者超出程序之外的事件,机器人是不能做出相应判断。而且机器与动物也有着,人是不能创造出来有生命的动物。这种有生命的动物不是指人创造人。人可以创造出机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动物只能为了它们自己及它们的后代而生存的。人类是为了自然界而活的。那么没有意识的机器人也就仅仅相当于工具。这种工具是可以持续利用的,而且也为能够为人类服务的。
二.辩证看待机器人与人的优缺点
(一)机器人的优势
1.信息存储
机器人具有存储信息的能力一般来说比人脑要厉害多,我们不可否认人脑对人也有着存储记忆的能力,但是人脑的局限性是对淡化了的知识与记忆需要作出回想,一种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是需要时间的,想到了最好,想不到也可以放下,或者重新记忆即可。虽然和机器人相比,一般来说机器运转,计算的效率要比人高,但是这种看似是机器人的优势换个层面来说也是它的弊端。
2.机器促进从生产发展
马克思认为 “劳动工具的积聚是分工的肯定,机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使分工加剧,而且每一次分工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间接的也在说明机器人也在促进分工的发展。机器人的使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制造的速度也会加快。形成产品的时间也会越快,也会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在自由竞争体系中地位较好时)。它会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也会使分工更加的扩大。
(二)机器人的局限性-人的优势
1.缺乏灵活性
虽然机器人的种类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有不能替代的领域,这里我们索要说的就是教育方面,有的人可能会说不是有智能学习机器人。是的它是可以给我们讲题。这种讲解也是粗陋的。为什么这么说的,因为一般来说机器是载体,这种载体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过机器的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人也可能会说机器人也可以讲题讲课。但是和人相比他缺少一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体现在与同学互动,或者在讲解过程中有的人在某一处不懂,老师可以回答。但是机器是按照程序走的,他只是把题讲完即可。如果真的也可以回答,不过就是程序员设计的复杂程序而已。在这一点上来看,人还是要比机器更好一些。
2.被动性
机器人的被动性根本上来说,就是机器人是没有人的意识及自由自觉的活动。它依赖于人的,所做的事情都需要经过人的同意才有可能发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可以根据外部的条件极其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具有的是自觉的,主动性活动,这也是马克思谈到关于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机器人的活动,正好与人的活动相反。
3.创新性
机器人是无法像人一样,人可以凭借主观创造性针对外部世界,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变,我认为这一点也是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的创造性活动会給国家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看来,机器人是不具有创新性的,这种创新性归根于机器人是否有意识的存在,或者说机器人能否像人一样思考问题。
三.关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猜想
我们通常是对机器人和人之间的发展关系有主要的两种看法,首先机器人能够很好的与人和谐相处,就像人与自然一样。但是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机器人将不会受人的控制,将会统治着我们,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是对科学技术的批判,片面的看待科学技术,只看到它的缺点,没有看到科学技术的优点。这是不全面的。而我们要说的机器人可能会统治人,我的猜想就是机器人也具有类似于人的意识,也就是自我思考,有可能是系统问题导致的其他原因。总之它是异化的。
马克思说过机器是人的手臂。这种意义上说明机器是辅助我们做有意义的事,而现时社会的老板会以机器的标准来要求人,你得办事效率快而且高就觉得你是符合标准的。虽然这种选拔制度我们不容置疑,但是在仔細延伸,是不是间接的把人当成机器。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来说,机器人深入到各行各业(机器人种类),可以解决人类以及人类办不到的事情。对待机器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可以与机器人和谐相处,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把它当成朋友,而不仅仅是代替人的工具,或者让他们统治我们。或许人机同一,共同面对困难。这也不是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
[2]李云江.机器人概论[M].北京:机械教育出版社, 2016.7
关键词:机器人,人,意识,辩证。
一、二者之间的区别
(一)定义区别
机器人的定义-从属人的客体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问世也有很多年了,但是对机器人本身的定义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主要是因为机器人里也有涉及到人的概念,所以才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我国科学家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这种机器是有一定的智能能力的具有人和生物的类似性的。人的定义-主体性地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二者定义上来看,虽然二者表面看不出二者的相似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机器人是对人的一种模仿,这种模仿表现在它的智力能力上,比如认知,规划,动作协同的能力方面。这都是直接的和人贴近,马克思所说的人不是个人,而是与社会联系到一起的人。对于机器人的定义,人们往往是往人本身所具体的特性和功能上去靠拢,这种人的本身可以是单个人具有的功能。而哲学上,马克思对于人的理解是具有社会性的人。
(二)意识区别
关于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和动物的区分主要是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二者区分开的,动物是自己的生命活动,而人是具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机器人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人是具有意识的,但是在目前科学发展的水平上看,机器是不具有意识的,它只能按照先前科学家把对应的相关指令输入到特定的相关区域,一但遇到突发或者超出程序之外的事件,机器人是不能做出相应判断。而且机器与动物也有着,人是不能创造出来有生命的动物。这种有生命的动物不是指人创造人。人可以创造出机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动物只能为了它们自己及它们的后代而生存的。人类是为了自然界而活的。那么没有意识的机器人也就仅仅相当于工具。这种工具是可以持续利用的,而且也为能够为人类服务的。
二.辩证看待机器人与人的优缺点
(一)机器人的优势
1.信息存储
机器人具有存储信息的能力一般来说比人脑要厉害多,我们不可否认人脑对人也有着存储记忆的能力,但是人脑的局限性是对淡化了的知识与记忆需要作出回想,一种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是需要时间的,想到了最好,想不到也可以放下,或者重新记忆即可。虽然和机器人相比,一般来说机器运转,计算的效率要比人高,但是这种看似是机器人的优势换个层面来说也是它的弊端。
2.机器促进从生产发展
马克思认为 “劳动工具的积聚是分工的肯定,机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使分工加剧,而且每一次分工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间接的也在说明机器人也在促进分工的发展。机器人的使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制造的速度也会加快。形成产品的时间也会越快,也会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在自由竞争体系中地位较好时)。它会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也会使分工更加的扩大。
(二)机器人的局限性-人的优势
1.缺乏灵活性
虽然机器人的种类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有不能替代的领域,这里我们索要说的就是教育方面,有的人可能会说不是有智能学习机器人。是的它是可以给我们讲题。这种讲解也是粗陋的。为什么这么说的,因为一般来说机器是载体,这种载体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通过机器的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人也可能会说机器人也可以讲题讲课。但是和人相比他缺少一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体现在与同学互动,或者在讲解过程中有的人在某一处不懂,老师可以回答。但是机器是按照程序走的,他只是把题讲完即可。如果真的也可以回答,不过就是程序员设计的复杂程序而已。在这一点上来看,人还是要比机器更好一些。
2.被动性
机器人的被动性根本上来说,就是机器人是没有人的意识及自由自觉的活动。它依赖于人的,所做的事情都需要经过人的同意才有可能发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可以根据外部的条件极其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具有的是自觉的,主动性活动,这也是马克思谈到关于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机器人的活动,正好与人的活动相反。
3.创新性
机器人是无法像人一样,人可以凭借主观创造性针对外部世界,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变,我认为这一点也是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的创造性活动会給国家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看来,机器人是不具有创新性的,这种创新性归根于机器人是否有意识的存在,或者说机器人能否像人一样思考问题。
三.关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猜想
我们通常是对机器人和人之间的发展关系有主要的两种看法,首先机器人能够很好的与人和谐相处,就像人与自然一样。但是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机器人将不会受人的控制,将会统治着我们,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是对科学技术的批判,片面的看待科学技术,只看到它的缺点,没有看到科学技术的优点。这是不全面的。而我们要说的机器人可能会统治人,我的猜想就是机器人也具有类似于人的意识,也就是自我思考,有可能是系统问题导致的其他原因。总之它是异化的。
马克思说过机器是人的手臂。这种意义上说明机器是辅助我们做有意义的事,而现时社会的老板会以机器的标准来要求人,你得办事效率快而且高就觉得你是符合标准的。虽然这种选拔制度我们不容置疑,但是在仔細延伸,是不是间接的把人当成机器。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来说,机器人深入到各行各业(机器人种类),可以解决人类以及人类办不到的事情。对待机器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可以与机器人和谐相处,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把它当成朋友,而不仅仅是代替人的工具,或者让他们统治我们。或许人机同一,共同面对困难。这也不是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
[2]李云江.机器人概论[M].北京:机械教育出版社, 2016.7